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江西丨半徑6公裡,抵達、再出發!
航拍鏡頭下的姚灣綜合碼頭。該碼頭是全國一次性批復泊位最多、岸線最長的內河港口碼頭,為南昌腹地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有效助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5月30日早上7點,從上海寶山碼頭發出的鋼卷順利抵達江西省南昌縣姚灣綜合碼頭,吊機司機萬磊戴上安全帽,登上了離地35米高的吊機駕駛室,開始一天的吊裝作業。
“今天要裝完1100噸鋼卷,廠家那邊等著用。”萬磊一邊操作手柄,一邊透過駕駛室的透明玻璃向下觀察。半分鐘左右的時間,一圈鋼卷便從船艙裡抬起,隨后降落在貨車上。
“相較於陸運,水運的成本更低。南昌縣汽車產業所需的鋼材都是經過這個碼頭運抵。”南昌水投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斌鵬告訴記者,姚灣綜合碼頭裝卸貨物以礦石、鋼材等散雜貨為主,最忙的時候8台吊機同時工作。
上午11點半,地面工作人員雙手五指伸開,在額前交叉。“這是結束指令。”李斌鵬介紹說。
伴隨著吊機的關閉聲,萬磊緩緩從駕駛室裡走出來。與此同時,最后一輛貨車也從碼頭出發,將鋼卷運往10公裡外的小藍經開區。
“貨到了,開門。”11點55分,一輛輛貨車駛入位於小藍經開區的南昌寶江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待車輛停穩后,整車的鋼卷被依次卸下,送往生產車間。
“我們主要是將這些鋼卷裁剪成所需要的規格,然后進行打包,運往江鈴汽車廠,交由他們進行汽車外殼部件的制作。”南昌寶江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倉庫有一批貨正准備發車。
跟隨物流車的“步伐”,大約行駛2公裡,記者來到了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富山工廠。
在偌大的生產車間內,機械臂翻轉揮舞、AGV小車來回穿梭,各條生產線運行井然有序。一會兒的功夫,一塊塊鋼板就“變身”成為車門、車引擎蓋、車框……“經過‘沖焊涂總’四道工序后,一輛車的外殼就生產完成了。”江鈴汽車富山工廠黨委副書記余麗華介紹說。
“從車身的標簽就可以區分是出口到哪個國家,整車下線后,我們將通過南昌國際陸港運往上海或者廣州,再經海運發往各個國家。”余麗華說,目前出口主要以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家居多。
南昌國際陸港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該國際陸港已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5月31日15點30分,在距離江鈴汽車富山工廠6公裡外的南昌國際陸港,一聲汽笛劃破天際,滿載28個江鈴汽車整車集裝箱的列車緩緩駛出,“由陸轉海”,去往遙遠的沙特達曼。沿著鐵路線,越來越多“江西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如果以姚灣綜合碼頭和南昌國際陸港為中心畫一個圓,那麼在這半徑6公裡之內,南昌縣就可以實現水路、陸路的無縫對接。”南昌縣縣長賈彧超介紹道,“兩港的建設,將助力南昌縣從內陸腹地成為開放前沿,牽手世界,迸發發展新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