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師范大學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以學促干,在實踐中綻放青春力量。近日,贛南師范大學積極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青年大學生們重走紅色路線,厚植愛國情懷,自覺當好紅色基因的宣傳者、傳承者和踐行者﹔了解國情民情,增長知識才干,讓青年之聲賦能鄉村振興,書寫時代發展的青春答卷。
追憶紅色歷史,重讀紅色故事
7月6日,贛南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知行志願者服務隊走進上猶縣清湖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上猶革命史陳列館,現場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深入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歷程。走過的紅色地點,讀過的紅色經典故事,被歲月凝練成紅色記憶、紅色精神、紅色基因而薪火相傳。經濟管理學院知行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們紛紛表示,我們要向革命先烈學習,以先輩們的革命精神為指引,銘記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
7月8日,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以青年聲·助鄉村興”綠絲帶志願服務隊、紅色班級“公略班”部分成員走進全南縣中寨鄉開展紅色尋訪活動,共同聆聽村內老戰士、老黨員陳仲輝、陳新華講述過去的奮斗故事。同學們利用鏡頭和紙筆認真記錄所見所聞,感受老戰士們一心向黨、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平凡經歷之中展現出的不平凡的偉大。參加尋訪的同學們表示,尋訪紅色之旅,既是一次傳承紅色基因的身體力行,更是一次堅定初心的精神洗禮,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將堅定理想信念,肩負時代使命,努力發揚蘇區精神,爭做紅色傳人。
關注老幼群體,綻放志願青春
在走訪中接受感動,在實踐中傳遞溫暖。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春蕾推普實踐團來到大余縣新城鎮水南村,他們在這裡與新城鎮水南小學的孩子們共同完成了一次庄嚴的升旗禮。小升旗手李彬說道:“當我把國旗揚起,聽著雄壯的國歌,我的心裡非常激動。”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小火苗”志願服務隊則在全南縣大吉山鎮“童心港灣”開展了為期近一周的“愛心課堂”活動。志願服務隊發揮專業優勢,科學設置愛國主義教育、科普講解、創意繪畫、課業輔導、趣味游戲等適合青少年兒童發展的特色課程,讓孩子們在暑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志願者歐陽明敏說:“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讓人動容,我們鼓勵他們發揮創造力、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學有所成才能更好地助力家鄉振興。”
美術與設計學院星繪志願服務團走進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白鷺鄉白鷺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孩子們開設創意紙編和趣味拓印兩門美術手工課程,培養兒童對美的認知力。此外,他們還聯合白鷺古村愛心會邀請8對金婚夫妻參加金婚照拍攝活動,通過記錄幸福時刻,見証歲月美好。志願力量也在歡笑和感動中越發堅定,幸福在人群中傳遞流動,贛師學子實踐中深刻體會奉獻的意義。
提升鄉村文明,賦能時代發展
了解行進中的鄉村,就必須要走到鄉村中去。贛師學子多措並舉助力鄉村振興。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贛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蒲公英”志願服務隊來到贛州市全南縣金龍鎮,對村民庭前屋后、河道溝渠、村內主道等進行清理整頓,並以發放環境整治宣傳單的形式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限塑禁塑、低碳簡行等良好習慣。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受益者,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在長岡村進行實踐調研活動,幫助鄉村提升數字素養。他們通過座談訪談,把握當前村民的數字素養水平、數字技術應用及鄉村數字治理等情況,積極認真探討實現經濟生活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的具體對策。
產業是村庄發展的重要根基,文化同樣是村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國語學院“以青年聲·助鄉村興”綠絲帶志願服務隊到全南縣中寨鄉開展婚俗改革活動,通過“看、聽、訪”,向村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倡導村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綠絲帶”志願服務團隊還將通過走訪、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調研報告,為青年之聲賦能鄉村振興交出一份青春答卷。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紅色記憶感動青年,以紅色精神引領青年,以紅色實踐提升青年,贛師學子也在腳踏泥土的聲音中不斷激發挺膺擔當,通過學用結合以學促干,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在新征程上,贛師學子也將帶著寶貴的實踐經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