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就業創業紀實

2022年3月以來,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堅持以“服務擦靚微笑”為宗旨,矢志不渝推進“就業創業興業,惠民惠企惠農”,全區就業創業質量穩步提升,不斷為全區建設“一極兩地四中心”貢獻就業創業力量,讓幸福歐潭“業”滿園。
目前,全區有市場主體64000個,聚集工業企業1300余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9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營收超百億元企業4家﹔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7家﹔有國家級、省級研發和檢測機構59個,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19個﹔有院士工作站、海智計劃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個,匯聚院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856名。建成創新創業平台9個,孵化面積101萬余平方米,在孵企業2250家。
穩崗工作有力度
“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是助力就業、扶持創業的最大誠意。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宣傳有效全面覆蓋與上門精准落實政策相結合,全面做好“免申即享”與經常提示即時核實相結合,積極圍繞“留心、留崗、留工、留人”四個方面,組織實施送溫暖、送政策、送服務等15項活動,實現員工就地過年有關懷、企業開工復工有保障、節后務工有支持﹔積極指導本地企業合理安排生產,鼓勵制定錯峰放假和調休計劃,以崗留工、以薪留工﹔圍繞區內“2+N”產業發展,有序推進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切實鼓勵企業結合需要靈活安排職工在崗培訓﹔積極引導企業不裁員、少裁員,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開通快速申領通道,及時對符合條件人員兌現失業保險待遇、臨時生活補助。
目前,共為1131家企業撥付穩崗返還補貼2354.6萬元,涉及6萬余人﹔為8家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41萬元,為210家企業撥付企業招工宣傳補貼92.58萬元,為7家企業撥付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130.2萬元,極大減輕了企業用工的資金壓力。
綜合素質有提升
積極通過強化政校企聯系、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坊、出台支持技能培訓政策、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區鄉村三級聯動等措施,經常性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等培訓63期,培訓2079人,撥付各類培訓補貼24.95萬元。
大力開展“以訓穩崗”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支持企業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對在崗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培訓領域涉及車工、鉗工、電工、焊工、電子組裝、縫紉裁剪、變壓器制造等10余個專業(工種),有力地提升了區內企業職工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已組織企業職工、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退役軍人等城鄉各類群體進行職業技能培訓4000余人次﹔積極推行“線上+線下”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培訓資源,加快推進線上理論學習與線下實操培訓融合發展。
充分就業有渠道
緊扣鼓勵、支持、引導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自謀職業或者自主創業和全方位推動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兩個重點,切實完善政府促進就業工作目標責任體系、促進就業政策支持體系、促進就業服務體系、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就業援助工作體系。積極引導區內市場主體、企業、扶貧車間、機關事業單位等不斷提供優質就業供給﹔充分發揮區內近1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派遣機構作用,圍繞新經濟新業態等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聯合媒體和單位開展“就業幫扶真情相助”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4場,組織參與企業270余家,提供崗位1.2萬個。
今年5月27日,在贛州國際企業中心舉辦“校園招聘進園區”招聘活動,共有130多家企業參會攬才,提供了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崗位3000多個,涉及管理類、技術類、服務類、業務類等,吸引求職者近1000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51人。今年以來,已為企業送工8500余人。
傾情援助有溫度
結合“2022年全國就業援助月”活動,組織工作人員深入排摸就業創業困難人員,走訪普查摸清就業創業困難人員底數,深入開展精准幫扶,結合援助對象的就業創業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幫扶﹔切實加強同鄉村振興部門的溝通配合,舉辦系列招聘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平台組織開展信息推送和崗位對接活動﹔積極主動推介一批就業創業項目,依托就業培訓機構組織開展適合就業創業困難人員的技能培訓,及時為援助對象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積極通過各類媒體宣傳政策,宣傳典型,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困難就業人員的良好氛圍﹔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推動就業幫扶,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
目前,已為850名脫貧勞動力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260.86萬元,為47家就業幫扶車間發放運行費補貼、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補貼70.95萬元,吸納510名脫貧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有效促進了全區脫貧群眾穩定就業。
真誠服務有質量
該區堅持在服務體系上,持續完善區、鄉(鎮、街道、管理處)和村(社區)三級就業服務平台,區級層面打造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台,6個鄉(鎮、街道、管理處)便民服務中心設置專門窗口,83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專門通道,提供便捷化就業服務、就業政策咨詢等業務。
該區堅持在服務方式上,一方面,依托金嶺科技園人力資源市場提供固定展位、區內人力資源公司拓展就業信息,不定期開展公益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更為直接的線下就業服務﹔另一方面,依托贛州人事人才網等,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線上就業服務。針對退役軍人、女性、殘疾人、刑滿釋放和社區矯正人員等特殊群體,切實加大和區總工會、區社管局、區司法分局、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區婦聯、區殘聯等部門的就業合作力度以實現幫扶就業、脫貧增收。截至目前,共辦理“提速辦”3120件、“打包辦”1235件。
全民創業有舞台
該區緊扣區打造“一極兩地四中心”戰略部署,把唱好“雙城記”(贛州新能源科技城、贛州現代電子科技城)、建好“兩區景”(高鐵空港新區、歐潭新區)、繪好“兩圈圖”(“城市之眼”商務圈、“章江之眼”生態圈)作為創業沃土,充分發揮區內工業企業多、科技企業孵化器多、眾創空間多、創業孵化器多、中高職職業院校多等實際,結合區內每月一次的“企業服務日”、經常性開展的“就業創業調研”等。
今年以來為創業孵化基地37家企業發放運行費補貼56.3萬元﹔為4家中小微企業、74家個體工商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22萬元﹔為大學生、農民工、脫貧勞動力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萬元,全力支持創業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穩步發展。該區西城科技園、恆科產業園創業孵化基地、贛州國際企業中心獲評“江西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總數佔全市的三分之一,新評數量佔全市的二分之一。
系列活動有亮點
一季度舉辦“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會13場,緊緊圍繞駐區高校畢業生“留下來”和本區戶籍大學生“願意回”的目標,圍繞中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開展就業政策和就業指導進校園活動﹔扎實開展以“就業幫扶,真情相助,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為主題的“就業援助月”活動﹔堅持按照“企業集中、產業集群、環境生態、用地集約、服務集成”的要求,全力助推各類創業載體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積極組織力量深入創業載體開展政策宣講,提高政策知曉率和輻射度,積極幫助各創業載體構建完善的創業孵化體系,規范運營模式,形成良性孵化機制﹔定期邀請區內外創業專家、企業家、風投企業舉辦講座、創業沙龍、創業論壇等活動,切實提升創業載體的孵化效益。如通過開展“中國創翼”等專題活動,積極引導各級各地用市場化手段為創業者和創業服務機構架設“有用、好用、常用、夠用、必用”的溝通“節點”,促進雙方產生更好地化學反應。
截至目前,累計參與人員達到2.3萬人次。在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贛州市選拔賽中,全區參賽項目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李亮、李毅鵬、張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