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

為森林防火構筑安全屏障

董絲雨
2024年04月30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開機、起飛、巡護……一架無人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國有靈寶川口林場工作人員的操控下騰空而起,開始日常森林火情巡查監測。為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發生,當地建立“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的巡護監測系統,立體化織密森林火災防護網。

  近年來,國家林草局積極開展森林草原防火科技攻關和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部署防火科技攻關項目、建設科技條件平台、重構防火標准體系,以科技支撐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走進大興安嶺地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顯示林區地圖的屏幕上,紅點密布。“每個紅點都代表一次雷擊,每次雷擊都有可能引發森林火災。”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森林防火辦副主任李晨光說。

  雷擊火是嚴重的自然災害,監測發現難、精准定位難、扑救處置難、影響破壞大,其監測、預警和防控是世界性難題。位於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雷擊火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僅去年6月,我們就監測到了3.7萬多次落雷信息,范圍幾乎覆蓋整個大興安嶺地區。”李晨光表示,雖然雷擊頻發,但大興安嶺地區連續13年未發生過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災,這得益於國家林草局“森林雷擊火防控”應急揭榜挂帥項目成果在大興安嶺林區的業務化運行。

  2021年以來,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承擔的國家林草局“森林雷擊火防控”應急揭榜挂帥一期和二期項目,經3年持續攻關,研建了一套先進精准森林雷擊火監測預警防控技術體系,填補了國內森林雷擊火綜合感知領域空白,經過業務化運行,成效顯著。

  “研究成果可實現雷電、氣象、可燃物等雷擊火風險信息同步精准監測、精准預警、精准預報,有效防控雷擊火災害發生。”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明玉介紹,在大興安嶺林區,研究團隊共安裝了19套全波形三維閃電定位儀、8套雷擊火火險監測站、3台大氣電場儀。其中,大氣電場儀首次應用於我國雷擊火的監測預警。

  2022年,大興安嶺森林防火感知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實現“天、空、塔、地”四位一體的預警監測,及時、快速獲取動態信息和關鍵環節,做到火情早發現、早報告。

  “其中,依托‘森林雷擊火防控’項目研發的雷擊火感知系統,實現三維雷電實時監測,第一時間將雷電位置、強度、類型、發生時間推送至各地,同時結合望塔靶向觀測,飛機、無人機定向巡查,一旦發生火情可立即處理。”李晨光介紹。

  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蘭旗卡倫鄉,防火條幅和警示牌隨處可見,鮮艷醒目。“森林防火監控系統的‘眼睛’,實時監測重點林區情況。”圍場縣防火辦副主任王鵬偉介紹,林火視頻監控系統監控范圍達10至20公裡,全縣共有138個監控點位、276個雙目高清攝像頭,通過煙感、溫感實現自動識別報警,靈敏度很高。

  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為森林防火構筑安全屏障。

  為支持重點區域森林草原防火,國家林草局依托東北林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單位,建設森林草原防火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創新聯盟等科技條件支撐平台,持續開展防火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截至2023年年底,共承擔科研項目51個。

  “其中,依托森林防火及裝備國家創新聯盟研發出的‘林火監測預警雙紅外火災探測器’,部署於林下火災高發的點(線)狀區域,安裝於地表以上、樹冠以下的林區可視空間,通過光伏與后備多級儲能供電,利用紅外光譜識別技術,實現全天候林下地表火情監測,成果已成功推廣應用到16個省份。”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統計,國家林草局現有先進森林草原防火成果293項,涵蓋可燃物調控、火災監測、應急通信、防滅火技術和裝備等各方面。

  國家林草局防火司二級巡視員李冬生介紹,將持續提升保障支撐能力,深化林草防火網絡感知系統應用,推進“森林雷擊火防控”項目在雷擊高發區域的部署應用,實現雷擊火感知系統與無人機“察打一體”深度融合,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生態安全。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