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師范學院社會實踐服務隊赴贛南蘇區開展調研

7月3日至9日,豫章師范學院“薪火相傳”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走進贛南蘇區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油山鎮,赴一場別樣的“紅色初心”之約。實踐隊發揮專業優勢,通過走訪參觀、採訪體驗、調查研究等形式,調研村庄的“甜蜜事”,助力蘇區振興。
探訪鄉村振興的實地調研
走進坑口村,農家門前懸挂的一塊塊“紅色基因牌”,村居外牆繪制的一幅幅紅色漫畫,顯得格外醒目。當地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旅游產業,使坑口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村裡家家戶戶都吃上了“旅游飯”。
走進蔬菜大棚基地、無籽西瓜種植示范田,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採摘好的蔬菜、西瓜,將銷往省內和大灣區。蔬菜等產業的發展,不僅充實了村民的“口袋子”,也豐富了灣區的“菜籃子”。村黨支部還帶領村民積極發展臍橙、蜂蜜等產業。如今,坑口村年人均純收入已超過12000元。
實踐隊隊員在田間地頭通過直播的形式,推銷村裡的土特產品,吸引了眾多“粉絲”圍觀,幫助農民打通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最后一公裡”,用“流量”經濟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農民增收。
回饋老區人民的志願服務
在坑口村童心港灣,實踐隊隊員與老黨員、坑口村小學的同學們共同追憶紅軍游擊隊的崢嶸歲月,講述了發生在當地的“油山三老表”等感人故事。
與留守兒童開展趣味游戲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堅持,學會了為別人喝彩,學會了團結協作。隊員們為留守兒童送上了愛心禮物,鼓勵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情牽英雄紅土,尋脈贛南油山。實踐隊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姓大舞台舉辦了一場賡續紅色血脈的文藝演出,用歌曲、舞蹈、誦讀等形式,表達對那段崢嶸歲月與革命精神的追憶,讓紅色基因在孩子們心中緩緩流淌,讓愛黨、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落地生根。
通過此次實踐調研,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深入基層鄉村、了解社情民意,把理論用於社會實踐,助力蘇區振興。(游青明、趙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