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村民變“股民” 紅利享不停

2020年11月24日07:12  來源:江西日報
 

招賢村打造的江西禹港國際卡丁車館成為年輕人的熱門去處。

2018年舉行的招賢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揭牌儀式暨第一次股東大會。

11月以來,南昌市灣裡管理局招賢村村主任余緒禮一直忙著准備股東代表大會,商討2019年度股權分紅事宜。“村民就是我們的股東,每一名經過身份確認的村民都享有股權收益。村裡每年拿出集體收入的30%進行分紅,去年每股1500元,今年還會更高。”余緒禮笑著說。

為推進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今年,南昌市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股份合作制改革,讓村集體經濟在村民全面參與管理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村民也能更好地分享改革紅利。

全面參事議事 壯大集體經濟

地處梅嶺山腳下的招賢村,共有660多戶2300人,憑借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水泥攪拌和體育旅游等產業,成為灣裡的“首富村”,村集體收入達到1500萬元。

早在十幾年前,招賢村就通過花卉苗木產業挖到了“第一桶金”,但很快就面臨發展后勁不足,村民參與集體經濟管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很多人認為產業發展屬於集體投入,是村干部考慮的事情。”余緒禮說,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權屬不明確是主要原因,“大家總覺得‘看得見、摸不著’,與自己關系不大。”

2018年開始,招賢村啟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清產核資、成員認定、股權配置等工作,成立招賢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在“基本成員股”的基礎上,村裡盡量兼顧各方利益,按比例系數配置“特殊貢獻股”等“獎勵股”,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位於灣裡大道的江西禹港國際卡丁車館,是招賢村重點打造的體育旅游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200萬元。“2015年剛做這個項目的時候,人氣並不旺。這兩年,村裡多次召開股東大會,大家紛紛提出建議,並結合自己資源,從‘網紅’引流、打造品牌活動等方面提升改造,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依托股份經濟合作社駛上經濟發展“快車道”的,還有位於經開區蛟橋鎮的下羅村。

位於雙港大街的凱豐大廈,一直是下羅村的主要固定資產和收入來源,但大廈場地面積有限,租金收入難以進一步提高。

“凱豐大廈門前還有許多空地,為何不能利用起來?”“周邊高校多,人流量大,空地可以白天當停車場,晚上變成夜市。”……在一次股東代表大會上,村民們的寶貴建議,很快打破了村集體收入瓶頸。

“現在停車場每年可以增收40多萬元,夜市攤位可以增收50多萬元。”下羅村黨支部書記李春華說,“2019年,村集體收入達199萬元,村民每股分紅3100多元。今年收入有望達到400萬元,分紅還會更高。”

兜底民生保障 解除后顧之憂

村集體有了經濟實力,干實事自然更有底氣。

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招賢村許多村民土地被征用。為了解除村民的后顧之憂,招賢村決定投入2200萬元,統一為村民購買養老保險。如今,村裡60歲至70歲的老人每月可以領取1300元養老金,70歲以上的可領取1800元。

而在下羅村,“頤養之家”則讓村民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在這裡,我們每天為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兩餐,每餐三菜一湯,村民每月隻需支付200元。”李春華表示。

在醫療保障方面,招賢村一方面為每名村民每年繳納310元的農村醫療保險,另一方面對看病報銷不足的部分給予補貼,讓村民住院基本不用自己花錢。

今年55歲的招賢村村民張依貴,2018年因病住進南大二附院,治療費用超過了1萬元。“當時醫保報銷了60%,村裡單獨給我報銷了30%,大大減輕了家裡的負擔。”張依貴感激地說。

“我們家裡有5個人,我自己、愛人、兒子、兒媳和孫子都在村集體產權改革中確認了股東身份,每人都有1股。我還有1個女兒,盡管戶口已經遷出,但是村裡還是給了她0.2股。去年全家分紅收入有7800元,真的非常感謝村集體,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張依貴說。

在教育方面,招賢村出台了一系列獎勵辦法,其中考上普通本科的村民可獲獎勵4000元,考上重點本科獎勵6000元,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別獎勵1萬元和1.5萬元﹔下羅村考上本科的村民有3000元獎勵,考上國內前十名高校的村民可獲得3萬元至5萬元獎勵。

據了解,如今南昌市共完成1180個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2018年以來累計分紅1.39億元,2019年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2.24億元,村均超過1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230個,佔比20.19%。(記者 陳 璋 文/圖)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