23日下午,參加“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的網媒記者和網絡大V來到靖安縣仁首鎮光伏發電項目的所在地採風,看到太陽能電板在光伏板支架上層發電
人民網銅鼓11月21日電 “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團11月20在銅鼓縣採訪採風,網絡大V“傳媒老王”表示,銅鼓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福地,有很多未開發的寶地,希望在將來繼續保護好生態,通過互聯網,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銅鼓這塊寶地很多地方尚未開發,現在趕上互聯網時代,我希望通過互聯網讓全世界都知道銅鼓,我更希望銅鼓在將來的建設中,保持原有的生態環境,因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傳媒老王”說。
徐長青介紹說,目前每天來江西省博物館參觀的人數達到5000人次左右,很多人都是來參觀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成果展的。徐長青特別強調,來這裡參觀都是免費,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
銅鼓素有“天然氧吧”之稱,森林覆蓋率達87.4%,居江西省之首。這裡既有大河東去的雄渾之氣,又有小橋流水的田園風情,青山綠水、丹霞紅岩、風情濃郁、文化深厚。
近年來,作為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四縣之“首”的銅鼓縣,正緊緊圍繞宜春市打造生態文明“宜春樣板”的要求,認真做好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打造生態品牌三篇文章,讓銅鼓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和諧共振。【詳細】
人民網銅鼓11月21日電(秦海峰 時雨)20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團一行來到銅鼓縣大段鎮的湯裡溫泉採風。目前,該溫泉度假村盡管在進行一期建設,卻有不少來自各地的游客“迫不及待”地泡進池子裡【詳細】
寧紅保健茶
銅鼓包圓
箬子米果
“干子”茶
溈山竹筍
人民網宜豐11月21日電 (秦海峰 時雨)江西宜豐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曾海21日在“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走進宜豐的活動中表示,在諸多發展優勢中,生態是宜豐最鮮明的“底色”。宜豐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生態寫在發展的旗幟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強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綠富雙贏”。宜豐因“炎涼適宜、物阜民豐”而得名,至今已有1780多年歷史。國土總面積1935平方公裡,轄16個鄉鎮(場),總人口29萬,地貌構成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園”【詳細】
人民網宜豐11月22日電 (秦海峰 時雨)“宜豐青山綠水,生態好,非常適合來這裡度假。”21日,參加“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活動的網絡大V花千芳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生態養生,宜豐是不二的選擇。
宜豐縣毛竹資源豐富,有毛竹林面積84萬畝(其中豐產竹林基地51萬畝),毛竹蓄積量1.26億株,毛竹林面積居全國第三、江西省首位,被命名為“中國竹子之鄉”。【詳細】
21日,“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團一行來到宜豐縣竹文化園,形狀不一、品種各異的竹子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媒記者和網絡大V感到非常新奇。“原來竹子可以長到這麼粗啊,第一次看到,‘漲姿勢’了!”“我生長在北方,今天才知道竹子可以制成很多產品……”在展館內,網媒記者和網絡大V們記錄著每一張竹子的圖片,欣賞著每一件竹制品 【詳細】
“一花開五葉,兩葉落宜豐”,說的就是中國佛教南禪五宗中,曹洞宗、臨濟宗兩宗均發源於宜豐。21日,“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團一行來到曹洞宗洞山領略了難得一見的名勝古跡。 目前,在洞山還保存有幾十處名勝古跡,如夜合山塔林、逢渠橋、考功泉、木魚石、及蘇轍等名人所題摩崖石刻等,其中“逢渠橋”為江西保存完好的三座北宋古橋之一 【詳細】
人民網宜豐11月22日電(秦海峰 時雨)21日,“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團來到天寶古村採訪,在村中,網媒記者和網絡大V發現了一棵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的柿樹。令人驚奇的是,這棵柿樹主干已經洞穿,卻枝繁葉茂,網媒記者們紛紛感嘆【詳細】
人民網奉新11月23日電(秦海峰 時雨)“這真是一杯好茶,應該讓它走出深山,讓更多的人喝上!”22日,“全國網絡媒體宜春昌銅四縣行”採訪團一行來到奉新縣深山中的禪林茶業專業合作社現場品茗,白茶、綠茶、紅茶,每一口都讓網媒記者和網絡大V贊不絕口,“好茶也怕巷子深”,大家認為,這麼好的茶葉應該“走出”深山,讓更多的人品嘗。【詳細】
三爪侖鄉白水洞景區
中源鄉秋色
紫薇花海
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
保護區內原生林
靖安水口鄉白鷺棲息地
高湖山口秋景
靖安石上水庫風光
璪都鎮溪流
三爪侖鄉白水洞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