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政務要聞江西黨建理論學習組織人事基層黨建反腐倡廉主題教育英雄烈士譜地方領導留言板
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區建支部 幸福來敲門

——上饒強化黨建引領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百米”的啟示

2021年08月24日07:13    來源:江西日報

  作為城市的“細胞”,小區是居民憩息休閑的場所,也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隨著城市進入“陌生人社會”,如何改進城市黨建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成為各地面對的共同課題。

  把支部建在小區裡,讓黨的組織體系“一竿子插到底”。上饒市近年來推進的“黨建+幸福小區”建設,通過連接基層黨建的“斷點”,找准城市治理的“弱點”,在不斷消除小區“疑難雜症”的同時,持續增強了小區群眾居有所樂的幸福感,形成共同管護家園的合力,推動城市面貌由表及裡實現華麗蝶變。

  上饒市強化黨建引領在城市基層治理上實現“最后一百米”的有效作為,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黨的領導是主心骨——黨組織鏈條向小區延伸,治理格局從“無人挑頭”變為“組織引領”

  隨著各類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一些城市,以社區為單元的管理模式,暴露出服務半徑過大、服務人口過多、服務力量不足等問題。

  上饒市信州區西市街道橋村社區713礦小區的居民對此深有體會。“我們這裡是典型的老舊開放式小區,由於公共服務跟不上,小區房屋破損、垃圾成堆、車輛亂停亂放。居民意見很大,卻又無能為力,大家對小區普遍缺乏歸屬感。”55歲的趙剛是廠礦老職工,曾幾度外出務工。

  吸引趙剛歸來的,是去年4月成立的小區黨支部。

  這一年,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上饒市出台《關於推行“黨建+幸福小區”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各小區建立黨支部,並強化小區黨支部對小區內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引領作用。

  713礦小區黨支部成立以后,立即著手干了兩件事:一是牽頭組建小區業主委員會﹔二是引導召開業主大會,為小區引進物業公司。

  “有了業委會和物業公司,沒人管事的局面迅速得到扭轉。小區建起了棋牌室、影音室、圖書室等,居民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小區黨支部書記盧佳麗告訴記者,黨支部成立一年多來,有180余名黨員將黨組織關系轉進來。小區黨支部因勢利導,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暢通小區議事渠道,及時解決居民所反映的問題,大家對小區的歸屬感日益增強。

  “一些小區長期處於自治狀態。以前一提到管理服務,總是你推我、我推他,居民有困難不知道找誰解決。現在小區住戶都知道,有了困難就找小區黨支部。”上饒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非公經濟組織與社會組織工委書記程德冰介紹,目前,該市共成立小區黨支部869個,實現了全覆蓋。

  選定人員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交叉任職,是上饒市開展“黨建+幸福小區”建設的一大特色。

  如今的713礦小區,趙剛既擔任小區黨支部紀檢委員,又是業委會副主任。“我們把物業公司總經理納入支部任委員,並建立了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席會議,及時溝通相關信息、協商重要事項。”趙剛說,一定程度上,小區黨支部成為緩解物業公司和小區業主之間矛盾的紐帶,讓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坐在“一條板凳上”,為建設幸福小區共同出謀劃策。

  黨組織鏈條的延伸,治理的是居民“家長裡短”的小事,夯實的是黨的執政基石。

  黨員干部是領頭雁——在職黨員到小區報到,小區治理從“獨木支撐”變為“多方增援”

  來到廣信區旭日街道陽光花園北區採訪,居民們笑著說,小區黨支部書記周德富手上“管”著好幾個縣級干部。

  居民們口中的“管”,說的是在職黨員到所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

  社區力量有限,居住黨員跟進。在推進“黨建+幸福小區”建設中,上饒市要求在職黨員到住宅小區黨支部報到,給他們開出為小區提出一條合理化意見建議、幫助居民群眾協調解決一個小困難、到小區當一天志願者等“七個一”任務清單。

  陽光花園北區沒有引入物業公司,靠的是業主委員會自治。在小區黨支部的號召下,150名在職黨員在“生活圈”中拿出“工作圈”中的作風,亮出黨員身份,帶頭繳納物管費,帶頭參與小區公共事務,極大提升了小區的凝聚力。2016年至2020年,小區物業費收繳率從47%提升至89%。

  從單位到小區,在職黨員不僅要“報到留名”,更要“分工干活”。上饒市委組織部基層組織建設科科長鄒耿介紹,為解決對在職黨員“管不了、不好管”的問題,該市建立了“量化積分”考核機制,設計在職黨員小區表現積分表,由小區黨支部根據黨員報到開展“七個一”服務等情況,進行百分制量化積分考核。積分考核結果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等次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並明確干部考察時聽取小區黨支部意見。

  小區黨支部有了“話語權”,這是在職黨員報到制度能夠嚴格落實的重要原因。

  根據特長愛好提供服務,對照工作職能引入資源。黨員干部的帶頭參與,為小區治理帶來了蓬勃活力。

  在信州區水南街道黃金水岸小區,上饒師范學院黨員教師黃聖超協調大學生進小區開展暑期托管志願活動,幫助居民解決暑期孩子無人看護的問題﹔玉山縣組織157名退二線職級公務員下沉小區黨支部任書記、黨建指導員或事務指導員,每周定期參與小區黨支部坐班值班。目前,上饒市2.4萬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報到,實現了全覆蓋,並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0萬余人次。

  黨員干部在小區大展身手,彰顯的是先鋒模范的政治本色,帶來的是居民群眾切切實實的幸福感。

  全民參與是動力源——共治共享成小區共識,居民態度從“在家等動員”變為“主動找事干”

  在小區建立黨支部后,社會各界的普遍感覺是:人心齊了,干勁足了,面貌變了。

  最直觀的,莫過於上饒市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過程中,市民的參與意識、支持意識、配合意識都大大提升。

  “過去城區違章建筑很難拆得動。創衛期間,我們拆了150萬平方米違章建筑,沒有補償一分錢,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上饒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凌衛介紹,在推進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上饒市注重以組織優勢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強化群眾主體地位,最大限度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

  陽光花園北區加裝電梯的工作,就是感染居民、帶動居民的鮮活例証。

  在加裝電梯具體過程中,低樓層居民擔心房價受影響、增設獨立電表、電梯可持續運營等因素,都讓組織動員工作充滿挑戰。

  “由黨員和業委會成員帶頭,逐家逐戶上門,做通低樓層居民的思想工作,並發揮共建結對單位作用,逐個破解加裝電梯中遇到的難題。”周德富說,在上門溝通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居民理解了加裝電梯帶來的便捷,更加主動關心自身利益,出現了“樓上動員樓下、鄰居相約簽字”的場景。

  “從今年2月份啟動,到8月初用上電梯,我們隻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一本按滿業主手印的項目問答表,見証了小區黨群同心、人人參與、個個出力,共建幸福美麗舒心家園的生動實踐。

  小區的事情既是大家的事情,又是自己的事情。共建家園的意識得到強化后,上饒市各地城區呈現出小區共治共享的喜人局面:有人熱心張羅修復好小區的健身器材,有人主動出工出力為小區清理雜草,有業主自發為小區設計露天充電式停車棚方案……廣信區熙龍灣小區黨支部書記張康鬆深有感觸地說:“如今,不是我們要求居民干,而是大家商量著一起干。”

  在居民自治共治積極性得到切實提升的同時,上饒市順勢開展了“社區吹哨,干部報到”“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等工作,動員機關干部定時定點聽取民意,及時解決困難。

  哨子吹到哪裡,黨的組織優勢就發揮到哪裡,及時精准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家裡的下水道堵塞,電燈壞了”“小區停車位不夠用了,出行困難”“樓上漏水,鄰裡糾紛難解決”……這些社區居民司空見慣的日常小事,或以前跑一整天都可能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往往隻需發一條微信或打一個電話,在小區就能得到快速回應和解決。

  黨群齊心聯手,打通的是城市發展的“毛細血管”,凝聚的是社會治理的點滴力量。

(責編:邱燁、帥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