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本網專稿

2023全國兩會訪談欄目“對話地方領導”

加快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 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市長羅文江

帥筠
2023年03月08日08:4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作為革命老區,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吉安如何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明確了怎樣的目標定位和發展布局以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市長羅文江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吉安在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方面,有什麼樣的目標定位和戰略考量。

羅文江:非常高興參加人民網訪談,非常感謝人民網及各位網友對吉安發展的關心支持!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正確道路。對於吉安來說,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既要把握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重大原則和實踐要求,也要找准吉安定位、體現吉安特色、作出吉安貢獻。我們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要求,緊密結合吉安實際,扭住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提出堅定不移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省共富共享美好生活實踐區、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全面建設創新創業、宜居宜人、共富共享、文化文明的現代化吉安。在具體戰略上,我們著力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昌吉贛高鐵和五百裡贛江為主軸、覆蓋全域的區域發展格局。

著力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是貫徹“三新一高”的務實之策。立足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把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作為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抓手。在工作思路、目標路徑上,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比如,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的核心關鍵詞就是“生態”,更加注重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暢通“兩山”轉化通道上探索新路子。還比如,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作為區域發展戰略,也是過去吉泰走廊戰略的升級版,將全域納入布局,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區域協同,體現了協調發展的理念。

著力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是加快老區振興的關鍵之舉。近年來,吉安老區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活力越來越足、動能越來越強,經濟總量在全國排位不斷前移,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在江西省“第一方陣”。但我們也深知,當前全國各地發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如果不能發揮自身優勢,進而創造更大優勢,勢必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落伍掉隊。我們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就是立足吉安接南連北、四面逢源的區位優勢,發揮贛南蘇區振興、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老區振興發展等戰略優勢,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緊密對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努力挺起江西中部脊梁。

人民網:聽了羅市長的介紹,我們對吉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更加期待。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作為區域發展戰略,吉安市在布局上是怎麼考慮的,如何做到全市協調發展?

羅文江:我們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特色優勢,既著力打造重點板塊,又注重區域互融、產業互補,構建兩帶引領、四區協同、多點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是打造兩條示范帶。一條示范帶是高鐵經濟帶。沿昌吉贛高鐵培育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業態,打造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增長帶。2022年底,長贛高鐵開工建設,我們同步在沿線規劃建設高鐵新區,形成與昌吉贛高鐵經濟帶遙相呼應的雙經濟帶格局。另一條示范帶是贛江最美風光帶。贛江在吉安過境264公裡,佔全長的1/3多。我們堅持保護為先、水岸聯動,抓好贛江生態綜合治理,沿線發展贛江游、休閑農業、健康養老等業態。贛江流域6座控制性樞紐工程中,吉安境內就有5座。我們積極擁抱水運時代,出台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29條”,加快吉安港的8個綜合碼頭建設,統籌抓好產業培育、貨源組織、交通完善和物流配套等,打造贛江航運的重要樞紐。

二是打造四大核心區。主要是做強中心城區的四個重點板塊。高鐵新區作為城市的新名片,僅用五年時間,從荒蕪之地崛起為現代新城,會展中心、五星級酒店、科創中心、商貿中心都已投入運營,正努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城、現代服務業示范區、高端人才集聚地。井岡山國家級經開區營業收入已經突破千億元,擁有井岡山綜保區等15個國字號平台,正加快建設新興工業發展示范區。吉安國家級高新區集聚了立訊、博碩等一批龍頭企業,正加快向千億園區邁進,成為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支點。吉安井岡山農高區正在升建國家級農高區,集聚了一大批省級以上科創平台,正著力打造南方紅壤高效開發利用試驗區。

三是打造多點增長極。主要是立起縣域經濟支點,支持非金屬新材料、鹽鹵藥化、生物醫藥制造、硅基新材料等特色產業發展,推動縣域經濟各具特色、各展所長。我們要求大縣要有大氣魄,在做大體量上多作貢獻﹔小縣要有新擔當,在發展速度上走前列,形成縣縣勇爭先的生動局面。

人民網:剛才您介紹了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的區域布局,我們知道,區域發展關鍵還是要有產業的支撐,通過區域融合、產業協作,實現“1+1>2”的效果。請問羅市長,吉安在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中,是怎麼布局發展產業的?

羅文江:建設好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是一盤大棋局,也是一篇大文章。其中,“贛江中游”是地理位置,也是區位優勢﹔“生態”是我們的特色優勢,也是綠色發展方向﹔“經濟帶”就是戰略取向,根本要落到經濟發展上來。我們既著眼長遠,高標准編制規劃,厘清發展思路,更立足當前,找准主攻方向,扭住產業這個硬核支撐,隻有產業強起來,才能真正把脊梁挺起來。重點從這幾個方向發力:

一是推進新型工業倍增。聚焦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制造、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1+4”產業,打造梯次培育、集群發展、多點支撐的產業“五指峰”。電子信息作為首位產業,打造了電子信息產業聯盟、產業研究院、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三駕馬車”,培育了一批百億企業、上市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2220億元,力爭到2025年達到4000億元,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生物醫藥制造產業聚集了一批成長性好、爆發性強的科技型企業,正在加快向全市第二個千億產業邁進。我們還著力發展氫能、光伏、鋰電、儲能等產業,打造礦業經濟全產業鏈,培育更多新的增長點。

二是搶佔數字經濟賽道。立足產業基礎,選准主攻方向,重點在5G制造、LED照明、智能終端、電子電路板等賽道精耕細作,建設了一批數字經濟產業園,打造了高鐵新區、井岡山經開區等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2022年,全市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97.4億元,位居江西省第二。吉安數字經濟從起步到起勢,已經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

三是做強現代農業品牌。吉安山清水秀、生態優美,自古就是“江南糧倉”“魚米之鄉”,全市共擁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300多個,每個縣都有“一縣一品”,井岡蜜柚、泰和烏雞、遂川狗牯腦茶、安福火腿、峽江米粉、永豐茶油、萬安富硒大米等農產品享譽省內外。我們堅持以打造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切入點,借助“井岡山”的影響力,以紅色帶綠色、產地帶產品,讓更多“吉安產品”轉變成“井岡品牌”,推動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向農業強市邁進。我們計劃到2025年,全面構建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標准體系、管理體系、營銷體系,品牌價值達到300億元以上,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江西、叫響全國、邁向世界,努力走出以品牌帶動農業興旺、農民富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四是構建全域旅游格局。堅持全域規劃,以井岡山景區為引領,聚力打造世界紅色旅游目的地、國際知名旅游休閑度假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群眾參與,每個縣市區都打造了一批高品質旅游景區,國家4A級景區實現縣域全覆蓋。沿贛江打造后河夢回廬陵、吉州窯、蜀口生態島等一批優質景區,與大井岡旅游圈融合互動。開工建設8條旅游快速通道,迎客入吉、引客下山,推動山上山下一體化,讓游客上井岡、游贛江,享綠色生態、品廬陵文化。

吉安老區振興勢頭正勁、生機勃發。我們將以“作示范、勇爭先”的豪情壯志和務實行動,加快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奮力描繪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吉安畫卷。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