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安義縣石鼻鎮:推進青年人才工作“開花結果”

南昌市安義縣石鼻鎮把青年人才黨支部作為優化黨員結構、激發黨員活力、培養村“兩委”后備生力軍和挖掘創業致富能手的重要抓手,探索創新“引育管用”全鏈條工作機制,運用“535”工作方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素質高、敢擔當、有作為的青年人才黨員隊伍。
據介紹,石鼻鎮青年人才黨支部現有黨員15名,設支部委員5名,共聯系全鎮各類青年人才56名,其中,接受入黨申請書23份,確立為入黨積極分子17人。
高位推動,聚焦五類人員選出“好種子”
建強一個支部。由鎮黨委副書記任支部書記,鎮組織委員任支部副書記,鎮紀檢、組織干事等熟悉黨務工作成員任支部委員,納入選調生、三支一扶人員、退伍軍人和大學生基層專干等群體,確保支部人才組成多元化。
定好一套標准。健全准入機制,嚴把青年人才入口關,聚焦回引人才、青年農民、致富帶頭人、回鄉創業人群和新就業人群等五類群體中35歲以下青年,明確支部培育對象范圍。嚴按發展黨員程序步驟,制作《青年人才黨支部培育流程圖》,明晰各培育階段具體流程和重點任務。
選好一批人才。對全鎮范圍內的33歲以下青年進行拉網式摸排,以“五薦一選”方式(群眾推薦、黨員推薦、群團推薦、組織推薦、個人自薦、黨委遴選),建立石鼻鎮青年人才信息庫。
創新機制,用好三項舉措培育“好苗子”
創新“2+1”培養模式,全流程“結對式”幫帶。由一名青年人才黨支部黨員和一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與一名青年人才結對幫帶,通過“手把手”教、“實打實”帶,在“滴灌”培養中提升青年人才能力水平。
搭建“縣、鎮、村”三級培養體系,全過程“沉浸式”培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青年人才培養力度。夯實理論教育,鎮、村兩級採取開放式組織生活、接受紅色教育、遠程教育等方式,做好日常理論學習教育,整合黨校、群團組織和農業技術教育培訓等教育培訓,確保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強化實踐培養,除日常參與村級工作事務外,分領域組建創新創業青年先鋒隊、退伍軍人青年突擊隊、農村青年人預備隊等隊伍,引導廣大青年人在重點項目建設、鄉村振興、志願服務等工作一線練兵。
建立“青年驛站”平台,全助力“開放式”交流。充分發揮青年人才黨支部搭台聚力、橋梁紐帶作用,利用黨員活動室、職工之家等現有陣地,探索建設青年驛站,積極開展青年沙龍、聯誼會、交流會等活動。
完善配套,優先五種培養結出“好果子”
健全激勵機制,讓青年人才“想干事”。對表現突出的青年人才,探索實行“五優先”激勵機制,即優先推薦入黨、優先推薦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優先作為評先樹優推薦人選、優先給予創業就業政策扶持、優先推薦參加公益性崗位招聘。
抓好組織引導,讓青年人才“能干事”。分領域組建多支隊伍,引導青年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兩整治一提升”、重大重點項目等點工作,為青年人才發揮作用牽線搭台。自支部成立以來,30多名青年人才主動投身一線,在鄉村振興中展現青春力量。
強化服務支持,讓青年人才“干成事”。長期開展后備干部“雛鷹計劃”,針對村“兩委”班子老齡化現象,給予青年人才更多支持,積極引導其向村后備干部發展。搭建創新創業平台,開展多場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助力青年人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青年人才黨支部設立和運行,有效破解了農村青年黨員發展難、鄉村干部后備力量培養難、農村青年人才作用發揮難等問題,今年發展的青年人才已在鄉鎮“兩整治一提升”、重大重點項目等多項重點工作中發揮聰明才智,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鮮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