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江西會昌縣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工作紀實

2023年06月30日14:5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夏日,俯瞰會昌城鄉,一條條農村公路串鄉聯村、通山入林,時而與河流相伴前行,向遠方不斷延伸,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搶抓交通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期,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為目標,全力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暢通鄉村振興“快車道”,鋪就群眾幸福新生活。2022年,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名單﹔2019年,被評為江西省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高位推動 打造示范路

農貿市場外,鎮村公交自村庄方向緩緩駛來,載著各村趕集的村民。

“我們村離圩鎮較遠,每逢圩日,公交車就會開到村裡來接送我們,很方便!”會昌縣永隆鄉小寨村村民華先生介紹說。小寨至永隆路段沿途經過小寨、益寮、永聯三個村,是20個組2000余人趕集、進城的必經之路。自從會永線“四好農村路”項目建設完成以來,該路段由3.5米拓寬到5米,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近年來,會昌縣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領導小組,高位推動,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賬,制定考核制度,確保創建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實行干部挂點鄉鎮責任制,建立一名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名責任人、一本管理手冊“四個一”工作機制,壓實了監管責任,全面推行“路長制”,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養護責任體系。

大道筑精誠,丹心惠民生。2018年以來,該縣通過爭取上級補助資金、縣級財政保障、創新融資模式、社會支持等多種方式,籌措縣道、鄉村道升級改造建設資金投資13.6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193.3公裡,完成危橋改造30座,新建農村公路橋梁120座,實現了鄉鎮通三級公路,建制村通四級公路,25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水泥路全覆蓋。結合紅色旅游資源、產業發展等現狀,重點打造了28條167公裡的美麗生態文明農村路,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數字賦能 “智”管農村路

會昌是一個山區縣,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管理起來面臨人少事多的難題。

如何讓“四好農村路”管護更加高效精准?會昌縣探索開發“智慧路長”APP,實現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流程、全要素的管護數字化、信息化。

“巡查人員可以通過‘智慧路長’APP進行公路巡查並上報公路事件,管理人員對上報的事件進行審批、閉環管理,並自動生成巡查台賬,提高工作效率。”會昌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縣路長制辦公室充分運用“智慧路長”APP開展農村公路GIS可視化分析、項目管理、道路巡檢、養護記錄、應急管理及養護員考核,實現了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網格化。

此外,該縣還通過“智慧路長”平台對路長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實行每月一調度、季度一評比通報、半年一盤點評價、年終一總結考核制度,全力推進路長制的實施。並將路長制工作納入縣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評。

據統計,會昌縣農村公路總裡程2424.671公裡,全縣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列養率達到100%,路面PQI值保持逐年上升。

“交”融發展 鋪就致富路

近日,走進會昌縣洞頭鄉畬族村的百畝果園,紅彤彤的桃子挂滿枝頭、香氣彌漫,游客穿梭其中品嘗採摘、拍照打卡,歡聲笑語不斷。

“我家果園今年的產值大概有60萬元,可以為當地村民提供20余個就業崗位。每當果子成熟,這裡便成為游客的網紅打卡地。”水蜜桃種植基地負責人藍天翔介紹說,直通家門口的“四好農村路”,帶火了鄉村旅游,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路。

公路通,產業興。會昌縣立足贛粵閩“三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做好“交通+”融合發展文章,變“四好農村路”為發展致富路,實現良好的疊加效應。依托“四好農村路”建設,建成了以貝貝小南瓜為特色的萬畝大棚蔬菜基地﹔吸引了大批青年返鄉創業,庄口鎮大陂村的吳錦彪回到家鄉養起了鴕鳥,帶動周邊40余戶村民增收致富﹔吸引了社會各界來會昌投資興業,中電建在清溪盤古嶂投資4.5億元建風力發電站,贛州百納農業有限公司在永隆鄉案背村建成了日產蛋50多萬枚的數字化蛋雞養殖廠……同時,為筠門嶺漢仙岩、洞頭畬鄉、清溪盤古嶂等風景區聚攏人氣財氣,帶動了農家樂、採摘體驗、鄉村民宿、溫泉小鎮、和君小鎮等鄉村旅游。

此外,該縣以“四好農村路”為紐帶,建立健全多方協調聯通機制,以交通運輸為主導,聯動郵政、供銷、文旅、商務等部門,統籌鏈接各類服務站點,貫連縣、鄉、村三級物流運輸網絡,為農村電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推動會昌豆干、會昌桔柚、貝貝小南瓜、贛南臍橙等特色農特產品通過“四好農村路”走出大山、走出會昌,走向全國市場。目前,已建立5條農村公路客貨郵路線,建成縣級農產品交易中心和鄉村物流站點320個,農村電商發展到345家。(李斌 劉兆春 邱悅)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