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本網專稿

江西這十年:贛鄱大地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人民網記者秦海峰
2022年07月16日11:55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2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全省生產總值由全國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江西發展的“黃金十年”,十年來,江西全省綜合實力不斷攀升,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抓產業、保民生、護生態,十年來的一組組令人振奮的發展數據,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奮斗案例,一片片青山綠水和美麗家園,共同織就贛鄱大地十年輝煌的壯美新畫卷。

抓實產業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漸行漸穩

眼下正是甲魚蛋上市銷售旺季,趁著疫情防控形勢有所好轉,江西南豐縣恆輝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軍輝奔波於省內外,忙著擴大業務圈,打通龜鱉產銷渠道。

“小小的甲魚蛋,個頭雖不及雞蛋的五分之一,價格卻不比雞蛋低。”謝軍輝說。種蛋、種苗和商品甲魚三位一體,支撐起謝軍輝的合作社1600萬元的年產值。然而回首“來時路”,看到的卻並非一帆風順。

“十多年前,剛開始養的時候利潤比較高,大家一窩蜂上,我記得當時南豐各地的小山塘都變成了養殖龜鱉的小水塘。”謝軍輝說。無序發展,品種雜亂,導致龜鱉質量參差不齊,市場行情一落千丈。2013年,南豐龜鱉產業經歷了最慘痛的時期,很多養殖戶虧得血本無歸。

痛定思痛,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龜鱉養殖戶告別單打獨斗,抱團發展,成立了南豐龜鱉產業協會,當地金融機構還開發了“特色甲魚貸”信貸產品幫助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截至2021年末發放相關產業貸款11.2億元。憑借體量大、市場佔有率高等優勢,掌握了全國龜鱉產品定價權,龜鱉產業步入上升通道。

“抱團發展可以共同抵御市場風險,銀行貸款支持我們擴大養殖規模。兩者缺一不可。”謝軍輝說。得益於當地一家銀行的200萬元貸款,謝軍輝建造了養殖大棚,養殖規模擴大到400多畝,不僅帶動80戶養殖示范戶戶均增收4萬元以上,每年還可以為村級集體增收9萬元。

從幾口零散的甲魚塘,到集中連片養殖甲魚,從簡單出售商品甲魚,到集養殖、種蛋、孵化、種鱉為一體的“一條龍”式發展,目前,南豐龜鱉類養殖池塘面積發展到2萬畝,經濟總產值突破10億元,龜鱉產業成為該縣繼蜜橘產業之后的第二大產業。

在江西省南豐縣一處龜鱉養殖場,工作人員展示剛捕撈出水的龜鱉。人民網 時雨攝

以南豐龜鱉產業發展為代表,十年來江西抓實產業發展這個“硬支撐”,一批批產業從“草根”成長為“大樹”,讓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愈加穩健:

贛州市南康區聚焦現代家居首位產業,構建協同制造生態鏈,促進家具、家電、家裝融合發展﹔“鋁材之鄉”安義縣加速鋁材產業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步伐﹔南昌縣塘南鎮大力發展培育特色高效農業和大棚種植,早年外出務工的人陸續返鄉創業,共奔富裕路﹔樟樹市金屬家具產業從手工敲打到機器人生產,年產值超百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達35%……

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變強,支撐起經濟的快速發展。十年來,江西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總量由全國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

民生“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

經濟發展了,保障民生的底氣更足。

依山傍水,綠樹成蔭﹔一排排規劃齊整的樓房,依水而建的親水棧道和小木屋,古香古色的漁村民宿……近日,走進信豐縣萬隆鄉五渡港水庫移民村,一幅風光旖旎的田園山水畫映入眼帘。

曾經的移民村,基礎設施弱、環境臟亂差,出行不方便、群眾生活難﹔近年來,信豐縣依托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引進社會資本先后投資600多萬元用於當地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以前村民靠在水庫打漁賣錢,如今變成了賣水庫風景致富——當地打造了沿水庫棧道、親水棧道、陽光沙灘、水上樂園,政府還投資購買了5艘游輪——曾經臟亂差的移民村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點。

十年來,江西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圖為宜黃縣境內的撫吉高速從青山中穿越,相鄰的農村公路同樣鋪展開來。 人民網 時雨攝

十年來,江西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圖為宜黃縣境內的撫吉高速從青山中穿越,相鄰的農村公路同樣鋪展開來。人民網 時雨攝

“環境好了,交通便利了,游客越來越多,許多之前外出務工的移民也紛紛回鄉開餐館、當解說,農旅融合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萬隆鄉廖洞村黨支部書記曾志玉說。

群眾有期盼,政府抓緊辦。“過去是泥巴路,出行很不方便,現在變成了水泥路,路通了,財就通了,經濟發展也上來了,政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實事。”信豐縣西牛鎮五羊村黨支部書記周峰說。

西牛鎮五羊村距信豐縣城18.5公裡,原來是一個“交通閉塞,車輛不通”的邊遠貧困小村庄,現在的五羊村“人便於行,貨暢其流”。而這,得益於信豐縣全力開展的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目前,當地實現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縣道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比例達59%,自然村通水泥路比例達100%。

修好一條路,造福一方人。十年來,江西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成效顯著,江西省普通國省道完成投資1747億元,公路總裡程達21.11萬公裡,普通國省道總裡程達18621公裡,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佔比達到75%,“四好農村路”通達深度走在全國前列。

2012年以來,江西用於民生方面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穩定在80%左右。圖為南昌老城區撫河兩岸民居改造后的風光。 人民網 時雨攝

2012年以來,江西用於民生方面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穩定在80%左右。圖為南昌老城區撫河兩岸民居改造后的風光。人民網 時雨攝

將民生“問題清單”變為百姓的“幸福賬單”,十年來,江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答卷寫滿獲得感。

南昌西湖區舉行危房他處無房戶申請公租房、周轉房公開搖號,124戶家庭實現安居夢,該區還提升改造了80多個老舊小區,讓群眾住得舒心放心﹔彭澤縣把城區當景區打造,實現了該縣龍城大道從“扁擔街”到“景觀路”的美麗嬗變﹔撫州東鄉區黎圩鎮潭江村由黨支部書記牽頭、村“兩委”班子等自籌資金建設蠶桑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興國縣實施新改擴建校舍項目1175個,改造薄弱學校233所,全面完成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

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2012年以來,江西用於民生方面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穩定在80%左右,在全國較早實現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義務教育免費和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等惠民政策城鄉全覆蓋。

從靠山吃山變成養山富山

盛夏時節的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林海莽莽、溪澗奔流、涼風習習。由於當地森林覆蓋率高達97%,依托優質的森林資源,長水村因地制宜創辦了佔地1000畝的生態循環產業園,開辟了生態果園、蜜蜂園、循環產業園、林下菌菇園四個區域,實現菌果套種、魚稻共生、蜂林並養、生態循環等產業模式。

每當夜幕降臨,產業園燈火通明,猶如大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光避暑。

航拍江西武寧山水美景。 人民網 時雨攝

航拍江西武寧山水美景。人民網 時雨攝

以美麗生態發展美麗經濟,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縣政府資金支持下,長水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2021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9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其中,長水4A級景區年旅游人數達到50萬人次,旅游收入近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武寧縣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按“旅游+生態+文化”的理念,該縣全力推進全域旅游,成功創建3個國家4A級景區,涌現出了一批文旅企業。

從“賣樹木”轉變為“賣生態”,今年以來武寧縣實現旅游人次492.6萬,旅游綜合收入45.86億元,如今的武寧縣端起了生態“金飯碗”,武寧人正走在用青山綠水鋪就的康庄大道上。

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是原萍鄉市焦寶煤礦所在地,因常年開採,青山變成了千瘡百孔的廢棄地。為修復環境,該鎮一方面以中醫醫療為依托,建設中醫藥健康養生小鎮,一方面通過填平廢坑、改善土質,因地制宜修建排水溝和休閑小道,種植各類中草藥。現如今,曾經面目猙獰滿是“傷疤”的礦山,變得四季皆有美景,每年都會吸引數萬游客前來旅游,帶動周邊300余名村民就業。

江西良好的生態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候鳥前來筑巢繁育后代。 人民網 時雨攝

江西良好的生態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候鳥前來筑巢繁育后代。人民網 時雨攝

礦山面貌之變,折射出的是江西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數據顯示,10年間,江西大力推進生態修復、礦山治理工作,採礦用地淨減少13.51萬畝,河流、湖泊、濕地、水庫、坑塘等生態功能較強的地類淨增加94.94萬畝。

從靠山吃山變成養山富山,江西老表在享受青山綠水的同時,也收獲了發展的喜悅。

南昌魚尾洲濕地公園原先是個又臟又臭的“龍須溝”,經過生態治理后,不僅能調解旱澇,還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人民網 時雨攝

南昌魚尾洲濕地公園原先是個又臟又臭的“龍須溝”,經過生態治理后,不僅能調節旱澇,還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人民網 時雨攝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按照《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更高標准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規劃綱要(2021-2035年)》確定的路線圖,江西仍將在青山綠水間逐夢“綠富美”,努力打造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美麗江西新征程。

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並進,民生改善可圈可點。十年偉大變革,讓江西站上了新起點,讓老區煥發了新風貌。建功新時代,立足新發展階段江西倍加珍惜,貫徹新發展理念江西倍加堅定,構建新發展格局江西倍加自信。江西答卷,高質量發展澎湃之勢已展現無遺。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