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東湖區上營坊社區

隔離小區的安心和暖心

飯菜水果送上門 心理醫生來疏導 居民從焦慮到理解

2020年02月21日07:26  來源:江西日報
 

▲元宵節,為隔離居民送上湯圓。 本報記者 曹誠平攝

▲萬葉紅(左二)在社區干部的協助下穿上防護服。記者 童夢寧攝

▲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搬運果蔬。 記者 徐黎明攝

▲工作人員在隔離防控點值守。 記者 鄒曉華攝

編者按

因出現確診患者,南昌多個小區實施了嚴格的封閉管理。雖然單元樓暫時封閉了,可居民們的生活仍在運轉——熱心人給街坊鄰裡送蔬菜、水果、肉類﹔心理咨詢師在線為隔離群眾排解內心的焦慮和擔憂﹔社區干部親自護送需要定期做“血透”的老年人去醫院……一個個互幫互助的暖心故事頻頻發生。

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鄰裡間的同心,在困難面前,我們一直在一起!

水榭灣社區 鄰裡互助 居民的心踏實了

“單元封閉了,一日三餐怎麼保障?”“有了確診病例,估計已經有地方沾染了細菌,能做好消殺嗎?”“我們的生活垃圾怎麼辦?”……這些伴隨焦慮的疑問是南昌市青雲譜區岱山街道水榭灣社區封閉單元居民發出的。

2月9日,水榭灣社區出現了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為有效控制疫情,當地立即對該患者所在單元進行了封閉管理,並就如何做好居民生活保障、病菌消殺、垃圾清運等工作進行了部署。之前居民的疑問都一一有了答案。

水榭灣社區被封閉的單元共有60戶176人。2月9日開始封閉管理,目前還處於封閉狀態。

“我是一名衛健工作者,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願意去封閉單元,配合衛生服務中心專業人員做消殺工作。”岱山街道衛計辦主任龔志偉主動請纓,當天進駐封閉單元,第一個扛起了從患者家中清出生活垃圾的重任,並參與小區的日常消殺工作。

隨后,岱山街道陸續又有6名黨員干部加入垃圾清運的工作,每天清運生活垃圾500多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成立的小青鳥志願聯盟,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岱山街道各社區(村)在小青鳥志願聯盟小程序上發布招募令,有不少學生、心理咨詢師、退休老黨員等積極報名,參與封閉單元的志願服務工作。

每天,小區居民都能從微信群中分享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方芬的心理疏導。此外,社區中醫館醫生還在線教授居民科學防護、居家養生知識。

經過一次次的交流疏導和換位思考,居民的情緒慢慢穩定了。

面對這場疫情,雖然單元被隔離了,但是大家的心更近了。

生活就更不用愁了。學生志願者為隔離居民提供接送快遞、送餐等服務,像使者般殷勤地為街道去探看隔離居民,來往傳遞消息、傳遞溫暖,成為抗擊疫情中的一道風景。

“您好,今天為您配送的新鮮果蔬和面包,已經放到門口了。”“您訂的餐已放在門口。”連日來,社區、物業工作人員將分裝好的果蔬挨家挨戶派發,每到一戶,就在微信群裡告訴戶主。

蘇女士是水榭灣社區的一名老住戶, 一家7口人,以前兩天出去採購一次,總覺得買得不夠,蔬菜也不夠新鮮。現在單元封閉了,足不出戶,就有新鮮果蔬送到門口。

封閉單元居民收到的果蔬都是由愛心企業免費提供,每周配送兩次。

業主黃炳建兩夫妻帶著13歲外孫女一起居住。單元剛封閉時,外孫女上網課的書籍在親戚家沒帶回來,黃老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向社區干部張艷萍尋求幫助。張艷萍得知后,立即聯系老人的親戚將書送到社區,再由張艷萍將書送到黃老家。

遠親不如近鄰。在小區單元封閉之后,居民羅志強在業主群中說:“我捐贈一些面包給咱們的鄰居,特別是封閉單元的鄰居,其他需要的鄰居也可以在群裡說一下。”

“太感謝了,你們可幫了我們大忙!”雖然只是通過微信進行溝通交流,但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話,讓鄰裡關系不斷升溫。(朱文華 記者 徐黎明)

南昌市各隔離點 600多名心理醫生送關愛

2月18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秦文英正在用電腦進入微信,與被隔離的居民交流。“每天早晚在微信群裡推出晨起五分鐘語音送關愛內容,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生活情況和需求,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從2月2日起,秦文英就一直沒有休息,從早忙到晚。

秦文英告訴記者,一天晚上九點多,一個緊急電話打斷了秦文英正在線上召開的心理防疫會議。“趕緊看群裡的信息!”接到通知,秦文英立刻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說好2月7號讓我們出去的,怎麼又變成2月10號了?我現在很暴躁、頭要爆炸了、都快要崩潰了……”一名隔離者阿華在微信群裡怒吼。

“你在這裡待了很多天,心裡一定很煩躁。你的擔心我能理解,醫務人員都在努力工作就是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相信他們,相信自己!”看到阿華情緒不對,秦文英立即開始心理勸導。經過2個多小時的溝通,阿華終於安靜下來。阿華是和被確診有新冠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者,一家9口都在南昌市東湖區醫學觀察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東湖區專門組建了防控工作人文關懷部,並抽調20名具有國家三級以上心理咨詢証的隊伍組成專家心理咨詢團。對轄區不同的有心理咨詢需求的人群開展人文關懷工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是心理專家們的工作重點。

人文關懷工作啟動以來,心理咨詢專家充分運用專業知識與留觀人員真誠溝通。耐心傾聽留觀人員的心理訴求,細心捕捉心理輔導的切入點,真心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還專門開設“晨起五分鐘”語音交流、“晚間十分鐘”心理疏導、發送居家體育鍛煉視頻……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昌市成立了專門的人文關懷機構,600多名心理咨詢師分布在南昌市各個隔離點,定點疏導被隔離的居民。目前,南昌市已派心理咨詢師下沉到隔離社區微信群以及與關愛對象開展一對一聯系等方式已有效開展。從2月2日到2月9日,已開展關愛行動近500人次。

夫妻雙方被隔離,留下年幼的子女,心理輔導師充當起孩子們的臨時“媽媽”。他們通過手機屏幕陪他們做手工、折紙、玩游戲﹔從外地回家探親的孩子被隔離觀察,年邁的雙親放心不下,總是到被隔離點觀望。心理輔導師主動加老人的微信,給他們講規定政策,安撫寬心﹔對於一些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被隔離人員,他們在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還把一些防病治病的小知識發給他們,提醒他們每天定時定量進行專項鍛煉……

鄒美蘭是新建區一所學校的心理老師,她還處在哺乳期,她一對一疏導安義縣隔離點一名被隔離的居民。

“我現在已經習慣了每天和鄒老師通一次話,這讓我覺得安心。”隔離觀察人員吳萍(化名),她和丈夫在武漢經商,丈夫已被確診,在醫院治療。“剛被隔離時,我又擔心又恐懼。擔心小孩無人照顧,丈夫在醫院治療的效果。同時也很恐懼自己會不會被傳染,會不會傳給家人。”在隔離觀察區裡,吳萍一直很焦慮。鄒美蘭和吳萍一對一疏導后,與她敞開心扉溝通,漸漸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經過疏導后,吳萍現在很平靜,心態也平和了。”鄒美蘭說。

元宵佳節,為了避免隔離的居民孤獨,東湖區醫學觀察隔離點的微信“共同戰斗群”裡,線上猜燈謎活動氣氛熱烈。秦文英告訴記者,之前有抵觸情緒的阿華已經結束了隔離期。他一家人全部離開了隔離點回了家。接受了心理咨詢師對他的幫助后,阿華覺得自己也該為被隔離的居民做點事。現在,阿華還在“共同戰斗群”裡,對其他隔離者提供各種幫助。(記者 鄒曉華)

瑞昌市楊林湖小區 守望相助 相親相愛大家庭

“回家的感覺,真好啊!”2月18日中午,家住瑞昌市楊林湖小區的何先生一走進家門,就高興地張開雙臂,原地打了個轉,歡呼起來。“這段時間,多虧各位好鄰居的幫助,讓我和家人衣食無憂!”作為瑞昌市最大的開放式老舊小區,楊林湖小區在疫情封閉管理期間,居民們相互幫助,共渡難關,用居民自己的話說,就是:“疫情讓我們的小區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變成了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

“周瑞雪書記,你社區何某晚上突然發燒,已送到醫院,請你迅速組織處理相關工作!”2月7日21時30分,楊林湖居委會支書周瑞雪接到上級電話通知后,立即組織小區居民分派任務。“大家穿上防護服、戴好口罩,兵分三路。一組去何先生家消毒,一組摸排與何先生有過密切接觸的人,一組去給何先生送住院要用的日用品。”接到任務后,大家立即行動起來。由於都是左鄰右舍,十分熟悉,工作很快就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何先生入院后,經檢查,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但非常時期,仍要住院觀察。由於何先生的家人也要隔離觀察,於是,何先生住院期間,鄰居們既要給何先生送生活用品,又要幫其家人買米買油買菜。經過11天的住院治療,何先生終於康復出院了。“因為他們一家還要繼續隔離一段時間,所以接下來,我們仍會繼續保障好他們一家的生活,還會通過電話、微信以及隔門聊天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都是多年的老鄰居,大家談得來,對排解不良情緒很有效果。”小區居民談榮雄說。

據了解,楊林湖小區共有2398戶6607人,對外出口通道62條。疫情發生后,瑞昌市對楊林湖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封閉通道巷口56條,安排值守路口6處。“這麼大的小區,既要封閉管理,又要讓居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工作量非常大,僅靠幾個社區干部遠遠不夠,這個時候,鄰裡之間相互幫助,共克時艱,就非常重要了!”周瑞雪說。

談榮雄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小區裡發生了很多守望相助的感人事。1月25日起,70歲的聶訓奎每天自帶設備,為每一戶有消毒需求的居民噴藥消毒﹔柯愛群、桂麗萍等幾名居民組成代購服務小組,每天三四趟往返於超市與小區之間,為隔離的居民代購生活用品﹔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中學教師,將精編的學習資料打印后,送給小區裡的學生,並通過網絡,對學生們進行義務輔導……

“今天配送口罩760個,為4戶重點人員代購蔬菜……”每天晚上,各種數據都會匯總到楊林湖居委會。“這裡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是小區居民自己在做。疫情面前,大家互幫互助,左鄰右舍變得更加親密,更加團結,更加有愛。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防控工作井然有序,使得小區成為疫情下的一方淨土!”周瑞雪動情地說。(溫春香 記者 曹誠平)

隔離者忘帶鑰匙 社區苦尋鎖匠

2月13日晚,根據南昌市東湖區防疫指揮部指令,公園街道上營坊40號5單元樓被實施封閉管控,8戶25人居家隔離。當晚21時許,一輛救護車抵達該樓棟,護送一確診病例家庭中的楊先生等3人,前往指定地點接受醫學隔離。而楊先生等人由於倉促離家,忘記帶鑰匙,導致工作人員無法進入其家中消殺。為了家中環境安全,楊先生同意街道、社區請急開鎖師傅上門開鎖。

2月14日一早,上營坊社區一名志願者聯系了多個開鎖師傅,均遭拒絕。隨后,公園街道組織10余名干部及居民分頭聯系,並承諾支付高於平時4至6倍的費用,仍無人願意。上營坊社區主任胡建英向記者介紹,開鎖師傅一聽說是進入確診病例家中開鎖,認為風險太大,即便錢再多,他們都不願意賺。

2月15日晚,社區干部和志願者分析原因,尋找對策。他們表示,如果讓開鎖師傅穿上專業防護服,也許能化解他們擔憂的傳染問題。於是當晚,經東湖區防疫指揮部協調,街道申請到一套防護服。

2月16日上午,民德路社區干部在其轄區內找到了一名開鎖師傅萬葉紅,但其店鋪未營業,且人在郊區老家休息。公園街辦副主任劉文勇主動與其溝通,最終,萬葉紅被說服了。1小時后,萬葉紅背著工具箱,趕到了上營坊40號。他穿上防護服,進入封控樓棟,僅10分鐘便打開防盜門鎖。隨后,兩名工作人員入室完成首次消殺工作。

脫掉防護服之后,萬葉紅並未提及費用一事,便悄然離開現場。面對記者採訪他表示,從業20余年來,確實是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進入高危傳染性病人家中開鎖。他說,“當我看到那麼多基層干部及工作人員守在現場,不顧個人安危,竭力為居民服務之時,我覺得,盡自己責任,急政府之所急,做點有良心的事,也是值得的。”

劉文勇說,萬葉紅對基層干部的信任和支持,令大家感動。不過,該收的費用還是要收,疫情之后,他定將勞務費送到其手裡。(記者 童夢寧)

南昌市商苑社區

隔離者說,隔離沒有隔溫暖

“社區干部非常不容易,每天不僅要在一線值守,還要時刻關照我們,有什麼困難馬上解決。多虧了他們,我們一家才能安心隔離14天。”2月19日,盡管已經解除居家隔離,但南昌市商苑社區居民鄧大姐回想起前不久的事,仍十分感動。

鄧大姐今年55歲,和丈夫在武漢經營一家面館,1月22日晚,夫妻二人回到南昌。作為商苑社區唯一一戶從武漢返昌的家庭,鄧大姐一家幾口人很快就被納入管控,次日被要求進行居家隔離。

“當時很害怕自己已經被傳染了,更擔心隔離期間生活如何自理。剛開始的幾天經常接到各種詢問電話,心理壓力特別大。”鄧大姐說,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徐瑤瑗帶著幾名社區干部主動上門與自己溝通,一邊寬慰,一邊詢問生活習慣和需求。“盡管我們中間隔著一扇門,但那種真誠還是很容易就感染了我。”

2月19日上午,剛剛值完通宵班的徐瑤瑗坦言,當聽說鄧大姐來自武漢時,也有些害怕。“但我既是社區干部,更是黨員,對他們的關愛是義不容辭的。看到鄧大姐壓力逐漸減小,我們也放心了。”

鄧大姐告訴記者,隔離期間,社區除了會根據自己的要求送菜送飯,還經常往家裡送水果。“橙子、葡萄、砂糖橘等,都是社區免費提供的。當時我覺得雖然在家隔離,但是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溫暖。”

大年初三,鄧大姐突然發現家裡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我給社區打了個電話,他們馬上從防控一線趕到我家,戴著口罩,穿著雨衣,在我家廁所修了半個多小時,最終解決了問題。”鄧大姐說。

伴隨著社區的溫暖,鄧大姐很快就適應了隔離的生活。如今,解除了隔離的她,又可以出門買菜了。“我每次看到社區干部站在寒風中值守,都非常想親手做頓飯給他們吃,但這個特殊時期又不方便,希望以后有機會好好謝謝他們。”(記者 陳璋)

紅谷灘新區萊蒙都會南區

專程送居民赴醫院做血透

“很感謝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民警,護送老伴到醫院做血透。”家住南昌市紅谷灘新區萊蒙都會南區的晏先生難掩內心的激動。2月17日,記者趕赴萊蒙都會隔離樓棟採訪了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探尋這個感人的故事。

2月6日,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4號令,當日下午4時對萊蒙都會南區13棟全面實行疫區封閉管理。“請出示三証,謝謝配合!”2月17日10時許,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沙井街道芳華社區黨支部書記萬雁群正在萊蒙都會南區小區入口進行檢查。

萬雁群告訴記者,“整棟樓有住戶178人,我們挨家挨戶打電話,詢問是否有去過武漢?是否有發燒咳嗽症狀?是否需要幫助?”在詢問的過程中,萬雁群接到居民晏先生的電話,稱老伴患病要每周到醫院做3次血透。“我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得到了批准。老人年齡比較大,又患病,出行困難,為避免路上發生意外,我帶著社區醫生喻小武和社區民警親自護送晏先生和妻子到醫院。”萬雁群介紹。

記者通過電話聯系上隔離在家的晏先生。他介紹,老伴患病要定期到醫院做血透。如果沒有社區的幫助真不知道怎麼辦。“現在疫情緊張,小孩也不方便過來照顧。整棟樓又被封閉隔離。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向社區求助,沒想到,社區書記和民警親自送我們到醫院,真是非常感激。”晏先生還告訴記者,社區干部每天還送飯到樓下,減少了做飯的麻煩,非常方便。

萬雁群告訴記者,她和社區醫務人員、民警親自護送了晏先生夫婦去了兩次醫院。之后晏先生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實在太忙,主動提出可以自行去醫院。

晏先生對記者說:“我們不想太麻煩社區干部和民警,希望他們拿更多的時間去抗擊疫情,幫助其他人。”(記者 鄒曉華)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