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樂安:喚醒古村歷史記憶 留住千年鄉風鄉愁

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在探索傳統村落保護、文化傳承中始終堅守“寧做傳家寶,不做搖錢樹”“保護筋骨肉,傳承精氣神”的底線意識,堅持與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的“三結合”的工作原則,逐步建立健全長效保護機制和創新文化弘揚機制。
黨建引領,探索古村管理“新路子”。常態化開展“黨建引領傳統村落保護”主題黨日,將傳統村落保護、文化傳承納入“三會一課”“黨課開講啦”等黨內組織生活重要內容,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經常性召開振興流坑文化研究會座談會,古村保護協會座談會,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全方位立體研究流坑古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流坑古村保護、開發、利用獻言獻策,讓群眾從“旁觀者”變“參與者”。積極推行“黨員責任區”機制,將黨員崗位設在“古建筑、古街古巷”上,推動黨員干部“亮身份、領職責、當先鋒”。在流坑村保護區內設置4個“黨員服務驛站”,7個“紅心服務台”等黨建服務場所,讓村內處處有黨組織活動的陣地、有黨員活躍的身影。
古建修繕,還原傳統村落“古風韻”。探索建立黨員“包巷、包戶、包水域”的“三包”責任機制,根據村庄布局、把流坑分為8大巷,每巷成立1個黨小組,推行“黨員巷長制”。將傳統傳統村落保護寫入村規民約,定期召開“禾場話事會”,利用道德“紅黑榜”,宣傳古村落保護典型事跡,引導村民將保護意識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成立全國首個“古村微型消防站”,義務消防站配備了全套消防裝備,劃分責任區域,一個區域匹配一名黨員消防員日常巡邏,做到責任到人、落實到崗。探索實行“一家一戶一煙感”制度,對全村每家每戶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對任何可能引發火災的因素做到嚴防死守,大大提高了救援反應速度,有效減低了對文物古建筑的損害。引進“智慧安全用電監測管理系統”,對電器線路進行實時監控,發現異常后及時切斷電路,將火災發生的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為流坑古村的安全,披上了一件“防火衣”。
文化搭台,打造活化利用“新樣板”。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搜集、整理村史、民俗、民藝,培養文化傳承人才,整合和利用民間力量,對“樂安儺舞”“小吹會”“裝故事”“蛋雕”,跳儺、竹編工藝、打銅錢牌、出花燈、裝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堅持弘揚傳統文化,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先后承辦了寫生中國千名畫家走進流坑古村、探秘千年秘境·品絕美流坑古村寫生等宣傳推廣活動,掀起了探尋流坑文化的新熱潮。多元開發文化資源,創新開設“古村課堂”,把傳統村落保護和古村文化等知識點,編入小學課程計劃,用鮮活語言、生動事例、美妙圖畫講好古村故事,接續文化傳承。(馮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