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浮梁綻放競逐激情

破風騎行,競逐浮梁。
9月9日,第十一屆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第二站比賽在浮梁鳴笛發車。24支車隊200余名騎手在浮梁如詩如畫的風光中上演了一場追逐好戲。疾馳的車輪,奏響的是一曲速度與激情、拼搏與智慧、競技與友誼、榮譽與夢想的交響樂。
當日8時不到,浮梁縣鵝湖鎮高嶺·中國村就熱鬧起來。騎手們陸續來到比賽地點,他們中有對環鄱賽賽道輕車熟路的老將,也有第一次踏上浮梁的新面孔。但無論新朋還是老友,熱情好客的浮梁人用自己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9時許,隨著發令槍響,戴著流線型頭盔、身著各色騎行服的騎手如離弦之箭開始疾馳。耳畔是呼呼的山風,身旁是醉人的秋色,騎手們一路風馳電掣。據悉,本賽段以風景秀麗的鵝湖鎮高嶺·中國村為起點,全程111.5公裡,途經高嶺·中國村村長學院、瑤裡古鎮,沿線山巒俊秀挺拔,萬畝茶海連綿疊翠,明清徽派古建筑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騎手們奮勇拼搏,村民們吶喊助威,鼓勁加油,氣氛熱烈。“環鄱賽是國際盛會,在家門口舉辦我們很激動!”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騎手,鵝湖鎮村民方秀英和鄰居一大早就守在騎手們的必經之處,支持這場家門口的體育盛會。“從沒想過自行車能騎得這麼快!”滾滾車流從眼前一晃而過,方秀英贊嘆不已。
浮梁站途中設3個途中沖刺點、1個爬坡點。騎手們出發后首先在景區內部旅游道路繞圈,繞圈過程中不斷有選手嘗試突圍,時間差一度拉到一分半鐘,實力強勁的中國華興洲際車隊在比賽中展現出強大的控場能力,將其他車隊的多次進攻悉數瓦解。比賽行進至第3沖刺點之前,韓國國家隊選手朱大英與蒙古國家隊巴特蒙克突然發動一波進攻,順勢拿下4級爬坡點和第三沖刺點。隨后兩人一路高歌猛進,領先大團3秒回到終點,突圍成功。巴特蒙克率先沖線獲得本賽段冠軍,朱大英屈居亞軍,荷蘭a-bloc車隊騎手杰斯珀摘下銅牌。
各色領騎衫方面,中國華興洲際車隊呂先景繼續保有個人總成績藍衫和大中華最佳粉衫﹔登山王圓點領騎衫也未易主,中國華興洲際車隊的詹姆斯·皮科利繼續持有﹔本站季軍杰斯珀則將沖刺王橙衫穿在了身上。
首奪“沖刺王”的杰斯珀將銅牌挂在了胸前,他還獲得了印有環鄱賽logo的高嶺陶瓷紀念盤。“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江西。這個具有當地特色、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紀念品我將永久珍藏,它承載著這一程比賽的美好記憶。”杰斯珀說。
“家鄉荷蘭地勢平坦,中國江西則群山巍峨,在這裡騎行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極佳體驗。”賽后,杰斯珀向記者復盤起了在前兩站賽道騎行體會到的差別:三清山賽段更為陡峭,浮梁賽段道路則相對平坦,作為一名沖刺型選手,平坦賽段更利於他的發揮,也助力他在第二賽段首次登上環鄱賽領獎台。
江西與家鄉荷蘭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光,令杰斯珀深深著迷。即使本次比賽在賽道設計上,需要在循環賽道中騎行五圈,但贛鄱秀麗風景接連闖進眼眸,令他百看不厭、次次驚喜。
“瓷源茶鄉 生態浮梁”,這是浮梁賽站的主題口號,不難看出他們借國際大賽平台宣傳弘揚千年瓷文化、茶文化,全力打造浮梁旅游品牌的意圖。賽事現場,十多件精美的陶瓷工藝品吸引了多國運動員的駐足。說著一口略帶景德鎮口音的普通話,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洪勤洋滔滔不絕地向運動員及觀眾們介紹著自己創作的兩件陶瓷雕塑作品。“作為景德鎮人,我有責任在環鄱賽現場用陶瓷講述好中國文化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無與倫比的陶瓷文化。”洪勤洋說。
近年來,浮梁縣積極搶抓文化旅游發展機遇,全面實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戰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非遺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美食文化、瓷茶文化,全力打造“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全產業鏈。此次承辦環鄱賽,也是借力全國乃至亞洲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助力文旅品牌打造,推動區域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全媒體記者 李 征 倪可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