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根竹子帶富一方百姓 資溪縣競逐“以竹代塑”新賽道

2024年04月09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資溪縣竹科技產業園生產繁忙。 記者 洪懷峰攝

地處武夷山脈西麓的資溪縣,竹林資源十分豐富。全縣竹林面積穩定在55萬畝,毛竹立竹量近1億株,有著“中國特色竹鄉”之稱。近年來,資溪縣搶抓“以竹代塑”機遇,把毛竹資源優勢轉為發展優勢,以發展竹產業作為美生態、富百姓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竹產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讓一座座竹山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

育好一根竹,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春季的鄉村,生機盎然,行走在資溪縣高阜鎮初居村,仿佛走進了竹的海洋。青翠的毛竹隨風搖曳,沙沙作響。

“砍好雜,防止雜灌爭奪水肥﹔施好肥,保障土壤養分供給,促進竹林豐產穩產……”竹林間一塊碩大的宣傳牌上,寫滿了指導竹農撫育毛竹技術的要領。

這些技術源自資溪縣“三顧茅廬”請來的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竹林培育首席專家顧小平。顧小平介紹,毛竹是“以竹代塑”的主要原材料,資溪縣竹類資源豐富,“以竹代塑”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和巨大潛力。毛竹的生長周期短,撫育得當能隔年連續採伐和可持續利用,因此對於竹林資源一定要精耕細作,而資溪縣因很多農村人口外出就業,許多小而分散的竹林變成了天種天養,竹林資源浪費嚴重,竹林效益相對較低。

為破解竹林粗放管理帶來的問題,資溪縣成立了兩山林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森林贖買等方式,將碎片化、零星化的竹林生態資源收儲整合,轉化為可計價、可交易、可融資的資產,讓懂技術會管理的人來經營,同時積極探索“竹材+竹筍+林菌”復合經營方式,並將竹林道路進行升級改造,解決了毛竹下山運輸瓶頸。

“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此舉帶來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資溪縣兩山林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翔算了一筆賬,粗放管理時,竹農隻能每隔4年採伐一次毛竹,通過撫育技術的改造,竹農可隔年採伐。資溪縣每年採伐毛竹由之前的300萬株增加到1200萬株,竹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以竹代塑”的原材料得到了保障,竹林效益還得到快速提升。以筍竹兩用林為例,灌溉、施肥等基礎投入是每畝2200元,而產出的冬筍、春筍和毛竹,總計每畝收入可達5000元。

張鵬翔介紹,資溪縣還在探索菌筍復合經營,即在竹林下種植竹蓀,預計每畝年收益在1.1萬元以上。顯然,資溪縣的毛竹資源獲得了質量與效益雙提升。

打造一條鏈,每根毛竹“全竹利用”

毛竹資源“量”和“質”得到提升,為資溪競逐“以竹代塑”新賽道,提供了可持續利用的原材料。截材、開片、粗刨、碳化……在資溪縣竹科技產業園的江西庄馳竹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根根毛竹經過加工被制成一塊塊竹制板材。

“竹蔸可以加工成藝術品,竹竿可加工成竹制板材,竹梢與竹枝可加工成牙簽,竹屑等竹下腳料可以加工成竹炭。”江西庄馳竹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左瑪麗介紹,在資溪縣竹科技產業園內,每根毛竹都可“吃干榨盡”。

一根毛竹的“全竹利用”,得益於資溪縣高位謀劃竹產業全產業鏈布局。資溪縣投資20億元打造了全省首個竹科技產業園,聚焦毛竹加工產業鏈,不斷補鏈、延鏈、強鏈,目前,在資溪縣竹科技產業園內,吸引了雙槍科技、未家竹文化、拓竹機械等23家上下游企業入駐,從上游竹拉絲至中游竹板,再到下游竹家居生活用品,形成了一條毛竹加工全產業鏈,全年實現產值28億元,產業集群效應初現。

緣何全國眾多毛竹加工產業的頭部企業紛紛來資溪投資?左瑪麗給出了答案。“除了毛竹資源豐富、產業鏈較齊全外,關鍵是在這裡投資興業很安心。”左瑪麗告訴記者,資溪縣對進園企業實行全程跟蹤服務,並運用信貸、擔保、貼息等方式,為園區缺少資金的企業解難題。特別是竹制品出口歐盟,需要辦理碳足跡証書,當地政府派出工作人員上門代辦,讓企業感到很貼心。

政企同心,激發了毛竹加工產業新活力,資溪縣“以竹代塑”產品竹餐具、竹家居、竹建材、竹纖維、竹工藝品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我們縣的竹材產品已廣泛用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觀景平台、鄱陽湖水上棧道等知名項目,還在德國、法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銷售渠道。”資溪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黃院生告訴記者,資溪縣的“以竹代塑”產品已暢銷全國並走向國際市場。

蹚出一條路,竹山成群眾幸福“靠山”

竹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受益的遠不止前來資溪縣的投資者。“村裡毛竹林的流轉價之前每畝是12元,現在上漲至每畝40元,毛竹以前每噸賣580元,現在每噸賣620元。當地政府對改造筍竹兩用林還有補助,補助標准是每畝1000元。”高阜鎮石陂村黨支部書記曾坤山向記者細算竹產業給村民帶來的好處。

“村裡以前沒人要的竹林,現在大家搶著要,再也沒有閑置和荒廢的竹林。”曾坤山告訴記者,借著竹產業發展的東風,通過竹林流轉、採伐毛竹、種植竹筍等,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10萬元。

石陂村“美了生態富了口袋”,是資溪縣搶抓“以竹代塑”機遇,推動竹山變“金山”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一根毛竹,一頭連著生態保護,一頭連著共同富裕。近年來,資溪縣將竹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美生態、富百姓的重要抓手,創新建立林權收儲機制,農戶可將竹林資源資產量化入股,從而獲取竹林流轉租金、專業合作社分紅股金和經營竹林勞動薪金三大收益,真正實現“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截至目前,全縣竹業從業人員突破萬人,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全縣所有村級集體年收入均超10萬元,其中有4個村超過100萬元,實現了竹產業綠色低碳共富發展的目標。

資溪縣還全面拓展毛竹資源的開發利用,打造“竹+”生態系列產業鏈條,建成法水竹林溫泉、石峽竹海、御龍灣竹林度假區、南源竹文化特色民宿等集景觀、產業、人文、生態、康養於一體的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每年吸引游客近400萬人次,實現了產業興百姓富,進一步拓寬了“兩山”轉換路徑。(記者 李 穎 洪懷峰)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