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風時舞 打造中國·江豚灣

“江豚還會跳舞嗎?”
“江豚躍出水面的一剎那,是它們在自己的生態范圍中舞蹈的一個過程。”
8月19日,《江豚·風時舞》在江西省湖口縣舉辦首映禮,“江豚拜風”的唯美景象,讓現場的觀眾發出陣陣驚嘆。
濱江臨湖的湖口縣,水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在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積極做好江豚、魚類種質資源地保護、研究和開發工作,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打造中國·江豚灣,助推湖口知名山江湖文化旅游名城建設。
伴隨著秋日涼風,記者來到中國·江豚灣,探究湖口縣是如何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實踐,讓美麗江湖呈現多元之美、系統之美。
一個小縣城,建成一座館
從江西湖口縣城出發,驅車20分鐘便來到了中國·江豚灣。江豚灣臨水而建,襯以周邊座座青山,猶如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態美景圖。
航拍中國·江豚灣(湖口)水生生物保護基地。李學華攝
漫步中國·江豚灣,最熱鬧的當數中國·江豚灣(湖口)水生生物保護基地。絡繹不絕的游客和一隊隊前來研學的學生在參觀入口處排起長隊,大家翹首期盼館內的神奇與奧秘。
走進基地淡水魚科研館,仿佛置身於藍色夢幻的水中世界。中華鱘、胭脂魚、大鯢、水母、豹紋鯊、虱目魚等各類珍稀魚類在缸體內自在游弋、覓食,大家一邊觀賞各種水生生物,一邊打卡拍照,熱鬧非凡。
“我真是‘愛死’這裡了,不僅有水母,還有魔鬼魚,還有很多出現在書本裡的魚。”九江市八裡湖新區第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李錦軒興奮地告訴記者,“等回去了,我要推薦同學們也來參觀學習,增長見識。”
學生在館內參觀。張玉攝
“以前要去大城市才能看到這麼豐富的水生生物,現在家門口就能大飽眼福,真是太方便了。”不少家長表示,小縣城能有這麼高大上的展館,幸福感滿滿。
據介紹,中國·江豚灣(湖口)水生生物保護基地是一個集水生生物保護、科普宣教、專業人士社會實踐、遠程教學、學生研學、親子游園、康養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基地,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家綜合性的淡水魚科普館,是了解長江淡水魚種群和生態的好去處。
“場館分設長江水系綜述區、鄱陽湖展示區、淡水展缸區、海洋展示區等八大展區,展示物種120余種及近12000個(尾)生物及珍稀物種標本。”湖口縣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主任余先華告訴記者,開館至今,該基地共接待游客16.52萬人次。
回首2020年,中國·江豚灣(湖口)水生生物保護基地開工建設,2023年元旦開館迎客,2年時間,一張藍圖變為現實,這是湖口縣打造中國·江豚灣落下的重要一子。
為保障基地的正常建設,2021年5月以來,湖口縣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所在建設鄱陽湖國家科學觀測實驗站、長江鄱陽湖魚類繁育中心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研究和合理利用。
“我們建這個館就是為了喚醒人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敬畏自然、保護自然。”余先華如是說。
與此同時,中國·江豚灣(湖口)水生生物保護基地不僅為長江口水生資源的保護提供有力支撐,還將對全國水生生物保護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助力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目標落到實處。
一天天巡護,讓江豚安心逐浪
在中國·江豚灣南北港江豚暫養基地,生活著兩頭雄性江豚。
原來,今年2月,2頭長江江豚被困鄱陽湖鬆門山水域,為救護這兩隻“水中國寶”,湖口縣將鄱陽湖的一個湖汊辟為暫養基地,供這兩頭江豚逐浪戲水。
如今半年過去了,它們對“新家”生活適應得如何?
航拍江豚暫養基地。李學華攝
近日,記者來到江豚暫養基地,並跟隨巡護員一起登船進行巡視,烈日當頭,寬闊的湖面上波光粼粼,風一吹,湖面上就泛起層層漣漪。
“期待與江豚的邂逅。”話音剛落,江豚暫養基地巡護員殷曉峰就給記者潑了一頭冷水:“江豚喜陰,下午溫度高的時候江豚很少出水,它們正在深水區‘涼快’呢!”
果不其然,一番巡視下來,記者並未見到江豚出水,放眼望去,湖面一片寧靜。
“如果巡視過程中沒有發現江豚,我們還會通過視頻進行監測。”殷曉峰告訴記者,目前,江豚的活動區域已經覆蓋整個暫養區域,同時,為了保障江豚的食物來源,每個月會投放3000斤魚苗喂養它們。
談及巡護江豚的工作,殷曉峰滿臉笑意地說,“盡管每天都可以看到江豚,但每次都感覺很興奮,它們就像在對我抿嘴微笑,十分治愈。”
下午4時,巡護員開始當天的第二次巡視。人民網記者 羅娜攝
地處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坐擁深水良港等水資源優勢的湖口縣,在保護江豚方面,拿出了久久為功的韌勁。
“目前的基地湖底較平坦,深水區域小,淺水區域多,不能給江豚提供良好的棲息地,下一步,我們將啟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建設,在南北港北港水域分段疏浚5個深水區,並採用連通水道連接。其中3個深水區最大水深達到10m,2個深水區最大水深達到15m。”談及新基地的規劃,余先華滿懷憧憬。
“新基地規劃面積為一萬三千畝,江豚的暢游范圍將會更廣、生存環境也會更優。”余先華說,新基地建成后,6隻暫養在安徽的江豚也會遷移至此,對江豚種群繁衍將起到積極作用。
據介紹,目前針對長江江豚的保護措施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養。其中,就地保護重在採取措施為長江江豚野外繁衍營造良好生存空間﹔遷地保護則是將長江江豚人工遷移到更適宜其生長的區域﹔人工繁育主要通過科學研究為江豚保護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新基地投入運行后,將會是江西省第一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未來除了起到江豚遷地保護作用,還會肩負江豚的救助救護、科學研究、科普宣教等功能。”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凱介紹到,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中的頂級物種,被稱為長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保護好了長江江豚,也就保護好了其他水源生物資源。
一次次奔赴,為江豚打造“幸福家園”
8月20日晚,“2023 江西·湖口 鄱陽湖之夜 江豚音樂節”如期開唱,這是一場音樂與公益的雙向奔赴。
當晚,來自五湖四海的樂迷齊聚於此,九大人氣歌手輪番上演經典之作,與現場數萬名樂迷共同用歌聲和行動呼吁全社會守護“母親河”長江和“微笑天使”江豚,唱響湖口生態之歌。
江豚音樂節現場。郭英攝
“我是在校大學生,隻能半年回一次家,能在家門口看到這麼嗨的音樂會,覺得挺酷的。這一次主題是江豚,在這裡,也呼吁大家一起來保護江豚,從我做起。”土生土長的湖口籍大學生喻梅說。
“我是廣東的、我來自新疆、我來自江西吉安……”一群年輕的“粉絲”,因為一場音樂節,相約來到湖口,在這裡,他們不僅享受到了音樂的盛宴,更記住了江豚,記住了湖口人民保護江豚的決心與毅力。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至關重要,隻要全民都有了保護江豚、保護長江的意識,成為共識,共同努力,才能保護好這些‘微笑天使’,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劉凱呼吁道。
為了更加廣泛地傳播長江保護理念,江西文演影視公司聯合深圳環球數碼集團、湖口縣石鐘山文化旅游發展集團共同打造了長江主題動畫電影《江豚·風時舞》,這是首部講述長江江豚故事的國風動漫影片。
該片以長江的微笑天使——“江豚”為創作主體,通過萬物有靈、萬物有源的理念,講述在鄱陽湖和長江交匯處的湖口石鐘山所發生的傳說故事,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愛主題,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到珍稀生物保護行動中。
8月19日晚,《江豚·風時舞》舉行觀影禮,雖然隻有短短的15分鐘,但當鄱陽湖和湖口等眾多美景出現時,仍讓現場觀眾備感親切。
“《江豚·風時舞》計劃今年國慶在全國院線上映。這是全國第一部以文化的方式來宣傳保護江豚,也是全國首部長江大保護題材的動漫電影。”湖口縣文廣新旅局黨組書記張騰表示,通過電影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江豚和水生態的保護,對長江生態保護工作起到長遠的促進作用。
“通過文化和旅游的方式來保護江豚,湖口縣走在了全國前列。”鄱陽湖畔,張騰手指前方:“未來,在中國·江豚灣,長江江豚不僅能生活得好,還能繁育得好,這裡將會是它們的‘幸福家園’‘留戀之地’。”
春去秋來,時序更替,長江的氣勢,波瀾壯闊,湖口人保護江豚的情結,始終如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