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城青花韻古今

——從陶陽裡看景德鎮陶瓷文化守正創新

2024年01月31日08:25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冬日裡,游客流連於陶陽裡,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全媒體記者 王景萍攝

  佔紹林向學生傳授手工制瓷技藝。全媒體記者 王景萍攝

  長江水磅礡奔流,浸潤著高嶺瓷土,滿載著青花瓷器,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行於九域,施及外洋”,為中國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窗。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景德鎮市考察調研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古至今從未斷流,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嚴格遵循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的要求,實現了陶瓷文化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窯火千年,生生不息﹔陶瓷文化,薪火相傳。循著總書記的足跡一路走,一路看,“千年瓷都”這張名片愈發熠熠生輝:陶陽裡正成長為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著相對完好的歷史文化肌理﹔四面八方的匠人在這裡集結,潛心傳承陶瓷制作等傳統技藝﹔南來北往的游客在這裡品味老祖宗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剛剛過去的2023年,景德鎮接待游客數量、旅游總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50%和65%。

  貫古通今,與古為新,景德鎮陶瓷文化守正創新的步伐更加堅定。

  原汁原味保護

  歷史遺存散發新光彩

  1月11日,《景德鎮瓷業遺產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座談會召開,進一步推進創建工作。去年11月,景德鎮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

  “陶陽十三裡,煙火十萬家。”歷史上的陶陽裡,北起瓷都大橋、昌江大道,南至昌江大橋,西及沿江西路,東到蓮社路、勝利路。時下的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是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御窯廠遺址,以及御窯博物館、明清窯作群、周邊裡弄民居、陶瓷工業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存組成。

  一城瓷器半城窯。景德鎮老城區現有瓷業遺址160處、老裡弄108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堪稱“世界陶瓷文化遺產樣本區”。

  保護第一、修舊如舊。進入新時代,景德鎮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龍頭,以御窯廠遺址為核心,以“三陶一區”為重點,對老窯址、老街區、老廠區、老裡弄等實施文體控制和保護,原汁原味保留老城的風貌風格、文化肌理,傳承好千年陶瓷文脈。

  “我們一邊通過窯址考古挖掘、裡弄保護、院落修繕、文化記憶整理方式,保留街區格局肌理和特色風貌﹔一邊採取‘環境提升+設施優化+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盤活利用存量建筑,植入酒店民宿、陶瓷教育研學、非遺技藝展示、餐飲娛樂等文旅功能,打造文化交流、藝術展覽、商業消費一體化公共文化空間,讓歷史文化遺存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景德鎮陶陽裡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萬瑞自豪地說,2023年,街區共接待游客400多萬人次,帶動旅游消費5億多元。

  據介紹,景德鎮探索陶瓷文化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模式,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二批)》,正在向全國推廣。

  千年匠心傳承

  非遺文化綻放新魅力

  取一塊加工好的泥團,放置在拉坯機的轉盤中心,打開電閘使轉盤轉動,再力壓泥團、開孔壓底、翻沿、扶正、成筒……1月19日,珠山區陶源谷藝術生活街區佔紹陶藝實踐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景德鎮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佔紹林,正在指導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學生,體驗拉坯的樂趣,感受千年匠心的傳承。十多年來,基地累計接待游客與學子40多萬人次,為全國各產瓷區培養了3000多名非遺人才。

  歷時兩年建設,珠山區啟動的瓷源境文化旅游項目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作為“百工百匠”非遺孵化基地,項目今年2月底投入使用后,將成為集非遺工藝展示、藝術創造、人才孵化於一體的創客聚落。

  非遺傳承,要在傳人。深入挖掘闡釋景德鎮陶瓷歷史脈絡、技藝體系和文化內涵、精神標識,建立完善非遺名錄體系,壯大非遺傳承隊伍……景德鎮堅持把老祖宗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攥在手裡,並與時俱進,讓其發揚光大。目前,景德鎮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83項、市級以上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00個、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99名。

  點燃熊熊窯火、見証非遺傳奇、把玩會“唱歌”的瓷碗……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冬日裡的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不斷給國內外游客帶來別樣感受,令他們驚嘆不已。

  發掘老底蘊,綻放新魅力。近年來,以200多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工匠為支撐,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先后復建復燒了十多座歷代典型制瓷窯爐,使之成為極具震撼力的文化旅游景觀,同時實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活態傳承。景德鎮古窯民俗旅游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洪玲表示,系列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每年為景區帶來百萬人次的游客。

  文旅深度融合

  千年瓷都煥發新活力

  1月18日,周四。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廳內,游客熙來攘往。

  “這件數字模擬文物很逼真,而且還會轉動……”游客戴上AR眼鏡,沉浸式體驗文博與科技融合帶來的視聽觀展樂趣。而在網紅文物“無語菩薩”展櫃前,數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游客,正在排隊打卡留影。

  在數智時代的大背景下,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積極探索和實踐數字化的文物保護、傳播、轉化和創新方式,通過引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新穎的展覽陳列形式,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博物館館長彭國紅介紹,2023年,“無語菩薩”等網紅文物的網絡點擊量近1億次,吸引游客178萬余人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景德鎮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依托千年陶瓷文化底蘊,深入推動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利用,豐富文旅融合新業態,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間,以陶瓷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以旅游發展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該市初步形成以陶陽裡、陶溪川為代表的“文化游”,以陶瓷博物館、御窯博物館為代表的“展館游”,以陶博城、名坊園為代表的“購物游”,以高嶺中國村、“CHINA印象”為代表的“沉浸游”,以皇窯、直升機科技館為代表的“研學游”,一批王牌景區、文旅品牌、文旅IP火熱出圈,文旅產業迎來了厚積薄發、加速爆發的喜人局面。

  “我們將守正創新賡續好千年文脈,全域化唱響‘夜珠山’消費品牌,景區化推進‘千館之城’建設,創新化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奮力構建起以陶瓷文化為核心要素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讓千年瓷都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盛璟晶說。

  記者手記

  站在昌江東岸的龍珠閣眺望,一邊是豐富的歷代窯址遺存,一邊是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裡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游客和學子。千年窯火,映照著天青色的煙雨,更見証著中華文明的古與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作為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是景德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財富、最大品牌、最大優勢。新時代新征程,景德鎮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陶瓷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好文物保護利用、非遺保護傳承、陶瓷產業升級、文旅融合發展、對外文化交流“五篇文章”,將深邃厚重的陶瓷文化資源轉化為富民強市的經濟資源,努力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全媒體記者 曹小武 王景萍)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