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東鄉區:“鄰裡會商”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為抓手,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設置網格“三長”,推行“鄰裡會商”“三題制”等做法,將居民矛盾發現在基層、調解在基層、化解在基層。
巧用“鄰裡會商”,談開群眾心結
“小區裡汽車不規范行車,差點撞到我孫子,建議在小區門口安裝路障。”“小區裡面經常有私家車亂停亂放,影響我們正常通行。”近日,在金峰街道東糖社區的鄰裡會商會議室內,東糖小區居民代表、社區黨委、區重點工程服務中心、小區黨支部、網格長等20余人圍桌而談,針對小區私家車橫行亂停的問題展開討論。最后,經過協商,決定在小區出入口放置2個攔路石墩,並張貼禁止私家車進入的警示,將隱患徹底解除。
這是東鄉區近年來全面推行“鄰裡會商”機制、化解糾紛的一個縮影。通過網格黨支部召集,業委會、業主代表、有物業公司和有關職能部門派員參加,“圍”住問題,“談”開心扉,把群眾的疑問進行釋疑,把分歧漸漸消融,用“鄰裡會商”這一把“金鑰匙”打開基層矛盾萬千“鎖”。
組建“黨員突擊隊”,走進群眾心坎
下水道堵塞、路燈損壞、小區衛生環境清理……事情雖小,但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身邊事。近年來,東糖社區黨委組建“黨員突擊隊”,以“一網四聯”基層治理體系為基礎,通過網格員日常巡查、黨員志願者定期探訪將居民的“急難愁盼”派送給小區黨支部,小區黨支部報送“民生清單”,社區黨委利用“鄰裡會商”“黨建引領 小區治理”等經驗做法編織“幸福清單”,“黨員突擊隊”奮斗在第一線實踐實干。
“小區環境變好了,鍛煉設施齊全了。”“謝謝社區黨員志願者們,給我們老人家清洗油煙機。”美觀的石桌石凳,靚麗的長條木椅,孩子們在小區廣場上奔跑嬉笑……東糖社區黨委巧用為民服務“一根針”,穿起社區治理“千條線”,繡出的為民服務“新圖景”。
打造“三題制”模式,搭起群眾心橋
社區矛盾化解行不行,效果好不好,社區居民最有發言權。今年,東鄉區通過在首批18個試點小區實行群眾“點題”、支部“報題”、會商“答題”的“三題制”模式,始終將群眾的意見擺在“C位”,把“話筒”還給群眾。由專人負責將群眾煩心事、揪心事收集整理,建立問題台賬並進行分類,明確責任主體,最后支部召集業委會、小區黨員、幫扶單位、社區干部共同協商解決。
同時,建立以小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網格管理體系。網格長由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樓棟及單元長由居住在本地居民黨員擔任,在每個單元樓棟張貼姓名聯系方式,方便居民隨時聯系。“以前有問題不知道怎麼反饋,要找誰進行處理,隻能‘一窩蜂’亂跑,現在隻要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孝崗鎮城北社區居民楊麗霞說。
目前,全區共有3個區直單位一把手、16名社區干部、43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扎根小區一線。共上戶攬收群眾揪心事、煩心事共計300余件,用實際行動解決廣大百姓關心關切的身邊事,提升“民生溫度”。(佔人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