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台22條舉措,優化發展環境——

讓民營經濟更有力量(銳財經)

孔德晨
2023年09月29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修訂出台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加強公平競爭政策供給、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舉措》)。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舉措》包含22條,聚焦五個方面,對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依法規范和引導民營資本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公平競爭政策供給

  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方面,《舉措》提出,修訂出台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推動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優化行政許可服務,大力推進許可審批工作的標准化、規范化和便利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王善成介紹,近年來,在放寬民營企業准入方面,國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對民營企業設置不合理准入限制的情況,阻礙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市場准入制度設計,抓緊啟動第五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修訂,持續推動清單事項縮減。”王善成說。

  讓民營經濟“放開手腳”,公平競爭是關鍵。《舉措》明確,加強公平競爭政策供給,加快出台《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制度文件,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堅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及時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定期推出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清單。未經公平競爭,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不得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認為,“定期推出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清單”是落實常態化監管的體現,有利於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通過負面清單管理的方式來設置‘紅燈’,能夠對政府限制公平競爭的行為及時糾偏,實際上也是在向民營企業合規經營釋放‘綠燈’信號。”

  打造企業信用趨勢“晴雨表”

  積極構建信用監管常態化機制,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一環。《舉措》提出的多項具體做法也與信用體系建設相關。

  深入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優化完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推動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常態化運用,對信用風險低的A類企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不斷提高分類的科學性和精准性。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大數據分析應用,繼續編制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優化企業信用指數編制方案,打造企業信用趨勢“晴雨表”,提升防范化解各類潛在性、苗頭性、趨勢性信用風險能力。

  強化信用約束激勵。研究制定關於強化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的政策文件。深入開展嚴重違法失信行為治理專項行動。加快修訂總局有關信用修復管理規范性文件,擴大信用修復范圍,完善信用修復機制。

  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示體系,將承諾和履約信息納入信用記錄。開展經營主體信用監管標准體系建設,推動各地各部門在企業信用監管數據歸集共享應用中執行使用。

  “以信用為抓手,賦能營商環境優化。給予守信企業信用激勵,為信用等級高的企業提供便利化的服務,讓其享受到更多信用紅利。同時,強化失信懲戒,提高違法失信成本。”陳兵認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涉及到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如何打破信息壁壘、最終歸集到何處等問題值得關注。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平台經濟在促消費、穩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舉措》強調,加強互聯網平台常態化監管,建立健全平台企業合規推進機制,降低平台企業合規經營成本。持續推出平台企業“綠燈”投資案例,規范平台收費行為,引導平台和中小商戶共贏合作,促進平台經濟良性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推出“綠燈”投資案例,可以給平台企業一個明晰的行為指南,使平台企業的經營活動從一開始就在規范的軌道內運行。未來,推動平台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科學的監管治理體系,為平台經濟發展創造規則明晰、平穩寬鬆的外部環境。

  《舉措》還提出,開展民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証提升行動,提升民營企業質量技術創新能力。持續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梳理企業測量需求,為企業實施計量咨詢和技術服務。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提升民營企業先進測量能力。

  “這22條舉措的發布將極大提升民營企業謀發展、謀改革、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民營經濟這支生力軍更有力量,使民營經濟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台和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說。

(責編:羅娜、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