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不同姓 百人不同鄉 同住一個村 親如一家人
107姓氏同聚東山共建幸福村

“我姓王,來自河南﹔他姓張,來自浙江……”十人不同姓,百人不同鄉﹔同住一個村,親如一家人。這就是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70年來,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7個姓氏的村民陸續來到東山村,共畫同心圓,共建幸福村。
秋高氣爽,記者走進東山村,但見村前的廬山西海碧波萬頃,一條寬敞整潔的柏油路穿村而過,車流、人流井然有序,一幢幢村民自建房各具特色。移民村史館內,擠滿了前來參觀的游客,丁、王、毛、鄧……村民的姓氏排滿了整面展示牆,地圖上清晰標注出村民祖籍的地理位置——新安江、三峽……武寧縣是我省接納移民的大縣,東山村是一個典型的移民村。據統計,東山村現有427戶1651人,其中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有1000余人。
說起村裡的變化,四次駐村三次留任的村黨支部書記譚翊泉很是自豪:8年前,東山村是一個出行不便、垃圾成堆、“等靠要”思想較重的經濟薄弱村,如今已成為交通便利、村容整潔、幸福和諧的共富示范村。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直播帶貨、鄉村旅游等產業多點開花。2022年,東山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0萬元。
在東山村,村民們的方言、風俗習慣、飲食文化都有不同,但大家打破地域阻隔,相互通婚,互幫互助,形成一個和樂大家庭。
前不久,東山村開展了移民豐收節活動。村民們歡聚一堂,紛紛拿出自家制作的特色美食,載歌載舞共享豐收的喜悅。江豫隊、川渝隊、皖粵隊……村民還自發組織8支運動隊,舉辦了一場“農”味十足的運動會,加深彼此之間的情誼。
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帶來的不同地域文化,已經在東山村融合共生。該村挖掘利用各種特色文化,制訂村規民約,建設移民文化廣場,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體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鄉風文明,維護鄉村和諧穩定,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如今的東山村,吸引了許多“新移民”前來創業。去年6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95后”張旺來東山村開展直播帶貨,讓一批批當地的土特產出村進城。還有35名像張旺一樣的大學生正在這裡大展拳腳,為東山村的振興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全媒體記者劉小榮、周亞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