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成為跨國投資“避風港”(銳財經)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0年10月27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近期啟動整車出口業務,中國制造Model 3首次出口歐洲,銷往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國家。圖為在上海市外高橋港區拍攝的准備出口歐洲的特斯拉Model 3。

  新華社記者 王 翔攝

  日前,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專門就前三季度吸引外資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最新數據顯示,1—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18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折合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不含銀行、証券、保險領域),今年以來吸收外資首次實現美元、人民幣項累計指標“雙轉正”。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日益顯著的成果,宏觀經濟穩步回升、中國對全球經濟主體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在華業務逆勢加碼

  9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99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1—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367家﹔三季度,19個省市吸收外資實現正增長……一個經濟體對外資有沒有吸引力,事實是最好的証明。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吸收外資主要呈現3個特點:一是吸收外資態勢總體趨穩﹔二是吸收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是外商投資信心回穩向好。

  “外商投資企業由疫情初期的等待觀望變成目前的增資擴資,寶馬、戴姆勒、西門子、豐田、LG、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大批大項目在華增資擴產。1—9月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以美元計同比增長25.5%。”宗長青說,預計正常情況下,今后3個月將延續當前的增長態勢,全年有望實現穩外資工作目標。

  數據的背后,是外資企業的實際行動。

  8月26日,全球生物醫藥巨頭德國拜耳集團宣布啟動處方藥北京工廠產能提升項目,以滿足中國市場未來對拜耳高品質藥品的進一步需求,該項目投資金額超過5000萬歐元。“這個項目不僅成為拜耳在中國發展之路上的又一裡程碑,也是我們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高品質藥物的新起點。在中國增資擴產充分顯示了拜耳的堅定承諾與信心。”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江維說。

  9月26日,福特汽車全球首款先鋒純電SUV汽車“Mustang Mach—E”選擇在北京車展首次亮相。福特汽車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的驅動中心,一直是福特汽車全球電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車在華首次正式亮相,是福特進一步深化“更福特、更中國”的重要舉措。

  “外資撤離論”不攻自破

  外資企業的實際行動,讓“外資撤離論”不攻自破。

  “中國的市場是開放的,外資企業每年有進有出、投資有增有減,這些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符合市場規律。但從總體態勢看,進的多、出的少,增的多、減的少。年復一年,我國吸引外資不僅總量在增加,而且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在疫情暴發的今年也不例外。”宗長青說。

  中國為何能始終保持較強的外資吸引力呢?對此,宗長青總結了幾個方面的原因。

  率先復蘇的宏觀經濟。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在全球率先由負轉正,國際國內對比明顯,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活力,從根本上穩定了外商投資中國的預期和信心。不少外資企業將中國作為跨國投資的“避風港”。

  持續推進的改革開放。今年以來,中國兩次出台穩外資10條新政策,發布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增設3個自貿試驗區,深入推進金融等服務業開放……1—9月,中國服務業吸引外資增長15%,佔比達77.9%。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外商投資法及其條例正式實施,全面取消商務領域外資企業審批備案,出台外資企業投訴辦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據中國美國商會調查,會員企業認為投資環境改善的比去年提高12個百分點。

  持續開放“引力”增強

  外資看好中國,不僅基於當前穩健復蘇的經濟,更因為持續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帶來的長久機遇。

  “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對像盧森堡國際銀行這樣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未來,盧森堡國際銀行期待與更多的中國企業加強合作,並會推進在中國設立營業性機構的計劃。”盧森堡國際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王刃說。

  荷蘭國際亞洲研究所經濟史專家理查德·格裡菲斯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取得積極成效,不斷擴大開放的政策效果良好。從長遠來看,這將進一步增強外商在華投資信心。

  宗長青對本報記者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持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決策部署,堅持底線思維,完善應對預案,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全年穩外資工作目標。

  具體來看,主要是4個方面工作:持續抓好政策落地﹔抓好對外開放﹔抓好外資企業服務﹔抓好營商環境優化。如對外開放方面,將加快修訂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外資享受優惠政策范圍﹔落實北京市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方案,在全國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