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對近4年考古發掘工作的評價以及對照歷史文獻記載,如今,鷹潭大上清宮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專家認為,鷹潭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系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
    該遺址發掘是我國首次大規模道教考古發掘,是我國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對研究道教歷史、古代建筑史、中國古代宮室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道教祖庭”大上清宮基址重現

發現時間:2014年6月,龍虎山上清鎮發現大片建筑遺跡,特別是出土了一塊“清嘉慶十五年重修上清宮碑”。
    遺址地點:大上清宮位於江西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東、瀘溪河北岸,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裡。
    遺址規模:據初步推斷,大上清宮遺址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目前已經探明18萬平方米范圍。
    出土遺跡:遺址出土文物中紋飾豐富,特別是建筑材料紋飾以龍紋居多,龍紋形態多達11種。
    建筑風格:從現場發掘情況來看,大上清宮遺址既具有北方建筑特點,又有南方藝術風格﹔既有民間的喜好風俗,又採用官式的建造法式。[詳細]

專家驚嘆大上清宮堪比半個故宮

鼎盛時期規制宏大: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

遵照中軸線對稱布局原則,大上清宮的主體建筑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遺存依山勢自南向北依次排列,這與清代畫家關槐所繪《龍虎山鳥瞰圖》一一對應。[詳細]

歷經千年,因一場意外大火被整體焚毀

民國19年(1930年),大上清宮因一場意外大火被整體焚毀,遺址從此塵封於地下。[詳細]

宋代以來最高等級的皇家宮觀建筑遺存

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綠琉璃建筑構件,使得大上清宮遺址披上了皇室色彩。出土的大量由元朝樞密院定燒、專供皇室貴族或重要宮觀使用的樞府瓷,有力証明了大上清宮的等級身份。[詳細]

文保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