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文興旅 以旅彰文

——江西上高探索文旅融合創新發展之路

2023年09月05日11:4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態優勢,充分挖掘和展示上高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色,以紅色研學傳承紅色基因,以四季“村晚”及非遺文化帶動鄉村旅游發展,走出了一條以文興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創新發展之路。

紅色研學: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在研學中體驗淳朴農耕,探索自然之美﹔追憶紅色歷史,汲取文化力量……近年來,上高縣將傳統農耕文化和紅色文化相融合,依托上高會戰遺址、馬鞍山烈士陵園、桐山村紅軍舊址等縣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推出四條精品研學路線,大力開展“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主題紅色研學活動,著力打造鄉村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

踐行耕讀精神,傳承農耕文化。泗溪鎮鄉韻庄園推出農耕研學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開展體驗農耕、農具課堂、投喂萌寵活動等有趣項目,讓孩子們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寓學於游、知行合一。同時,上高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建設村史館和農耕文化館,耳濡目染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農耕文化、村裡的發展歷史和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桐山村是省級紅色名村,村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一軍團紅四軍第三縱隊指揮部舊址。上高通過修繕紅軍指揮部舊址,修建紅色展覽館、紅色文化長廊等,建設素質拓展基地,成為當地及周邊黨員干部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除研學外,我們還通過舉辦誦讀紅色家書、講述紅色故事,老兵宣講團宣講上高革命歷史,採茶戲《傅學詳》進景區、進社區等一系列的活動,推進紅色基因在上高代代相傳。”上高縣文廣新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季“村晚”:一鄉一色百花齊放

“這裡的花太美了,夜景也具別番風味!快來幫我拍照……”7月,南港鎮的“紫薇人間”近千畝紫薇花競相綻放、多彩似虹,紛至沓來的游客或帳篷飲茶、或拍照打卡,樂在其中。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上高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農民攝影、版畫等民間文化遠近聞名。今年來,為充分挖掘傳承民間文化,培育上高特色文旅品牌,上高以“建設美麗鄉村 共享美好家園”為主題,大力開展四季“春晚”,以“一鄉一節”活動推動全縣文化旅游事業繁榮發展。

新界埠鎮以採茶、炒茶、泡茶大比拼形式開展茶園旅游文化節,以茶會友、以茶論道,讓市民以第一視角真切的感受到茶道的魅力所在,以茶促文旅融合發展﹔上甘山林場大力建設華木蓮、楠木、油茶、花海等基地,打造“林海果園”,舉辦以“綠色低碳,為地球充‘植’”為主題的“森林植物文化節”,構建多類型、多產品、多形式的完整森林旅游體系﹔野市鄉依托神山湖生態園、五谷村叢林酒博園等景點,大力發展農家樂與民宿,與非洲菊基地、哈密瓜基地等鄉村旅游體驗區串珠成鏈,集游玩、特色美食、賞綠摘果於一體,讓游客玩在野市、吃在野市……

“我們17個鄉鎮場都培育了各自的民間文化,下半年我們還將結合‘三比三爭’活動,開展古渡文化節、老街文化節、水酒文化節等十幾個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節,在全縣形成百花齊放的態勢,以民間文化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上高縣文廣新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非遺文化:鄉村旅游“景”上添花

“上高道情小戲唱,黨的二十大精神來弘揚……”日前,在上高縣大觀老街,陳鎖生和隊友們齊坐在方桌旁,手持二胡。隻聽一聲鏗鏘的鼓聲,悠揚的二胡琴曲隨之響起,陳鎖生激越又帶著蒼勁的道情吟唱,響徹城市的夜空。

上高道情是上高32項非遺代表性項目之一,盲人曲藝隊隊長陳鎖生是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藝)代表性傳承人。五十余年來,陳鎖生與他的隊友拄著盲杖走村串戶為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行程三十余萬裡,深受群眾的喜愛。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高縣大觀老街景區內,一場以上高道情、麒麟舞、塔下剪紙、梅沙濕粉等非遺文化大餐精彩呈現,讓游客直呼過癮。精彩紛呈的非遺進景區活動,給旅游景點“景”上添花,為游客旅游增彩添色。

“以前出門旅游除了玩就是吃,看到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的,沒想現在在上高除了欣賞風景之余還能感受到非遺文化,以后要帶孩子多來感受一下。”上高縣敖陽街道居民晏勇說。

非遺進景區是上高推進“非遺+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今年來,上高充分挖掘特色文化,積極推進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等,運用“非遺+節慶、非遺+演藝、非遺+產業”的模式,將非遺文化搬到群眾身邊,開展群眾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宣傳展示體驗活動,不斷豐富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業態,推進文化事業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讓群眾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近距離接觸上高優秀非遺文化,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如今,行走在上高,意蘊悠長的“古色”、情懷熾烈的“紅色”、生機盎然的“綠色”,讓人無不感嘆。(晏芒元、羅海波、晏州霞)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