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兩會訪談欄目“對話地方領導”
未來南昌怎麼走? 擴朋友圈活經濟圈強都市圈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市長萬廣明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第一年。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加快提升南昌發展首位度和綜合競爭力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市長萬廣明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
人民網記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全國兩會,您更關注哪些話題?
萬廣明代表: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都強調要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在參加全國兩會之前,我對南昌市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也准備了幾條建議,希望得到中央相關部委的支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加快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
人民網記者: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到實施強省會戰略的隊伍中。去年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高規格的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南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大會,並印發了《關於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南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請您談談對強省會的認識?近一年來南昌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效?
萬廣明代表:實施強省會戰略,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統籌全省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南昌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指引和強勁動力。
一年來,全市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強大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強省會”行動邁出堅實步伐。一是經濟總量實現跨越趕超。繼2021年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后,2022年全市經濟總量又突破了7000億元,連續兩年跨越千億台階﹔GDP總量達到7203.5億元,列全國省會城市第14位,連續兩年實現進位趕超﹔全市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全部邁入“千億”行列,其中高新區營業收入率先突破3000億元,成為全省首個3000億級園區。
二是重大重點項目快速推進。2022年,總投資130億元的華勤千億產業基地、30億元的兆馳晶顯LED顯示終端等一批大體量產業項目,總投資約277億元的南昌高鐵東站新區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38億元的南昌市繞城高速公路西二環(厚田至樂化段)工程等一批大投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約170億元的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工程等一批大規模水利工程項目快速推進,為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是科創平台不斷夯實。聚焦“4+4+X”產業體系,持續優化“一廊一區一島三城多點”區域創新布局,規劃建設南昌未來科學城,引進落地了中科院南昌創新研究院、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華為(南昌)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等一批大院大所、創新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與南昌大學等7所駐昌高校簽訂了《南昌市市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虛擬現實領域唯一一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南昌,年營收3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90%。
四是南昌品牌持續擦亮。2022年,我市圓滿舉辦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昌年會,成功獲評國際濕地城市榮譽稱號,進一步唱響了南昌生態環境的品牌。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大型活動,尤其是世界VR產業大會、南昌飛行大會等重量級會展平台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立足全國、面向世界的南昌高質量發展新“名片”。
人民網記者: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今年又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南昌打造“一樞紐四中心”,加快提升發展首位度和綜合競爭力。對此,南昌下一步有什麼目標計劃,又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萬廣明代表:在當前區域競爭態勢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強省會戰略已成為全國各省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路徑選擇。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對南昌高度重視,寄予深切期望。新的征程、新的賽場,南昌市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自信、發奮、齊心,保持戰略定力、一以貫之抓好落實,推動強省會戰略在南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今年,我們的主要思路和舉措就是緊盯“一個目標”,全力打造“一樞紐四中心”。一個目標就是:以“項目為先、實干奮進,爭分奪秒拼經濟”為工作主線,全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邁上8000億元台階,確保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中上游位次、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方陣。全力打造“一樞紐四中心”,就是全力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實施城市“東進、南延、西拓、北融、中興”發展戰略,促進大南昌都市圈由局部融合向全面融合邁進,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完善航空網、軌道網、水運網、道路網、物流網、信息網六大網絡,構建都市圈內1小時、全省設區市2小時、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的綜合交通網絡﹔區域科創中心:加快推進中國(南昌)科學島、航空科創城、VR科創城、未來科學城、省復合半導體實驗室建設,實現年營收3億元以上工業企業自建或共建研發機構全覆蓋,持續深化每年吸引“10萬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活動,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和人才集聚南昌﹔區域金融中心:以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創建為抓手,力爭明年新增總部、區域總部金融機構3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5家,金融業增加值達740億元。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緊緊圍繞“4+4+X”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主戰場作用,落實落細“一產一策”“一企一策”產業政策,狠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8500億元。高品質服務業集聚發展中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多樣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加快國家文化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創建﹔依托臨空空港、向塘陸港、東南物流產業園、西部物流產業園建設,加快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爭創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人民網記者:剛才您說到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我們也了解到,近年來南昌市始終把制造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動工業強市戰略,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工作發展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萬廣明代表:工業強則省會強,省會強則全省強。近年來,南昌舉全市之力主攻工業、強攻產業,瞄准“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目標定位,挺起工業脊梁,彰顯省會擔當,連續4年獲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先進設區市,獲評2019-2021年度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
一是工業實力邁上新台階。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攀升至7872.7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達到1921戶,百億企業數量達到11戶,工業對全市GDP貢獻度位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二是主導產業凸顯新優勢。培育形成千億級產業2個,准千億級產業2個,打造了13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4+4+X”新型工業產業體系持續完善,全市重點打造的八大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054.1億元,實現經濟下行壓力下逆勢增長。特別是我市重點打造的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225.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033.3億元,實現了連續翻番,成為我市首個2000億級產業。
三是數字經濟釋放新動能。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一核三基地多點支撐”的空間格局初步形成﹔積極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累計上雲上平台企業數達到37000多家,開通5G基站總數為18181個,是全省率先實現鄉級行政區5G網絡開通率達100%的城市,成功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級VR中心”目標,VR產業實現了“實力從小到強、應用從少到多、品牌從無到有”的精彩蝶變,全市擁有VR及相關企業282家,VR及相關企業營業收入從2020年的23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657.2億元,佔全省VR相關產業總營業收入比重超八成。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8500億元”的目標,大力開展穩運行暢循環、擴投資推項目、強產業促升級、優服務育企業、鍛平台提能級“五大”攻堅行動,促進產業鏈融入全省乃至全國產業鏈分工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扎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奮力打造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重塑“南昌制造”輝煌,為全面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推動新興工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強省邁進貢獻更多“南昌力量”。
人民網記者:南昌作為江西省省會,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支點城市,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動作?
萬廣明代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關乎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舉措,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聚焦高質量發展,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把南昌各項工作納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統籌考慮和謀劃。
一是擴展“朋友圈”。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去年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參與28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覆蓋歐洲、美洲、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開拓國際友好(交流)城市,截至目前,國際友好(交流)城市的總數達到了40個,國際朋友圈擴大到了五大洲。
二是活躍“經濟圈”。主動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持續加強與廣東七市合作交流,深化與中部省會城市的合作,在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市場一體化、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2月,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省會城市還舉行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九屆會商會,共同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劃(2023—2025年)》《長江中游城市群2023年重點合作事項》等文件,進一步拓展城市合作廣度與深度,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夯實了基礎。
三是做強“都市圈”。作為大南昌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我市始終堅持示范引領,主動加強與圈內城市的對接。去年,我市與撫州市簽訂昌撫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9縣區與豐樟高、鄱余萬、奉靖永“一對一”簽訂結對合作協議。昌景黃高鐵快速建設,昌九高鐵順利開工﹔啟動建設楓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昌樟高速二期工程楓生段擴建工程,全面開工昌北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南昌中心城區至贛江新區新增4條公交線路,南昌與豐城公交線路由1條增至3條,推動大南昌都市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下一步,南昌市將按照中央和省裡決策部署,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深化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的對接合作,深化大南昌都市圈成員城市之間的務實合作,加大“走出去”“引進來”力度,加快構建東西南北“四方”連通,水鐵公空“四式”聯運,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匯聚的口岸布局,高效運營中國(南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專業化平台,爭創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高標准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門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