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月12日,《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刊登省委書記劉奇的專訪文章《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奮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本報今予轉載,供全省黨員、干部學習。
江西山清水秀、生態優美,習近平總書記贊譽“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江西省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何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如何推進長江大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劉奇。
中國環境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兩次視察江西,提出要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請問,江西是如何抓好落實的?給江西帶來了哪些變化?
劉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強調,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是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完善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組織架構,調整成立由省委書記和省長為“雙主任”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下設綠色發展、自然資源保護等10個專業委員會,構建形成齊抓共管、聯防聯治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制定出台《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全面厘清相關部門責任邊界,並將職責延伸到各鄉鎮(街道),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責任制,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全省上下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更加堅定。
二是切實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堅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扎實開展國土綠化、森林質量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行動,切實保護好山脈、山體、森林、水系、濕地等生態資源。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3.1%,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4.7%,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6%,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前列。
三是厚植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集中力量做實做優做強做大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綠色生態農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0.2︰49.9︰39.9優化為2020年的8.7︰43.2︰48.1。2020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22.1%、38.2%,綠色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四是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著力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38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部完成,35項改革舉措和經驗成果在全國推廣,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全流域生態補償、環境治理體系、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創造了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綠色發展“靖安模式”等經驗,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中國環境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點關注長江大保護落實情況。請您談一談江西在保護鄱陽湖水生態環境、推進長江大保護方面的做法、成效以及下一步的部署。
劉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江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樹牢“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深入推進“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切實保護好鄱陽湖“一湖清水”,保護好長江生態環境,筑牢長江中下游重要生態屏障。
一是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全流域保護治理。江西的地理環境很特別,就像一隻手,五條河都發自於江西,全部匯聚到鄱陽湖,從湖口流入長江。我們堅持把長江九江段與江西的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五條河流以及鄱陽湖作為一個整體,全面加強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統籌推進“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形成覆蓋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陸面的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格局,確保一湖清水流入長江。2020年長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質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標准,鄱陽湖水質明顯改善。
二是加大攻堅力度,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大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尾礦庫污染治理等專項整治。全省107個開發區已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140座,7481家“散亂污”企業基本完成分類整治,全省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5.6%,船舶和港口碼頭垃圾接收設施全覆蓋。同時,加強九江沿江整治,嚴厲打擊非法碼頭、非法礦山、非法排污、非法採砂等,大力發展新型臨港產業,做到“水美、岸美、產業美”。全省共拆除沿江87座非法碼頭,整治排污口434個,關停取締化工企業92家,恢復長江岸線7500多米。
三是緊盯突出問題,堅決抓好整改落實。狠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指出的突出問題整改,建立整改台賬、實行銷號管理,整改工作穩步推進。堅持邊排查邊整改,及時開展督察督辦和“回頭看”,不斷鞏固提升整改成果。建立健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定期組織力量明察暗訪查找問題,發現一起、曝光一起、整改一起、追責一起,形成高壓態勢和常態化的震懾。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全面加強長江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修復,著力提升長江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環境報:本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期間,江西邊督邊改,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為群眾辦實事,解決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但同時,典型案例的曝光也暴露出了江西對一些督察反饋整改不到位的問題。下一步,江西如何借助生態環保督察推進重點問題的解決?
劉奇:“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江西開展督察工作,既是對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把脈問診,更是對我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支持和鞭策。督察期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向江西省移交了信訪件,通報了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江西省對一些督察反饋整改不到位的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拉響了警報。我們將以這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聚焦突出問題,深挖問題根源,動真碰硬堅決抓好整改落實,以問題整改的實際成效向黨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一是壓實責任堅決整改。切實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堅決扛起整改的政治責任,從思想上查找根源,從行動上查找差距,更加堅定自覺地抓好督察指出問題整改。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發現指出的問題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脫,做到真認賬、真反思、真整改、真負責。我們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落實整改責任,切實把督察整改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直接抓、抓具體、抓到位,推動整改工作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二是鐵心硬手深入整改。堅持從嚴從實、動真碰硬,認真對照督察指出的問題,一條一條進行梳理,細化工作舉措,明確整改工作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倒排工期、挂圖作戰,以釘釘子精神逐一抓好整改落實,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手、整改不到位不罷休、要求不達標不收兵。堅持邊督邊改、立行立改,對能夠立即整改的,馬上改、立即改﹔對需要時間整改的,明確目標、限時整改﹔對需要長期堅持的,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加強跟蹤督辦,強化監督問責,對敷衍塞責、欺瞞遮掩、弄虛作假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公開曝光典型問題。同時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福祉。
三是舉一反三全面整改。深入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大排查整治行動,舉一反三全面查找問題,逐一列出清單,切實做到全面徹底、不留死角。堅持把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與中央巡視反饋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各類問題一體整改、一起解決。堅持標本兼治,健全完善整改常態長效機制,注重從制度機制上找原因,深化改革、打通堵點、完善制度,形成“長久立”的機制,著力解決共性問題和深層次問題,確保整改成效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
中國環境報:“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江西如何把握住重要機遇,優化產業布局,用生態優先、綠色底色推動高質量發展?
劉奇:“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緊緊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高標准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是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性任務來抓,制定實施江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加快節能減排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和產業化,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堅定不移抓好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5G商用、“03專項”、VR等數字經濟,加大企業技改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不斷提高全省綠色發展水平。
二是深入拓展“兩山”轉化通道。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積極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深化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健全生態資產與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制機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推廣“兩山銀行”“濕地銀行”等建設模式,創新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生態保險、生態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產品價值可量化、能變現的綠色發展新路。
三是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弘揚綠色生態文化,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廣泛開展綠色創建行動,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意識,鼓勵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使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主旋律。(記者 鄒祖銘)(原載5月12日《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