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竹之夢(雜記)

葉 梅
2024年05月01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每回到江西資溪,都不由為武夷山脈西麓這片汪洋般的綠色而驚嘆不已。層疊豐饒的蔥綠、嫩綠、墨綠,養就一派水碧山青、浮翠流丹。人在其間,時刻被綠色所環繞,吸納著自然的清香。

  都道是“純淨資溪”,得“純淨”一說並非容易,全靠資溪人對山川林木多年不變的摯愛和呵護。我曾得知,為了護住青山綠水,當地人拒絕了多個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他們懂得發展的前提是大保護,幾代人的堅守換來了今天的綠意盎然。放眼山野,除了蔥蘢的樹木花草,更有大片翠浪翻滾的竹林,它們在科技的加持下,為資溪人編織起了“竹之夢”。

  這個春天,出門在外的資溪人有不少回到家鄉。往日裡,家裡造的小樓大都空著,大門上了鎖,窗戶像沉默的眼睛,代替他們守望著家園。院子背后的竹園,門前的香樟樹、銀杏和山楂卻都耐得住寂寞,無論主人去了何方,它們都忠實地站立著,兀自伸展枝葉,該開花時開花,該結果則結果。有時它們也會將枝條伸向隔壁的院落,向鄰近的樹木和竹林打聲招呼。

  十二萬人的資溪縣,有四萬多人在其他省市做面包,有人評價說這是一項香甜的事業。的確,心靈手巧的資溪人將面包糕點做出了遠近聞名、十分可口的味道。這門手藝是從外地學來的,當年由兩名退伍軍人帶回家鄉,開了一個小面包坊,繼而將手藝一傳十、十傳百。后來,不僅在當地做,在其他省市做,甚至還做到了國外。一代人走向遠方,他們的孩子在異鄉長大,掌握了新的知識和技能,而今陸續踏上了回鄉的路。年輕一代有的子承父業做面包,有的另辟蹊徑創新業,就像他們的父輩一樣,敢問路在何方。

  於是,有了零污染種植養殖,有了別出心裁的鄉間民宿,更有了與竹相關的特色產業……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的資溪,是毛竹的重要產區之一,被稱作“中國特色竹鄉”,遍布山野的毛竹總蓄積量有上億根。如果為資溪的竹海寫一首詩,可以是小橋流水,更可以是大河奔流。那毛竹、慈竹、觀音竹等多達百余種的翠竹,即使是看慣竹林的南方人也未必能認全。

  資溪人對竹的喜愛溢於言表。有一名當地的年輕人小湯,大學畢業來到此地,如今逢人就說竹,說毛竹的生長,最快二十四小時就可達一米半,一月后可達二十米。這是因為毛竹的每一個竹節都有一個居間分生組織,每根竹子有三五十個竹節,就相當於裝了近五十台發動機帶動快速長高。這是多麼神奇的植物啊!

  從古至今,由竹衍生的文化源遠流長,人們對竹的探究從沒有止步。資溪人有了“智匯資溪”的行動,他們思竹養竹,實行竹林地流轉,推進毛竹林科學化、集約化生產,使竹資源培育由“量”向“質”轉變。引進數家竹產業龍頭知名企業,定位打造戶外高性能重組竹集成材基地,資溪初步形成從毛竹下山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詩經》唱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資溪人就是在不斷的切磋琢磨中打造著“竹夢小鎮”。

  走進資溪竹產業科技園,小湯說,這裡是竹的天下。竹的渾身都是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竹的用途開發走向低碳零污染,可分出若干種類。這讓人想起蘇東坡曾經有過的感嘆:“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耶?”蘇東坡的家鄉眉州,也是著名的竹產地。蘇東坡日常的衣、食、住、行,每一處都與竹相伴,難怪他的詩詞中也常有竹的身影。

  在資溪,能見到一叢叢修竹的千變萬化。傳統的竹板烙彩畫、竹花瓶烙彩多次獲全國大獎。“以竹代塑”的倡議和引導已見成效。大量竹制生產生活用品實行“六進工程”,即進景區、民宿、酒店、館所、商超、街區,全縣新建的許多場所都使用竹材料裝修,配備竹辦公家具乃至竹梳子、竹牙刷、竹剃須刀、竹筷、竹吸管,甚至電腦的竹鍵盤、竹鼠標。小湯提起一塊砧板,板上有清晰的竹節紋理,這塊經過處理的家用竹砧板極為堅硬,經得起大廚的妙手刀功。

  野竹自成徑,繞溪十裡余。從大覺山流下的小溪旁,豎著“幽竹紫雲”的木牌,溪畔人家無不倚竹而立。春分過后,勤快的主人紛紛晾晒筍干,午間用臘肉炒了鮮筍,鄰舍間相互將菜碗攢成一桌,就著自釀的米酒,說一番家常。那由筍長成的竹,到了如今,又變為竹板、桌椅和家居生活用品。竹的下腳料還能生產出一種活性炭,可用於淨化空氣。

  這次到資溪,幾乎每天夜裡都能聽到雨聲,但到天快亮時便放晴了。春雨就像調皮的孩童,一時跑近,又一時跑遠,間接響起春雷,那是在黎明將曉的時候,告知春天的來臨。早起的資溪人踏著雨水澆濕的鄉間小道,去往田野、車間或作坊。那一幢幢小樓的窗戶敞開著,就像睜大的眼睛,歡悅而又充盈。主人回鄉,鄉間的一切便活了起來。

  臨走的那天,當地朋友還要帶我去看一棵特別的竹。我看時間不早了,怕誤了火車,他卻一再堅持。我索性隨他去了大覺溪旁的排上村。田裡,一些穿著膠靴的村民正在栽種新品種的玉米苗,村頭一棵高大的楓楊樹,樹身挂滿了細藤,樹下有冒出的尖筍,卻沒有見到竹。朋友笑指樹說,你抬頭看。

  這一看,令我驚詫萬分。原來這棵粗壯的、枝葉繁茂的百年老樹的樹心是空的。它的枝干是從那半尺余厚的樹皮上再生的,而空洞的樹心裡竟然伸展出一棵秀勁挺拔的毛竹,與老樹融為一體,果真是應了那句“胸有成竹”。不覺揣摩,那竹根在地下默默地掘進,自會遇到百般攔阻,但它巧妙地擇地而行,與這楓楊樹根交織會合,長成了一道奇觀。資溪人的竹之夢,也正如春雨催發的春筍,在人們的努力中卓然生長。

(責編:羅娜、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