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的重要要求,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定不移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引領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事關江西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指引、戰略指引和行動指引,必須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化落實,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進。
1.充分認識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充分體現了對江西發展的殷切期望,對老區人民的深切關懷。“十三五”時期,江西之所以與全國一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在於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和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面向“十四五”和未來更長一段時期,江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書寫新的歷史榮光,最關鍵的還是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把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貫穿到“十四五”改革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2.深刻把握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的總體要求。堅持把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與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推進落實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和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結合起來,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的重要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聚力“六個求突破、五個走前列”重點任務,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發展質量效益實現新提升、發展動力活力得到新增強、區域城鄉融合實現新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民生福祉取得新收獲、省域治理水平躍上新台階,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走出一條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路子,一步步把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西擘畫的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二、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高質量是時代發展的鮮明主題,跨越式是江西發展的必然要求。推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必須量質並舉、速效並重,跑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速度”,力爭發展態勢和成效達到全國一流,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
1.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強省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成創新型省份並向更高水平邁進,提升江西在全國科技創新格局中的地位。全面推進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構建“一核十城多鏈”區域創新體系。深入實施國家級創新平台攻堅行動,建好用好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國字號”創新平台,爭創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平台,與“大院大所”“名企名校”共建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大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實行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人才贛軍”。健全科技創新激勵和科技評價機制,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落實科技攻關“揭榜挂帥”等制度,完善科技和金融結合機制,讓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充分涌流。
2.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具有江西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建設全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實施新一輪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行動,加快鋼鐵、石化、建材、食品、紡織服裝、家具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地。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工程、農業全產業鏈提升工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深入實施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兩型三化”(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管理提標提檔等行動,打造高水平現代化產業平台。
3.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虛擬現實技術(VR)、移動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優勢數字產業,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區塊鏈、北斗等前沿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世界級虛擬現實技術(VR)中心、“智聯江西”。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拓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促進農業農村、服務業數字化提升,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打通部門間數據信息孤島,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積極拓展“贛服通”“贛政通”服務功能,實現科學化決策、精准化治理和高效化服務。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推動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和社會治理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融合創新。健全數字領域規則,促進平台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4.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完善提升“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增強大南昌都市圈輻射力、帶動力、集聚力,推動高端產業、創新人才、先進技術加速集聚,打造現代化都市圈﹔依托滬昆、京九兩大高鐵通道和日益完善的高鐵網絡,強化全省“十字型”生產力布局主骨架,加快建設充滿活力的高鐵經濟帶﹔持續增強贛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加快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高質量發展,深化新一輪贛東北開放合作、贛西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大力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全面推進城市體檢、城市生態修復、功能修補工程,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縣城提級擴能,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力爭城鄉人居環境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深入推進國家和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5.推動改革發展深度融合。系統推進落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集中破解制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突出問題長效機制,深化“五型”政府建設,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建設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力爭營商環境進入全國一流水平行列。全面實施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加強國企混改攻堅,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統籌部署實施重大改革試點,支持開展差別化創新、特色化改革,促進生態文明、農業農村、科技、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改革聯動突破。落實改革主體責任,強化督促問效,彰顯改革成果。
三、堅定不移加快構建國家新發展格局重要戰略支點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找准發展定位,全面塑造提升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中部地區關鍵省份作用,加快把江西打造成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
1.暢通國內國際經濟循環。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管理,以有效供給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積極擴大流量,對內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外吸引全球優質資源,成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匯接高地。暢通生產要素和商品服務循環,堅決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實施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要素市場體系,完善商品服務流通體系,推動要素和商品服務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暢通交通運輸和物流配送循環,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城鄉配送網絡體系﹔大力發展航空物流、高鐵物流,打造中部地區陸路物流樞紐、長江中游綜合航運中心、中部地區國際航空物流樞紐。
2.提升特色優勢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扎實開展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和產業競爭力提升工程,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打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聚焦產業鏈關鍵流程和關鍵環節,精准打通供應鏈堵點和斷點,推動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配套協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開展產業鏈創新發展協同行動和產業鏈基礎能力升級行動,積極參與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展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工業軟件,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立足我省產業特色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設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數字經濟、有色金屬、航空等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中醫藥、文化和旅游等產業重要基地,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標准體系和能力建設。
3.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強勁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提升江西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位勢。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入實施商貿消費升級行動,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加快打造中部地區消費中心城市。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全面提升“江西產品”“江西服務”對消費需求的適配性。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扎實開展工業、農業、服務業、重大基礎設施、新基建、公共服務六大領域“項目大會戰”。聚焦“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等國家重點投資領域,謀劃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優結構、增后勁的重大項目,推動投資規模合理增長、結構持續優化、質量不斷提升。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投資制度,有序引導和促進社會儲蓄合理轉化為投資,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型增長機制。
4.更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突出制度型開放這個重點,加快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構建內外並舉、全域統籌、量質雙高的開放格局,提升江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競爭力。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多雙邊經貿協定,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聯合湖北、湖南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提升國家戰略層級,推進深贛港產城特別合作區、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和贛台、贛粵、贛閩、贛湘、贛浙合作園區建設。提升對外開放平台能級,加快推進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高質量推進贛江新區發展,加強鐵路、航空、水運等內陸口岸平台建設,積極申報創建江西自貿區。暢通對外開放通道,高標准建設出省出海出境大通道,推動贛歐班列、鐵海聯運精品線穩定開行。積極復制推廣國家自貿區經驗,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實施外貿高質量發展行動,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要資源進口,推動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培育壯大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新業態。深入實施“三請三回”和“三企入贛”行動。
5.更大力度建設文化強省。增強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價值引領、以紅色革命文化為深厚根基、以贛鄱優秀傳統文化為豐厚滋養的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文化支撐。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推進重大現實題材、重大革命題材、重大歷史題材文藝精品創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推動移風易俗、培樹文明新風。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推進省市縣三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加大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力度,加強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規范管理。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文化大數據體系和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加快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升文化核心領域發展水平。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爭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進一步唱響“江西風景獨好”品牌,建設旅游強省。
6.高標准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創新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壯大綠色經濟、繁榮綠色文化,彰顯構建新發展格局綠色優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深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全面推進全流域治理,著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鞏固提升“一江一湖五河三屏”生態安全格局。深入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做好水生生物保護區、長江干流江西段、鄱陽湖區和五河流域等天然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大力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推進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廣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讓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江西鮮明的標志。
四、堅定不移提高老區人民生活品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積極辦好民生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1.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工作體系、機構隊伍、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推動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農村低收入人口等,精准施策、分層分類幫扶。健全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長效機制,合理確定農村醫療保障待遇水平,健全特殊群體關愛保障、農業保險和返貧保險、扶貧項目資金監管等機制。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改善脫貧地區面貌,提升脫貧人口民生福祉。統籌推進城鎮扶弱助困工作。
2.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全面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扎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大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打造現代種業創新高地。大力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打造一批在全國叫得響、有影響力的農業創新基地、產業集群、領航企業和產品品牌。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開展村庄整治和美麗宜居示范建設,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重點提高自來水、公共照明、客運、快遞網點等覆蓋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秀美鄉村。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完善多功能農村便民公共服務平台。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3.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健全便捷高效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大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健全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大力實施教育強省戰略,加快推進基礎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特色發展、職業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深入實施健康江西行動,完善公共衛生防護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國家統籌有關政策,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落實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切實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全力化解“大校額、大班額”難題,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持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化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
4.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結合,加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社會治理成效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提高法治江西建設的質量水平,不斷強化法治保障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不斷強化德治教化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總結推廣疫情防控中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網格化管理等經驗做法,健全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暢通社會組織和各類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制度化渠道,構建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機制,不斷強化自治強基作用。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抓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構架、運行機制、工作流程智能化,不斷強化智治支撐作用。
5.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把安全發展貫穿到全省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影響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進一步鞏固糧食主產區地位,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保障稻谷、生豬、蔬菜、油料等重要農產品有效安全供給,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加強對地方金融組織監管,持續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堅決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強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五、堅定不移把紅土地打造成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地方
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大力傳承紅色基因,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引領和保障。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現代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推動黨員干部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深入化,加強對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督促檢查,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的督查問責機制,強化對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引領全省上下跟上節奏、踩穩腳步、抓好落實。
2.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圍繞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傳統,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深化方志敏革命精神等學習宣傳研究,推動偉大革命精神持續煥發新的時代光芒。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等重大主題,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在全社會組織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建立推進紅色基因傳承長效機制,實施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培訓計劃,加強“紅色名村”建設,建好用好紅色教育基地,用好《紅色文化》教材,持續開展誦讀紅色家書、“紅色走讀”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深入實施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工程,系統化推進紅色精神研究闡釋,全面彰顯江西革命老區紅色精神的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和時代價值。
3.加強干部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建強干部和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強化政治素質考察,建立健全政治素質考察識別評價機制,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口。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讓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優秀者優先。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樹立正確政績觀,著力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使廣大干部的素質能力適應新時代要求。加強對干部的激勵保護,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落實容錯糾錯、澄清正名機制,堅決查處誣告陷害行為,調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培養大批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才。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4.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馳而不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力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查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風頑疾,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弘揚新時代好作風。堅持把監督貫穿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構建全覆蓋的責任制度和監督制度。認真開展政治談話,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全面徹底肅清蘇榮案惡劣影響,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讓政治生態像自然生態一樣山清水秀。
各級黨委、政府肩負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重大責任,必須高度重視,全力推進,務求實效,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江西篇章,以實際行動回報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