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節水優先戰略 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寫在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之際

2020年03月22日07:37  來源:江西日報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胡 強

(2020年3月22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的首日。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氣候變化”,我國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

江西地處南方豐水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565億立方米,人均3700立方米,均居全國第7位,總體量豐質優、稟賦優越。但水資源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去年7月下旬至12月持續干旱,全省降雨量較多年均值少60%,為歷史同期最少,局部地區缺水現象嚴重,且長期以來我省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偏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我省用水需求將呈現剛性增長,部分地區工程性、資源性、水質性、政策性缺水將長期並存,水資源供需矛盾或將更加突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新時代治水興水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考察時再次提出,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治水思路,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大力實施節水行動,持之以恆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強化源頭節水用水。全面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紅線剛性約束,持續開展節水評價,將節水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布局優化調整、落后產能淘汰和綠色生活方式等關聯起來,在規劃和建設項目現有前期工作中突出節水的優先地位,從嚴叫停節水評價審查不通過的項目,從源頭上把好節水關,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嚴控用水總量,落實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用途管制制度,深入推進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全面規范取水許可審批和監管,加強取用水計量監控,嚴格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推進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証管理,建立水資源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嚴控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取水,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發展質量。

全力推進節水行動。將節水行動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全面推進工業、農業和城鎮全領域節水工作。工業節水方面,加強用水計量和監管,推動高耗水用水行業節水增效,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逐步建立和完善適合省情的水效領跑者指標體系,創建一批省級節水型企業。農業節水方面,大力推進節水灌區建設,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發展節水漁業、牧業,稻魚綜合種養,推廣應用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等養殖技術,不斷助推農業節水增效。城鎮節水方面,以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為基礎,重點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生態景觀、綠化、道路清掃等鼓勵優先使用再生水,推進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建設,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提高節水器具使用率,鼓勵建立用水實時監控系統,不斷推進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創建。

創新合同節水管理。創新節水服務模式,拓展投融資渠道,整合市場資源要素,引進、培養和發展一批節水服務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相關稅收優惠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完善金融和社會資金進入節水領域投資等政策,落實節水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節水產業的扶持,促進節水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鼓勵和引導節水服務企業參與公共機構、公共建筑、高耗水工業、高耗水服務業、農業灌溉等領域開展合同節水管理。推動《關於推行高校合同節水管理試點的實施意見》落地生效,在高校開展合同節水試點,充分發揮高校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行業開展合同節水管理。

推進水權市場改革。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水權制度體系,盡快明晰區域初始水權,科學核定用水戶取水權,分解細化農業水權。出台水權交易制度和規則,建立水權交易平台,培育水權交易市場,推動流域間、地區間、行業間、用水戶間等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鼓勵用水總量達到或超過區域總量控制指標或江河水量分配指標的地區通過水權交易解決新增用水需求,鼓勵工業企業通過投資農業節水獲得水權,鼓勵灌區內用水戶間開展水權交易,全面盤活用水存量。

嚴格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加快推進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結合河湖實際,制定出台《生態流量(水量)保障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主要河湖生態流量,建立健全流域生態流量(水量)保障機制,嚴格控制河湖水資源開發強度,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為岸青水綠的美麗河湖增添生態底色。

激發公眾節水內生動力。建立健全促進節水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出台節水激勵機制文件,從資金、項目、政策上支持節水工作,打通支持渠道,落實節水企業及用水戶的優惠政策。挖掘節水潛力,精細化水資源管理,加強非傳統水源利用,把再生水、雨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加快城市中水回用管網建設,逐步提高非常規水利用比例。創新節水科普宣教方式,鼓勵社會公眾和各類機構積極參與節約用水,採取線上和線下、傳統與新融合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進行節水宣傳,營造良好的節水氛圍,激發節水的內生動力,使節水護水愛水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共創節水型社會。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