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教育

雙減帶來哪些變化?孩子家長輕鬆了 學校教育加強

2021年12月02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雙減”帶來哪些變化

  今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開發布。“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改變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格局,也改變了萬千學生、老師和家長的生活。

  “雙減”百日有余,帶來哪些變化?

  孩子家長輕鬆了

  下午5點從公司下班后,北京家長劉莉從容地駕車,來到兒子的學校。這段時間,孩子每天下午5點半放學,見到劉莉時已經完成了書面作業。晚上,一家人可以享受寶貴的親子時光。

  “‘雙減’以前孩子放學早,隻能去上托管班。到家以后,我還要陪他寫作業、做任務到很晚。現在一家人沒有了以前的緊繃狀態。”劉莉說。

  上學作息時間變了、作業負擔減輕了、校外學科培訓班沒有了——這是很多家長和孩子最直接的感受。

  在作息時間方面,多地提出明確規定。北京市教委要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下午放學時間調整至17︰30。若家長有特殊接送需求,可向學校提出申請。

  在作業負擔方面,教育部監測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義務教育學校中,99.3%的學校出台了作業管理辦法,97.1%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94.7%的學校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據介紹,成都近期出台中小學作業指南,提出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

  “爬山、看電影、讀小說……過去的幾個周末孩子過得很充實、很開心。”山東青島學生家長林沐森說,以前每到休息日,自己經常陪著孩子在幾個培訓班之間趕場。“雙減”后,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隻保留了一個鋼琴班。

  “雙減”后的輕鬆感,源自於回歸教育本質的探索。專家表示,隻有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各方都尊重教育規律,樹立正確教育觀、成長觀,才能真正破除“搶跑文化”,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興趣愛好增多了

  下課鈴響,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廣濟中心小學學生戴立軒帶上口琴,來到了音樂教室。沒過多久,教室裡便傳來了悠揚的樂曲。不遠處的操場上,田徑小將正練得熱火朝天。

  這是廣濟中心小學為學生推出課后“社團套餐”的場景。校長黃鐵成說,學校從2019年開始便推出了以班內托管為主的課后服務。“雙減”政策落地后,學校以現有的師資、場地等資源為前提,開設了體育、音樂等10余種社團,滿足學生學習與個性發展需求。

  “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不僅要做“減法”,也需要在課后服務上做“加法”。教育部監測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14.3萬所應開展課后服務的義務教育學校中(不含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99%的學校提供了課后服務,學生參加率為89.7%,其中七成以上的學生每周5天全程參加,教師參與率為89.8%。

  專家表示,“雙減”並不意味著讓孩子“放羊”,而是要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一方面學習和學業要提質增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青少年自由、健康地成長。

  廣州在課堂教育上創新舉措,鼓勵學校應用人工智能手段支持教學診斷與改進,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此,廣州提出在全市中小學打造200個典型案例,培育100個智能教育實驗校,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學生減負增效路徑。

  在課堂之外,近年來備受重視的體育、美育等內容成為學校課后服務的熱點。北京一小學音樂教師高一凡說,這個學期參與課后合唱團的孩子明顯增加了很多。“以前合唱團練習經常有人請假,如今不少家長主動‘推介’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夠學習音樂知識,提高藝術素養。”

  學校教育加強了

  今年開學以來,多地深化教師輪崗制度,並在輪崗人數、范圍、時間上提出明確要求,受到輿論關注。

  其中,北京明確大比例促進干部教師輪崗交流,推進區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等舉措,以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

  上海則提出,在3到5年內,通過骨干教師流動、培養等多種方式,確保每所小學至少有1—2名高級教師、每所初中高級教師的比例不低於5%,每所高中都有1名正高級教師。

  輪崗背后,是“雙減”背景下學校教育提質增效的需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用更高質量的教育供給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應該成為學校“雙減”工作重點。為此,學校應盡力優化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和家長的多元化學習需求。

  針對學生學習需求,上海全面升級在線學習平台,遴選名師團隊錄制慕課,並向優質培訓機構購買高質量課程,打造“永不落幕的空中課堂”。江蘇南通則把作業布置清單以及學生的作業本作為教師參加職稱評審的必備材料,以“教足教好”保障“學足學好”。

  專家提出,雙減離不開教師的擔當與能力提升。為此,應完善學校內的績效評價,完善校內學生成長服務體系,嚴密校內教育責任鏈,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劉 峣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