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會昌:一根藤蔓成就手藝人 傳授技藝授人以漁
人民網會昌7月14日電(記者時雨 實習生鄺婷)一根普通的藤蔓,在江西會昌手藝人文平清的手裡能變幻成富有客家風情的家具,也能變幻成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工藝品。44年來,他繼承傳統藤器技藝,吸收現代藤藝理念,刻苦鑽研,兼容並蓄,練就了非凡的藤器編織技藝。
一句承諾,投身傳統技藝
文平清走上藤器制作的道路,始於一個偶然機會。
1979年,一位本縣的葉姓藤器制作師傅上門到文平清家所在的村子做藤椅,他高超的藤器制作技藝讓文平清大開眼界,非常佩服,他越看越有興趣,萌生了學習藤器制作的念頭,就仿照葉師傅的手法,做起了藤椅。
剛剛接觸藤椅制作的文平清很有上進心,虛心向葉師傅請教,葉師傅見他很有悟性,也很樂意指點他。言語之間,葉師傅對傳統藤器制作技藝的傳承很是擔憂,文平清說:“葉師傅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學,把你的手藝傳下去。”
一句簡單的承諾,文平清卻用了一生去踐行。
那時候,他一邊種地,一邊利用農閑時間編織藤椅。他心靈手巧,肯下苦功夫,加上之前學過篾匠技藝,能夠觸類旁通,很快就掌握了藤椅的基本做法,從釘架子到編織都能夠獨立完成。他所做的藤椅開始在親戚朋友和鄰居間小范圍地銷售,由於他做的藤椅質量好,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為他日后辦藤器廠,拓展藤器產品銷路奠定了基礎。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他的藤器產品已經在本鄉及周邊鄉鎮小有名氣,但是藤器產品類型少,主要是本地常見的藤椅。
1997年,他拜會昌藤器廠老師傅曾振輝為師,從那時起,他在曾師傅的藤器廠專門從事藤器制作。那幾年,他的藤器制作技藝又有了長足的長進。
看到曾師傅編織的現代新式藤器,文平清大為震撼,從此轉變藤器制作理念,將傳統技法、傳統材料與現代家具造型相結合。編織原料從單純藤條為主向草繩、木片、竹片多樣化原料轉變,編織技術從傳統的立編、經編技藝向藤柳混編、藤木混編、藤木草鐵復合編等復合型技術轉變,產品花色從單一色彩向多種色彩轉變。
他精心編織的沙發、茶幾、床、餐桌、餐椅等現代家具,以及花瓶、果盤、花籃等工藝品深受顧客喜愛。經他編織的鴨子、雞、兔子等動物造型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誠信經營,堅守產品質量
文平清善於動腦筋,設計出來的藤器造型很受市場歡迎,得到許多顧客的稱贊。后來,他自己創辦南方藤廠,最高峰的時候,年生產藤椅、沙發等器具5000余件,主要在贛州、撫州、吉安等地銷售,全縣各鄉鎮均有銷售點,生意做得風風火火。他始終嚴把質量關,確保從自己手裡出去的藤器質量可靠。
一直以來,文平清就對藤椅產品嚴格把關。早些年,文平清編織藤器用的是贛藤,處理起來工序繁多,買回來的藤條要經過浸泡、打節、破藤、壓扁、刨皮、晾晒等工序才能使用。編織之前,還要泡水讓藤條軟化,為確保藤器質量,所有工序都不敢馬虎。
后來,他採用了便於編織的進口藤,工序上簡化了很多,他對質量的要求卻一如既往地嚴格。有一次他發現徒弟編織的一把椅子藤條沒有拉緊,他馬上親自拆除藤條,重新編織。他總是跟徒弟們說:“藤器質量是我們手藝人的臉面,人家買我們的手工藤藝品,買的就是經久耐用,我們要對得住人家的信任。”
潛心授藝,促進非遺傳承
文平清將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到藤器制作中,練就了爐火純青的藤器制作技藝。編織藤椅圓形底座,不需圓規就可達到十足圓形,不差分毫﹔編織藤椅、茶幾、藤沙發等十幾種家具,全憑眼力和手上功夫,不需任何模具。他擅長編織米字型、回字型等多種花紋,尤其擅長編織“雀眼”,編織的藤器美觀大方,扎實耐用。
文平清出色的藤器制作技藝,讓許多人慕名而來。他從藝40多年來,不僅在傳統藤器的樣式上有所創新,前前后后還招收了幾十個徒弟,把藤器制作技藝發揚光大。其師徒編織的藤家具先后榮獲各類榮譽証書,藤沙發套裝曾在第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江西省非遺展等地或相關活動中展覽。2016年,他自己則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會昌藤器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后來由於其高超的藤器制作技藝,又被評為“最美會昌人”、會昌縣第八批拔尖人才、江西省“優秀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起,文平清受聘為會昌縣特殊教育學校藤器制作班授課教師,每周星期一下午到學校上三節課,傾心授藝。經過多年來的授課,手把手教學,每年有十幾名聾啞孩子熟練掌握藤器制作技藝,為他們解決日后生計問題。2022年,“會昌藤器制作技藝”非遺傳習所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文平清工作室在會昌中等專業學校正式啟用,從此開啟了在中等職業學校傳授藤器制作技藝新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