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栗:數字賦能代表履職 為民解憂“零距離”

4月3日,航拍鏡頭下的“泉之源”田園綜合體。梁欣攝
湖光瀲灩、山色旖旎、蔥翠怡人……9月12日,走進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上栗鎮泉塘村“泉之源”田園綜合體,隻見田園特色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綠、淨、美的山水田園畫卷。
這個如今享有“小西湖”美譽的地方,曾經被村民們稱之為“臭水塘”。上栗縣人大代表、泉塘村黨支部書記文家根介紹道,位於泉塘村的小型水庫由於此前的無序管理,一度成為達塘、泉塘、水源三個村村民的一塊“心病”。
屋場聽民意,聚力解民憂。針對該情況,上栗鎮多次在三個村的村民小組召開“屋場貼心會”,人大代表與村民共商發展良策,匯聚民智民力,將3個大水塘連通成近千畝的“大湖”,打造了集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
經過3年多的發展,該田園綜合體輻射帶動1.5萬名村民增收,也“搖身一變”成贛湘邊界的“網紅打卡地”。這裡也成為了江西省、萍鄉市兩級人大常委會的基層立法聯系點。
這是上栗縣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貼心高效辦好群眾實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還積極通過“江西數字人大”線上收集民聲民意,幫助協調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9月12日,在上栗縣上栗鎮泉塘村,一場“屋場貼心會”召開,村民圍繞主題積極發言。人民網 李途遙攝
“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要把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收集起來,還要充分借助群眾力量,把問題解決在一線。”上栗縣人大常委會選任聯工委主任曾輝說。
上栗縣致力於用好“江西數字人大”這個“智慧引擎”,在“江西數字人大”上栗分廳打造“貼心實事”特色板塊,通過“栗即提、栗即選、栗即辦、栗即督、栗即評”五個環節閉環式辦理群眾民生實事,為人大代表開通建言獻策的“直通車”,也為群眾構建網絡民意的“聯絡站”。
群眾通過手機登錄“江西數字人大”小程序,便能夠一鍵找代表提意見,代表則可以一鍵上傳百姓訴求。對於相關問題,代表服務中心既可在后台進行核實、篩選、歸類,又可進行交辦、轉辦和跟蹤督導,確保問題在七天內溝通到位、三個月內“掌”上辦結銷號,“接訴即辦”給群眾吃下“定心丸”。
位於上栗鎮萍栗北路的果蔬批發大市場,晚間至清晨人流量較大,但由於距離公共廁所較遠,店家和顧客總是為“方便之事”發愁,不少群眾在“江西數字人大”小程序上向代表反映情況。
今年4月21日,上栗縣人大代表服務中心通過“貼心實事”收集到縣人大代表黎秋生提出關於“新增城區公廁”的建議后,及時組織人員到群眾反映強烈的上栗鎮西順社區現場實地調研。
上栗縣大數據中心多功能展示廳,“江西數字人大”上栗分廳貼心實事智慧平台。人民網 李途遙攝
了解情況后,上栗縣人大常委會第一時間將代表建議在平台上轉交城市管理局牽頭辦理。目前,該處公廁已興建完成,並投入使用,群眾“方便”更加方便。
一件件民生好事實事的持續推進,讓群眾心中有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也折射出人大代表最溫暖的為民服務底色。
截至目前,“江西數字人大”上栗分廳平台受理群眾意見750余條,已辦結690余條﹔收集代表意見建議130多條,辦結97條。
上栗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純表示,上栗將以“數”賦能,利用“數字人大”平台吸納民意、匯聚民智,提高代表履職質效,激發代表履職動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的“呼聲”變“掌聲”,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