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廣昌:激活村集體經濟增收“一池春水”

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堅持黨建引領,在提升“頭雁”帶富能力、發展特色產業、獎勵村集體經濟發展“功臣”上持續發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2022年,全縣129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5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有11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個。
“頭雁”有能力,增收有動能
“我通過縣裡出台的學歷提升行動,進入江西農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學習,帶領全村人民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2年突破50萬元。”廣昌縣彭田村黨支部書記黃俊表示。
鄉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村干部是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農村基層干部普遍存在學歷層次不高、履職能力不足、學歷提升渠道窄等問題,廣昌縣立足發展長遠,大力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行動,明確由縣級財政出資,對專升本、本科提升研究生的村干部進行學費補助,標准分別為學費的30%、40%,最高不超過8000元。據統計,全縣696名在職村干部中,有230多名村“兩委”干部進入大學深造,攻讀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在50萬元以上的村集體經濟“示范村”中有學歷提升的村佔比在90%以上。村干部學習提升了,本領和才干增長了,可以更好的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產業有特色,增收有盼頭
“今年我們村的羊肚菌種植面積有150多畝,全村菌菇產值超過300萬元,帶動周圍群眾160余人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200萬元。”廣昌縣龍虎村黨支部書記馮小龍信心滿滿的說。
龍虎村原來還是一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讓其完成“華麗蛻變”的“密碼”在於找准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廣昌縣以白蓮和食用菌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型產業,近幾年來,該縣不斷探索創新,拓寬延伸白蓮產業鏈,開發出荷葉茶、蓮子汁、藕粉等特色蓮產品,食用菌則是以茶樹菇為主,並不斷衍生出鹿茸菇、竹蓀菇、雙孢菇等菌種。各村採取“村辦公司+企業+農戶”的模式,建立起一座座現代化的“蓮工廠”“菌菇基地”,在加工、生產、銷售方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每個村集體年增收5萬元以上,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20余戶。
干好有奔頭,增收有甜頭
“根據縣裡的村集體經濟激勵辦法,2022年度我們村干部可以獲得8.48萬元,我本人也獲得1.27萬元獎金,大家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干勁更足了。”廣昌縣田西村黨支部書記李三華笑呵呵的說道。
田西村是廣昌縣有名的澤瀉加工生產基地,該村村辦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澤瀉產業,全村種植面積達千余畝,帶動30余戶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2.2萬元。
2022年,廣昌縣率先出台《廣昌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辦法》,明確新增經營性純收入的20%獎勵給村干部,最高可獎勵8萬元,當年全縣就有8個村的37名村干部獲得總額近3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獎勵資金,同時,在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各類評先評優等方面優先推薦,讓廣大村干部在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這個舞台中“干好有奔頭、增收有甜頭”。(揭曉曦、徐維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