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紅土地高質量發展春潮涌

——開局之年看贛州

本報記者 張 毅 鄭少忠 劉維濤
2023年05月09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贛南,重巒疊嶂,滿目蔥蘢,嶺上開遍映山紅。

紅軍長征出發地,江西贛州於都縣,新落成的長征大劇院內,《長征第一渡》演出震撼人心。80多年前,飄揚的紅旗,正是從這裡出發,在大地上走出一條“紅飄帶”。

對這片英雄的土地,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2019年5月22日,在聽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

2012年6月,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2022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建設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進入新時代以來,贛州乘勢而上,奮勇爭先,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奏響了崛起奮進的昂揚樂章。

深入這片革命老區,發現這裡變了,變得更加年輕、更加從容,實現目標的信念更加執著而堅定。

行走贛州,看什麼?

看交通,通江達海,活力迸發——

坐上贛深高鐵,翻越嶺南群山,隻需兩個小時便到達深圳。“背包客”們乘坐高鐵來贛州看古城、逛宋街,品嘗客家美食。“節假日要排隊等座呢!”餐飲店老板喜笑顏開。

一年來,瑞梅鐵路、長贛高鐵開工,瑞金機場、五雲碼頭主體完工,尋龍高速建成通車,“三縱三橫六聯”的高速公路網初步形成,7條59.1公裡快速路投入使用,綜合交通路網加速成形。

大動脈通,微循環暢。車行贛南,青山綠水間,柏油路串起一個個白牆黛瓦的村落。老區人民從雙腳丈量到抬腳上車,駛入發展致富的快車道。

交通先行百業興。江西供銷(信豐)冷鏈物流園裡,大屏幕上的中國地圖,數據閃爍,一條條物流線,匯成“金色飄帶”。沿著這條“飄帶”,香甜可口的贛南臍橙,發往全國各地,走向百姓餐桌。

82歲的袁守根不曾想到,他50多年前帶回的臍橙樹苗,如今已漫山遍野,山上果園甜蜜生金,老區人民喜上眉梢。

圍繞小小臍橙,贛州文章越做越大,種植面積達178萬畝,形成了果汁、精油、分選設備制造等全產業鏈條,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品牌價值686.37億元,“世界橙鄉”名揚天下。

看創新,換擋升級,動力澎湃——

在贛州大地上,如臍橙一般蓬勃生長的,還有一株株“科技樹”“產業樹”,創新驅動,發展躍上新平台。

在定南縣嶺北鎮三丘田稀土礦山的數字化信息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智能顯示屏上觀察著一個個數據。“通過礦山生產過程控制,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2倍,成本降低了10%左右,形成了離子型稀土礦山智能、高效、綠色開採新模式。”礦企負責人黃凱龍介紹。

走進贛州富爾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燒結生產車間,高性能燒結爐在高速運轉,卻隻見一兩名工人。公司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實現智能化改造,研發的稀土電子材料綠色設計平台成為國家級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

“在贛州,你可以看到稀土產業正在從單一資源開採,向補鏈、延鏈、強鏈的高質量方向奔跑!”在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齊濤看來,在新材料產業的帶動下,未來贛州有望成為科技高地、人才高地。

2022年,贛州有色金屬和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規上營收分別突破2000億元、1600億元、700億元,分別增長24%、21%和79%。

看開放,內引外聯,抓住機遇——

贛州國際陸港,龍門塔吊下五顏六色的集裝箱整齊排放。隨著汽笛響起,滿載著農產品、電子產品、家具的鐵海聯運班列駛出陸港,駛向粵港澳大灣區,走向全世界。

一子落定滿盤活。國際陸港使贛州融入新格局,服務大戰略,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贛州最大的區位優勢是毗鄰大灣區,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戰略提供的歷史機遇,對標灣區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實現產業承接和產業升級。”贛州市市長李克堅說。

“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做到”,昔日蘇區干部好作風,化為護航高質量發展真行動:80%以上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企業開辦半天辦結,超過1300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建立產業鏈鏈長制、政企圓桌會議、安靜生產期等制度,對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2023年一季度,贛州市外貿進出口23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1%,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65.9億元,同比增長36.9%。

看民生,安居樂業,美麗平安——

今年4月,贛州市在江西省高質量發展考核中拿到第一名。這是江西省委、省政府2013年開展分類綜合考核以來,贛州市連續10年獲得全省先進。

高質量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更宜居的環境、更穩定的收入和更幸福的生活,986萬贛州百姓分享了發展的成果。

“出門就是公園,空氣清新,健身設施齊全,每天都是好心情。”贛州蓉江新區溫馨家園小區的居民廖桂香難掩喜悅。

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達849.0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6%﹔城鎮新增就業7.93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1.56萬人﹔新增學位7.02萬個,總量達到159.4萬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10年全省第一。

當然,贛州人最驕傲的,人們必要去看的,還是那條永不褪色的“紅飄帶”。

4月18日一大早,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紅軍烈士后代孫觀發老人便起身收拾,將桌椅擦得一塵不染。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贛州期間來到潭頭村,同孫觀發一家和當地鎮、村干部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詢問他家收入怎麼樣、兒子兒媳在哪裡就業、孩子在哪裡上學、孩子在學校吃得好不好,家裡還有什麼困難和願望。

如今,村子人氣越來越旺,發展越來越紅火,村民們紛紛開起了民宿。一張桌子、幾杯清茶,孫觀發老人跟遠近客人講紅軍的故事,講總書記來到潭頭村的故事。

這天,孫觀發等候的是於都中學高二年級的孩子們。學校組織“感悟長征精神徒步行”活動,同學們徒步跋涉3個多小時,來到潭頭村。看著涌進屋裡滿頭大汗的孩子們,孫觀發樂呵呵地迎接著:“先喝口水,歇一會兒,然后再來聽故事。”

英雄桑梓地,遍開幸福花。老區精神,灣區思維,特區干勁。當年那條“紅飄帶”留下的紅色基因,映照著為民初心,更激勵著使命擔當,引領著贛州廣大干部群眾向著新的目標,進發!

(本報記者朱磊、史一棋參與採寫)

(相關報道見第六版)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