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更青 權更活 民更富——看武寧縣長水村如何做活林長制

前不久,首屆林長制論壇在武寧縣舉辦,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林長辦代表共計300余人,參觀了長水村“林長+基地”項目點及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新利連連豎起大拇指說:“想不到一個山村靠山‘吃’山,可以做得這麼好。長水村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護美綠水青山——
從“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到“山更青、權更活、民更富”
走進長水村,空氣都是甜的。高山與密林相伴,綠水與深谷相隨。微風拂來,房前屋后綠樹搖曳,山間密林婆娑多姿。這裡被稱為江西林改“第一村”——在2007年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長水村“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改革經驗叫響全國。
2017年,隨著武寧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機制,長水村再次按下林業改革快進鍵,把護林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林長有了“責任田”,從而走出了“山更青、權更活、民更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禁止在禁火區內吸煙、野炊、燒稻草、燒田坎……”長水村專職護林員劉敏的喇叭聲喚醒了新的一天。一個手機大小的巡護終端、一雙解放鞋、一身工作服、一把長柄砍刀,這些是劉敏巡山護林的全部裝備。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從一片林區到另一片林區。“我負責的網格內有山林12萬余畝,每半個月要基本走完一遍,有時徒步,有時騎電動車。我每天走過的巡山軌跡都能實時記錄,林區情況和發現的問題也能及時通過巡護終端上報林業主管部門。”他拿起巡護終端,打開上面的贛林通巡護系統App進行演示:“你看,綠色地圖中顯示的一串小點,就是我每天的足跡,這是我用腳步丈量出的‘護林地圖’。”
長水村以林長制織密生態保護網,村級林長包片、生態管護員包組巡山護林,細分任務、明確責任。“該村在醒目位置設立林長公示牌,縣、鎮、村林長的姓名、責任區域、工作職責、監督電話等信息一目了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羅坪鎮黨委書記、鎮級林長趙鋼介紹,嚴格的督查考核有效解決了森林保護力度不夠、責任不實等問題。
在村口,長水村的17棵千年紅豆杉蒼翠挺拔。“每棵紅豆杉都有專屬樹牌,上面標著古樹編號,並配有二維碼。我們逐棵樹落實責任人,實現專人專管、時時保護。”長水村黨總支書記、村級林長盧咸鋒說,建立林長制后,村裡的黨員自發與紅豆杉建立“一對一”管護責任,樹牌上也新增了村級林長、監管員、護林員、管護人信息。
當地村民牢記家風家訓,也自發參與到綠水青山的保護中來——盧氏家訓寫著“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張氏家訓添加“熱愛自然、保護生態”,余氏家訓添加“樹木資源、不許濫砍”。在林長制的護航下,長水村森林覆蓋率達93.7%。綠水青山成為該村一塊金字招牌。
做大金山銀山——
推動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實現價值有效轉化
在長水村佔地400畝的菌類種植基地,樹干上的小吊籃種著鐵皮石斛,樹下一行行架子上種著多種有機食用菌,有茶樹菇、虎奶菇、鹿茸菇、竹蓀、羊肚菌、灰樹花等。
“我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一年四季都種植菌類,完全仿野生培育,林長、監管員、技術員跟蹤管理,菌類品質有保証,不僅好賣價格也高。”盧咸鋒說,長水村有村民2300余人,但前幾年隻有300余人留村。推行林長制后,村裡依托“林長+基地”項目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菌菇、蜂蜜、板筍、野生茶等產業,不僅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發展,還陸續吸引了一些外鄉人來投資。2022年,全村種植菌菇、草藥1000畝以上,養殖蜜蜂8000多箱,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人均收入達3.5萬元。
林長制不僅為長水村留住了村民,還帶來了游客。該村人氣最旺的“紅豆飯庄”位於17棵千年紅豆杉附近,飯庄經營者盧咸成夫妻倆在家中辦起農家樂,集餐飲、住宿於一體,每天可接待游客數十人,成為呵護綠水青山的直接受益者。
2017年,在外創業的盧咸鋒回鄉開辦民宿悅山居,成為長水村旅游康養產業中的一部分。他的民宿有21座小木屋,所有木屋依樹而建,根據樹木之間的距離定制,沒有砍山坡一棵樹。“民宿綠化用本地麥冬代替草皮,用鳶尾草做裝飾,我們吃的就是生態飯,更要守好這片綠。”盧咸鋒說,民宿年接待游客6萬余人,收入700萬元,吸納村民68人就業,還幫助村民賣土特產年增收30余萬元。
為發揮林長制抓總引領作用,2021年5月,武寧縣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長水網點成立。“這是政府搭建的生態權屬交易平台,可將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精細化評估、市場化運作、產業化運營,實現價值有效轉化。”趙鋼介紹道。
長水村的林地、荒田、荒地等因此被盤活,2021年村委會控股的村辦企業獲得貸款后,建成千畝生態循環產業園,涵蓋生態果園、蜂蜜園、魚菜共生園、菌草園,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突破200萬元。
曾經“守著青山吃貧困”的長水村,以林長制為抓手,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興林富民路。(記者 楊碧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