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牢記“作示范、勇爭先”殷殷囑托 譜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篇

贛江新區扎實推進“發展大突破行動”

2021年11月22日11:35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贛江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全力踐行“作示范、勇爭先”的殷殷囑托,緊扣“兩區兩地”的戰略定位和“四區一極”發展要求,積極部署“發展大突破行動”,扎實推進“綜合實力、產業發展、改革創新、開放提升、城市建管”五個方面突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跑出快節奏、展現加速度,在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精彩的江西篇章中展現“新區作為”。

  綜合實力

  “十四五”實現精彩開局

  贛江新區堅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要契機,堅持“一盤棋”的發展理念,按照“三統一分”要求,常態化加強直管區、統籌區的經濟運行調度,科學謀劃新區全域“十四五”時期發展,完成各組團年度高質量發展考評工作,加大跨區域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調度。

  經濟總量持續增長。今年以來,新區經濟呈現高開高走、結構向好、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指標大幅躍升,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進入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實現了“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良好開局。

  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項目“主引擎”作用

  贛江新區堅持實體導向,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把產業項目作為立區之本、興區之要,著力強產業、擴開放、攻項目、促轉型,加快構建“1+2+3+X”產業集群體系,全力打好產業提質增效組合拳,在“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中加快實施產業倍增、項目提質、園區升級行動,推動產業走向中高端,加快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攻產業升級。為打好產業提質戰,新區出台“1+2+3+X”現代產業發展規劃。“1”即引領性產業:光電信息﹔“2”即兩個優勢型產業: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3”即三個成長性產業:生物醫藥、有機硅、現代紡織服裝﹔“X”即打造若干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向千億產業、千億企業沖刺。

  實施“強園工程”。圍繞建設國家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目標,新區加快推進經開組團技術協同創新園、臨空組團數字經濟港、永修組團有機硅新材料產業園、共青組團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同時,積極搭建投融資、商務、科技等公共服務平台,提高產業配套和園區承載力。

  夯實產業鏈“鏈長制”。新區依托江鈴新能源、海立電器、星火有機硅等一批“鏈主”企業,大力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提升行動,培育了一批省級重點產業集群。今年1至8月,全區主導產業完成營業收入1256.7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有機硅、生物醫藥產業增速在30%以上,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彰顯。

  打好項目提速戰。新區聚焦轉型升級,大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年”行動,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大會戰”,加快推進235個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2405億元,年度投資達520億元以上。目前,投資300億元的中國(江西)中醫藥生態科技城、經開組團的投資達100億元的贛鄱數據湖、臨空組團的投資達100億元的華為城市智慧視覺、共青組團的投資達50億元的海雲智能科技、永修組團的投資達50億元的星火有機硅改擴建、直管區的投資達50億元的華潤江中現代中藥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今年3月,中醫藥科創城(工業強省工作)獲得省政府第六批及時獎勵通報嘉獎。

  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今年以來,新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新區推動草珊瑚藥業、薩瑞微等項目獲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立項項目﹔投資140多億元累計推動66個技術改造項目,入選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8家。目前,新區共獲批種子獨角獸企業2家、潛在獨角獸企業2家,瞪羚企業4家、潛在瞪羚企業8家。

  另外,新區轄區內的江西核工業興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永修組團的星火有機硅公司獲批國家級綠色供應鏈制造企業,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一批龍頭項目正加速建設中。

  協同創新

  加快培育內生動力

  今年7月,2021上合組織傳統醫學論壇在贛江新區成功舉辦。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政要、14個國家駐華使節、傳統醫學專家等500余名國內外嘉賓們參觀了贛江中藥創新中心等三個“國字號”創新平台,對中醫藥科創城圍繞“創新研發引領、高端產業集聚”的目標定位、打造“3+N”的創新發展體系的路徑紛紛點贊。

  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新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托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緊扣中醫藥現有的種植、研發、生產等全鏈條,布局了贛江中藥創新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國家中藥資源與制造技術創新中心“三駕馬車”及24家創新平台,集聚了300多名科研人員,其中博士或副研究員以上高層次人才超過80人。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熱敏灸總部、博濟中藥孵化器等一批科創平台加快推進,新動能正在積蓄、創新主體加快成長。

  目前,全區擁有省級以上科創平台52家,較新區成立之初翻了一倍多﹔今年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44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358家,較新區成立之初翻了近七倍,高新技術產業與規上工業的增加值佔比達到40%。此外,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9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1.2件,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6倍、1.59倍。

  創新人才引育機制。贛江新區堅持“俯首甘為人才牛”的理念,立足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國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國字號”平台,用好“贛江海智、贛江創新、贛江創業、贛江杰青”等四項人才計劃,累計招引人才1404人。同時,放眼世界,廣招海內外高端人才及團隊到新區創新創業。

  優化人才工作生活環境。新區修訂完善了“人才政策66條”,做好各類引進人才的政策兌現﹔建立以人才薪酬水平、市場價值、創業投資等為主要指標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規劃建設了4000套人才公寓,打通了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綠色通道﹔實施“贛江英才服務卡”制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優質生活服務﹔高標准打造集多功能為一體的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人才之家”。

  科技成果轉換日益加快。得益於越來越多的創新平台、創新主體以及產學研合作的強化,新區構建起日益健全的“政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體系,科技成果轉化日益加快。在借鑒各地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新區在全省率先推出創新平台成果轉化類發榜項目。目前,智慧物聯研究院、工業過程研究院、國科醫工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7項成果實施了產業化。其中,智能生物傳感器研究院的“植入式柔性腦電極”項目已進行小批量生產,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系統改革

  打造新區“改革品牌”

  贛江新區持續用足、用好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的改革紅利,借鑒18個國家級新區和北上廣深等先進地區的改革創新經驗,以“集成改革為發展賦能、要素市場化改革為發展破局、自主性改革為發展探路”,聚力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試點,在土地、資本、技術等方面大膽創新、先行突破,加大首創性、引領性的改革力度,在重點領域推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做法,形成了新區的“改革品牌”,在國家級新區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推出31項改革任務清單。按照“系統集成為原則、不集成為例外”的要求,新區制定了《2021年深改事項清單》,研究出台了行政審批、綠色金融、科技人才、招商開放等各領域31項改革任務清單,推動改革由“分散式”向“集成式”邁進,提升改革系統化、整體化、協同化水平。

  縱深推進綠色金融改革。近年來,贛江新區縱深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工作,先后推出26項重大創新成果,綠色市政債等2項成果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經驗做法推廣清單,人民銀行發布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中期評估報告中有14處為新區“點贊”,綠色金融發展指數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新區堅持以“降碳”為重點,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國家“雙碳目標”的有效路徑,集中發布了全國首單中醫藥研發費用損失保險、全省首支碳中和基金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開展混合產業用地(M0)改革。新區中醫藥科創城在全省率先出讓了首宗混合產業用地(M0),通過土地要素的集聚,在單宗地塊上即可實現研發、生產、成果轉化、辦公的“一攬子”配套。此舉提高了配套用房比例,將傳統的工業用地中配套服務用房的佔比從7%提高到30%,用地容積率從1.2提高到3.0,在節約集約用地、破解土地要素瓶頸的同時,還為企業減少了拿地成本。

  創新投融資改革體制。新區通過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有效支持了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等不同階段的醫藥企業和創投產業壯大,實現了“金融賦能產業”的助推效果。截至目前,新區直管區累計獲得政府債券資金余額38.8億元,其中,一般債券資金余額18億元,專項債券20.8億元。此外,依托20億元的生物醫藥轉型並購基金、10億元的綠色產融基金、6億元的產業基金以及2億元的天使基金,引進明峰醫療等3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50億元。

  探索開發性PPP新模式。新區中醫藥科創城與央企合作,穩步推進總投資300億元、佔地9.13平方公裡的中醫藥國際生態科技小鎮項目建設,實現政府不舉債、不擔保、不兜底,以政府的小投入撬動了片區的大開發,探索出集中連片開發的新模式。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新區以“放管服”改革為主線,以“集中、精簡、高效、便捷”為目標,在行政審批改革方面,率先在全省推出“模擬審批”“容缺審批”“多評合一”“多測合一”等服務。同時,推出招投標“事后備案制”、直接發包備案“零見面+網上秒批”服務,以及建設項目主流程“四階段”電子証照、“倒逼機制+超時默認制”、消防設計“無紙化審查”、公共服務簡單事項“一件事一次辦”、重點項目“幫代辦”等改革舉措,讓轄區企業開辦實現“零材料、零成本、零見面、零跑腿”。

  “7+1”全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新區通過整合市場監管、城市管理、農業、文化市場、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應急管理等7大領域的執法權限,形成“多個主管部門管監管、一支隊伍管處罰、隊伍之外無處罰”的綜合行政執法新格局。

  創新服務企業機制。為破解企業辦事難題,新區推出企業“點單叫號”服務平台,形成“一個平台提出訴求、一個部門集中受理、政府內部流轉、后台限時辦結、統一反饋結果”的機制,讓干部變身為服務企業的“外賣員”,讓企業辦事像“點外賣”一樣方便。

  重組整合國資國企。新區加快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將旗下開投集團、贛江集團、科創城建投公司等平台公司整合,新組建贛江控股集團,有效提升了平台公司投融資水平。未來,將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資本+”為紐帶,加快其實現由政府平台向現代企業的轉型,通過提升主體信用評級,進一步增強投融資能力。

  據悉,贛江新區還通過擴大政務合作“朋友圈”,實現和冀、魯、京、津、贛、浙、鄂、蘇的政務服務聯網,以“數據多跑路”讓“企業、群眾少跑腿”,不斷完善“跨省通辦”功能,讓群眾和企業享受到更多便利。

  開放提升

  策應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贛江新區積極搶抓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機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招大引強的理念,聚焦“三個500強”和“行業100強”等頭部企業,謀項目、抓招商、促發展,注重引進產業鏈、產業集群項目,持續復制推廣深圳前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擴大雙向開放。

  為打響、打好產業招商引資“持久戰”,新區出台了41條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惠舉措,對中藥新藥、經典名方等開發項目,最高給予5000萬元的獎勵。同時,對直管區和統籌區項目實行一張表調度,合力推進84個省級大中型項目和235個新區重大重點項目建設。今年1至9月,新簽約141個項目、總投資1191.9億元。其中,投資百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至100億元項目7個、20億元至50億元項目15個、20億元以上項目23個,相繼落戶了中醫藥國際生態科技小鎮、海克斯康華中區中心、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等具有引領性、爆發性的大項目。

  為打好開放提升戰,贛江新區設立了墨爾本海外招商中心、硅谷風投區塊鏈海外招商中心,以國際化視野拓寬招商渠道。同時,深化與北京中關村、浦東新區的經貿合作交流,主動學習湘江新區的經驗做法,在北上廣深等地舉辦系列產業招商推介活動。

  隨著中韓高科技產業園、中以國際創新園的落戶,以及共青組團、臨空組團跨境電商產業園等涉外業務的增多,贛江新區的國際商事日益頻繁。為此,新區組建了非公企業維權中心、國際仲裁院和經貿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率先在全國探索“商事調解+仲裁+法律服務”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在加大商務、法律等中介服務的同時,為涉外企業的經營保駕護航。

  作為贛江新區主戰場的中醫藥科創城,緊扣中醫藥產業發展大方向,瞄准行業龍頭、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通過組建各類基金等創新舉措不斷加大引資力度。2019年以來,共引進華潤江中、中車、海克斯康等重大項目34個,總投資額達655億元。此外,中醫藥科創城通過實施“輕資產招商、重資本運行”的招商政策,讓企業得以“拎包入住”,新綠藥、唯鉑萊、華潤江中等一批新項目快速推進。

  城市建管

  宜居宜業環境讓人民共享

  贛江新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多渠道加大民生方面投入、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大力實施“強產業、興城市、惠民生”三大提升工程,著力建設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生態宜居的新城(新區),確保新區的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融合,這是新區在加快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過程中一以貫之的理念。儒樂湖新城(儒樂湖)、中醫藥科創城(星海湖)、臨空空港新城(楊家湖)、永修湖東新區(白蓮湖)、共青南湖新城(南湖),翻開贛江新區的版圖,以湖泊為核心、沿湖而布局的幾個新城(新區)格外引人注目。目前,儒樂湖新城的鴻發商務中心、鴻信大廈、中建廣場、金贛中心等超高層建筑已初顯輪廓﹔中醫藥國際生態科技小鎮基本實現“道路成型、水系連貫、綠植成規模”的景觀雛形﹔國家級技能人才培養綜合園區服務中心基本建成,彰顯出“綠色校園”的風採……

  贛江新區為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加大補齊民生短板的力度,快馬加鞭布局學校、醫院、公交、公園等公共配套。新區醫院和4所學校建設有序推進﹔時珍雅苑、仲景雅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正穩步推進﹔新區1路、2路、3路、昌北機場5號快線,135城際公交、永修組團3路等公交班線陸續開通,綠色、低碳的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正逐步替代傳統燃油公交車,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和環保。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新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全過程,圍繞“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將50件民生實事列入清單,目前已完成45件,其中19件超前完成。

  辦好一次盛會,盤活一座老城。為迎接2021上合組織傳統醫學論壇,新區對星海湖以及沿街主干道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同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出一座“500米見公園、300米見花園、100米見游園”的宜居宜業新城,國家級新區的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吸引力日益提升。水碧天藍的宜居環境,彰顯出“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先行區”的風採,讓群眾有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