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策有“准星” 條條見“真金”

——新余系列“三十條”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03月14日08:08  來源:江西日報
 

  推動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如何作為?新余市力戒“虛招”“盲打”,以“靶向思維”精准施策,2017年以來出台《全力支持新鋼公司跨越發展三十條措施》《促進贛鋒雅保龍頭拉動,打造全球鋰電高地三十條措施》《關於實施促進人才發展政策三十條的意見》《關於支持新余學院發展三十條措施》,對龍頭企業、高校、人才建設“點穴式”支持。

  “每個‘三十條’都成立推進領導小組,每一條都落實責任單位,舉全市之力,構筑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工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體系。”新余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施策有“准星”、條條見“真金”,“工小美”正譜寫發展新曲。

  為傳統產業跨越發展“清障賦能”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說起2017年9月出台的《全力支持新鋼公司跨越發展三十條措施》(簡稱“新鋼三十條”),新鋼公司財務總監盧梅林感慨不已,“從產業扶持、財政金融、生產要素、發展環境等方面拿出干貨,全方位支持傳統龍頭企業發展,體現著新余市委、市政府的實干和擔當。”

  鋼鐵是新余的傳統主導產業,新鋼作為龍頭企業,正著力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在實施的產業轉型升級改造工程,包括綜合料場智能環保升級易地改造、煤氣綜合利用高效發電二期等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盧梅林說,新余市將此列入“三十條”,從項目立項、審批、用地等各環節主動對接、幫扶,推動工程順利進展。

  因鋼設市,然而產城融合不深,一直制約著新鋼的轉型發展。以往,新鋼與新余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兩張皮”。新鋼19個社區有4萬多戶,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社會治安等牽扯大量時間和精力。廠區與地方交接處,環境差,甚至還有“廠中村”,對企業管理帶來困難。

  “新鋼三十條”對症施策,按照“產城共融、協調發展”目標,將新鋼納入中心城區建設規劃,共同編制實施了《新鋼袁河片區控制性詳規》《新鋼廠區東北側地塊控制性詳規》﹔完成了新鋼公司辦社會職能移交,19個社區全部移交地方管轄﹔實施棚戶區改造636幢、8992戶﹔搬遷多個“廠中村”……種種舉措,為新鋼掃除了前行障礙,騰挪了發展空間。

  成立鋼鐵產業發展基金﹔培育引進3家下游鋼結構制造企業﹔建設優特帶鋼產業園和中新物流園﹔實行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目前,“新鋼三十條”已完成21條,其余正積極推進。一條條真金白銀的精准措施,讓新鋼賦能前行。2019年,新鋼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650億元,同比增長7.4%。

  在新鋼的龍頭帶動下,2019年,新余98家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34.06億元,較上年增長10.3%。

  為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強筋壯骨”

  新余將新能源、光電信息等新興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2018年,“重點打造全球鋰電高地”被列入市委一號文件。當年4月,《促進贛鋒雅保龍頭拉動,打造全球鋰電高地三十條措施》出台。

  “‘鋰電三十條’使企業在項目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得到了系統性支持。”贛鋒鋰業副總裁劉明告訴記者,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三期啟動時,恰遇產業政策調整期,市領導親自協調,有關部門主動對接,使項目得以實施。“特別在固態鋰電池中試產業化項目實施中,各部門根據‘鋰電三十條’精准幫扶,促使項目快速推進,順利實現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轉換。”

  “現在,從項目審批,到企業用地、財政金融支持、能源供應等,全過程都有精准扶持。”東鵬新材料總經理助理張克忠說,“‘三十條’還有不少干貨,引領企業向科技創新要動力。東鵬成立了工業設計中心,引進32名技術研發人才,制定了氟化銫、銫的國家行業標准。”

  鋰電新能源是新興產業,涵蓋化工、機械、電子等專業。由於鋰電技術人才的業績條件與專業不太對稱,不利於職稱晉升。新余市有關部門創新性實行鋰電行業工程師評價標准改革,建立了鋰電行業職稱評價獨立體系和高中級工程師評委會, 組織開展全省鋰電行業高中級工程師評審工作。“這為鋰電技術人才打通了晉升通道,釋放了企業人才活力。”劉明說,兩年來,贛鋒鋰業有70名員工獲評鋰電中級工程師。

  “鋰電三十條”打出的組合拳,引來更多大企業、好項目,吸引了更多配套企業前來投資。2019年,贛鋒鋰業年產5萬噸鋰鹽項目開工建設﹔雅保鋰業年產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二期投產﹔新余(深圳)鋰電暨光電產業招商推介會簽約8個項目……如今,新余鋰鹽(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2019年,43家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6.55億元,較上年增長4.6%。

  為高質量發展引入人才“活水”

  在新余學院採訪,記者充分感受到2018年9月出台的《關於支持新余學院發展三十條措施》(簡稱“學院三十條”)對學校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尤其在促進學校與新余鋼鐵、新能源、光電信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緊密合作、培養高層次和應用型人才方面成效明顯。

  “2018年,我校機電工程學院和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科研、課程建設、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2019年,與贛鋒鋰業校企合作的第二期‘贛鋒鋰電班’順利開班……”說起“學院三十條”在教學上的落實情況,新余學院教務處處長黃勇如數家珍。此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申報了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項目﹔圍繞地方新興戰略性產業新增了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等4個本科專業。

  新余學院發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君華說,“學院三十條”的實施,為校地合作打開了新局面。作為新余創新體系和人才培育的骨干,新余學院跟進出台了《新余學院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三十條措施》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為人才培養培訓、科技研發服務、資源開放共享等領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2019年11月15日,該校舉行服務地方簽約活動,與新宜吉六縣區、企業、院校和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其中企業28家。

  新余還出台了《關於實施促進人才發展政策三十條的意見》《支持旅游業發展三十條措施》。如今,各項措施不斷落實,成效明顯。尤其是“人才三十條”推動企業成立“研發飛地”15家﹔成功舉辦新能源新材料高峰論壇技術人才對接會﹔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台5家,獲批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與省級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各1個。系列“三十條”相融共促,為推動新余工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胡光華 曹 耘)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