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文化馨香處 贛鄱煙火情

——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觀察

2021年09月22日07:1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五彩繽紛的南昌燈彩、傳唱不衰的興國山歌、憂歡悲喜的安義嗩吶、巧奪天工的瑞昌剪紙、古老而神秘的上栗儺……散落各地的民間符號,書寫出多彩贛鄱。

近期,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2021—2023年度“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31項散落於贛鄱大地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脫穎而出。

“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我省推動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豐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公共文化品牌項目,在促進文旅融合、繁榮公共文化事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走出深閨 文旅喝彩

千年文脈,贛水悠悠。我省民間文化藝術猶如一顆顆璀璨明珠,遍布贛鄱大地。

“這次命名的藝術之鄉真實反映了江西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民間藝術生活和精神風貌。”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31地獲評我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彰顯了濃郁的江西本土地域特色。

“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作為我省推動民間文藝事業發展而設立的群眾文化品牌,各地在打造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過程中,散落的民間文化走出“深閨”,不斷被開掘,為文旅喝彩。

“我們這裡龍燈有七百余年的歷史。幾乎人人都知道舞龍燈,人人都會舞龍燈。”在“燈彩之鄉”南昌市青雲譜區,城南龍燈傳承人史克濱介紹,目前,代表青雲譜文化的城南龍燈已銷往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我們青雲譜的‘龍’,飛向了五湖四海。”

“昌邑戲劇起源於漢代劉賀,通過口口傳唱流傳至今。”南昌市新建區昌邑鄉文化館館長金小燕表示,昌邑鄉號稱南昌“戲窩”,自古就被稱之為“戲劇之鄉”,每逢年節習俗、農閑季節,昌邑鄉總是東村唱罷西村和,一家起唱百家隨。如今昌邑戲劇已是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

一句“哎呀嘞”宛如天籟之音,蜚聲四海。在“山歌之鄉”興國縣,千百年來,植根於客家沃土上的興國山歌,曾是血與火的戰斗號角,如今,已是興國百姓奔向美好生活的“沖鋒號”。

“放下鋤頭,端起畫筆。”是“農民畫之鄉”吉安永豐縣譚城鄉民間藝術家的真實寫照,他們將勞動的點滴感悟、所思所想,用畫筆繪制出“詩與遠方”。

“無戶不剪紙,無女不繡花”是“剪紙之鄉”瑞昌縣夏畈鎮傳頌已久的歌謠,剪紙藝人將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剪”出了一個產業。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近年來,圍繞如何讓民間文化“活”起來,讓文化資源“走”出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我省充分挖掘民間文化資源,一個個厚重悠久的民間文化資源像一個個“能量包”,散發著無窮的地方文化魅力。

傳承非遺 擦亮品牌

據了解,為擦亮“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品牌,我省各地通過非遺活態傳承助推“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

“本次獲評的31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大多都是跟非遺有關。”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程明介紹說。

為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省先后出台《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印發《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管理辦法》,將民間文化藝術中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列入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從市到區縣再到街道,我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處處彰顯出非遺“活”起來的大好局面。

以南昌為例,本次評選出的“江西省民間藝術文化之鄉”,南昌有四地獲評,分別是:“青雲譜區青雲譜鎮燈彩之鄉”“新建區昌邑鄉戲劇之鄉”“安義縣龍津鎮嗩吶之鄉”“青山湖區南鋼街道書畫之鄉”,其中3項和非遺有關。

“近年來,南昌市通過有效保護和傳承,越來越多的非遺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南昌市文化館副館長黃薇娜說。

據悉,為加強南昌市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轉化,南昌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在全市范圍內打造“非遺工坊”“傳統工藝工作站”。

南昌的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在我省各地,多彩非遺助力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的案例比比皆是。打造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文化品牌,非遺已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是一個鄉鄉有嗩吶隊,村村有嗩吶手,常常能聽到嗩吶聲的‘嗩吶藝術之鄉’”。於都縣文化館相關人員介紹,目前,於都縣共有嗩吶樂隊800多個,嗩吶樂手2000多人。為打造“嗩吶之鄉”,當地對“於都嗩吶”進行了創新傳承,建立鄉鎮傳習所,培育傳承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推廣非遺,傳播非遺。

鄱陽縣因“饒河戲”的發達,這次被評為“戲劇之鄉”。饒河戲,既是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江西古腔遺韻保留最完整的戲曲。

“愛唱贛劇饒河調的鄱陽人佔全縣人口的40%以上。”鄱陽縣文化館館長陳潔介紹,近年來,鄱陽縣通過推出了一批與地方百姓審美需求相互融合的表現方式,讓饒河戲活躍於戲劇舞台,不斷擦亮戲劇之鄉的文化名片。

鄉村振興 增光添彩

今年3月,三部委印發的《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依托“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提升鄉村文化建設品質。

在此背景下,我省以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為抓手,升級民間文化資源的能量包,助力鄉村振興。

在“燈彩之鄉”南昌青雲譜,為讓燈彩文化賦能產業發展,青雲譜提出了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建設目標。從1999年起,青雲譜就是“燈彩之鄉”,目前,青雲譜正加大對燈彩文化的推廣力度,在社區中逐步建立燈彩文化活動室,使燈彩文化成為一張深入人心的文化名片﹔在旅游景點舉辦燈彩藝術表演,培植燈彩產業,使其成為青雲譜產業名片。

“全球隻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城南龍燈。”城南龍燈傳承人史克濱信心滿滿地說,經過十幾代的薪火傳承,青雲譜現有燈彩隊伍40多支,舞法技藝不斷推陳出新。每年春節期間都有“城南龍燈”踩街的身影,隨著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城南龍燈頻頻受邀參加全國性重大節慶活動,屢獲佳績。

以戲為媒,以文化為魂。在“戲劇之鄉”撫州,近年來,充分挖掘當地戲曲文化資源優勢。把生態優勢和文化內涵融入秀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在“儺舞之鄉”的南豐縣,利用南豐儺等20多個非遺項目,開展非遺進景區、進商場行動。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把其融入全域旅游觀光和鄉村旅游建設,為南豐特色鄉村旅游增光添彩,讓南豐豐富的文化資源帶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民間文化藝術是個寶,鄉村振興不可少。”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得者、江西作家吳幫國認為,多年以來,一批又一批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被命名,是對遍布在贛鄱大地民間的文化藝術一次又一次打撈,“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品牌建設,推動文化藝術資源向文化藝術產業轉化,為當前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振興路徑。(曾悅之)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