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風向標 搶佔話語權

——高安力塑全國二手商用車行業標杆

2020年11月10日07:45  來源:江西日報
 

10月30日,第四屆中國二手商用車大會在高安市召開,這是該市繼去年承辦第三屆中國二手商用車大會之后再次成為承辦地。此次大會匯聚了國內主流商用車整車企業、商用車經銷商集團和金融機構,以及主流二手商用車企業代表600余人。

與上屆大會不同的是,這次大會主辦方發布了中國二手商用車行業指數——“高安指數”。這意味著,被譽為“中國物流汽運之都”的高安市搶佔了全國物流汽運行業的話語權。

20多萬人從事汽運及關聯產業

11月5日,在通往高安的320國道和高速公路上,一輛接一輛貨車呼嘯而過,路邊停車場停滿的各類貨車令人眼花繚亂,讓記者領略到了“中國物流汽運之都”的風採。

歷經近40年的發展,高安享有“十萬貨車跑全國,有路就有高安車”的盛譽。2017年獲得“中國物流汽運之都”的稱號,2019年被評為“中國二手商用車流通產業基地”。

數據顯示,高安貨運汽車登記噸位超過120萬噸,運力規模居全國縣(市)之首,汽運及關聯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有物流公司3380余家,該市物流汽運行業每年貢獻的稅收超過15億元。不僅如此,該市現有汽車經銷商73家,商用車新車年銷售量達5萬余輛,其中重型卡車銷售量連續6年保持全國第一,國內各大知名汽車廠商均將高安作為最重要市場之一。

身為國內最大的商用車交易集散地之一,高安已成為國內重型卡車市場的戰略布局地,物流汽運產業成為高安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盡管如此,高安物流汽運產業依然面臨著轉型的困惑。高安市貨運汽車產業基地管委會黨委書記胡艷雲介紹,高安物流汽運產業當前不同程度存在“多、小、散、弱”等問題,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產業鏈短,離建設物流汽運產業生態圈差距較大。

與此同時,流通企業整體規模偏小,過度依賴新車利潤,交易過程中,特別是二手車交易存在強迫、坑蒙騙現象,金融服務缺乏支撐,再制造體系發展不足,售后服務體系還未建立。此外,交易環境、設施也都相對滯后。

二手商用車行業迎發展機遇

可喜的是,隨著國家層面對二手車出口解禁,二手車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二手車經銷企業實施降稅舉措,由2%降至0.5%。加上《汽車報廢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正式出台和公安部實施二手車出口臨時牌照制度等,二手商用車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省政府今年專門出台了《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涵蓋汽車金融、稅收、通行及消費等方面,覆蓋面廣,還對“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作了進一步重申。

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負責人表示,為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我省明確取消了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全面清除了政策壁壘,有效活躍了二手車市場。下一步,省商務部門還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加快二手車行業發展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營造自由流通的市場環境,加快釋放市場活力。

單一模式發展已成往事,系統化、產業化、數字化、智慧化才是出路。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是物流汽運產業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

“我們正在搭建一個佔地18.5平方公裡的物流汽運產業園平台,加快物流汽運產業向數字經濟、智慧物流轉型。目前引進了中汽零、行者物流、順豐快運、安能物流等國內物流行業知名企業,總簽約資金200多億元。”胡艷雲介紹,未來幾年裡,高安將構建汽車貨運、倉儲物流、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銷售、新車銷售、二手車交易、物流大數據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全力打造我省首個千億元物流產業集群,把高安二手商用車產業做成全國的標杆。

“高安指數”成行業風向標

“想做好二手商用車市場,交易數據要真實有效!”“人的征信數據、車的生產流通交易數據,都缺一不可。”

在2020中國二手商用車大會上,“數據”“技術”“風控”“場景”成為全場嘉賓討論最多的關鍵詞。

3年前,高安市出台了規范二手車交易流程的實施方案,規定該市所有商用二手車交易手續都必須進入交易大廳集中辦理,統一查驗車輛信息,統一簽訂交易合同,統一辦理過戶或轉籍手續,完善、透明、規范的交易流程,讓投機者無空可鑽,為二手商用車交易市場創造了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二手商用車年交易量從2017年前的2萬輛增加到2019年的6萬輛,交易額超100億元,已成為華中、華東地區最大的二手商用車集散地。

正是基於此背景,2020中國二手商用車大會上,主辦方對“高安指數”以及《二手商用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完整版進行了權威發布。

“經過1年多時間的建設和數據採集,‘高安指數’系統已經積累了一定規模的用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委會秘書長鐘渭平說,高安指數是全國首個商用車行業綜合指數,它綜合分析從全國各大主要商用車流通產業基地採集的60多項車輛交易數據,包括新車價格、二手商用車價格、商用車品牌、車輛等級等,並分析商用車行業整車、經銷商、運輸、評估、拍賣等企業的相關數據,實現商用車交易精准化、數字化、智能化。(李 莉 記者 徐黎明)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