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鷹潭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上清鎮護林員肖冬樣——
用愛守護 用心記錄(追夢路上)

肖冬樣在拍攝中華秋沙鴨。本報記者 周 歡攝
清晨,一場雨后,江西省鷹潭市上清國家森林公園,天空澄澈如洗,靜謐的瀘溪河蜿蜒流淌在群山之間,水光瀲灩,細波如鱗。對岸的山巔,雲霧絲絲縷縷,氤氳繚繞,山色空蒙,如詩如畫。
身處其間的老肖卻無暇欣賞——隻見他小心翼翼地放穩三腳架,架上相機,“瞄准”水面上正在嬉戲的兩隻中華秋沙鴨,嚴陣以待。“扑棱扑棱”“咔嚓咔嚓”……鴨子扇動翅膀,霎時起飛,老肖迅速按下快門,捕捉這美好的瞬間。
細長的紅鴨嘴,厚實的黑羽冠,黑白相間的鱗紋羽毛,展翅起飛瞬間,腿腳劃過水面,激起陣陣水花……“這鴨子,很怕人,要想拍到好照片,一定得先隱蔽好,靜候時機。這張就不錯,有美感又有動感。”老肖端起相機,得意地向記者展示剛剛抓拍的照片。
老肖名叫肖冬樣,今年56歲的他,2004年起就在鷹潭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上清鎮做護林員。2007年,瀘溪河上清河段首次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風景區因此劃定了1800公頃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責任心強的老肖則被分派到保護區,專門巡護中華秋沙鴨。起初,他心裡直打鼓:“這麼珍貴的動物,該怎麼巡護?”
接手半個月后,老肖卻愛上了這份工作,“第一次從專家的專業觀鳥鏡裡清晰地看到中華秋沙鴨,那是真漂亮啊!”此后的每個春夏秋冬,老肖守護著中華秋沙鴨,瀘溪河密林裡一條5公裡長的小路,記錄下老肖多年來的巡護時光。
說是“路”,實際是一條崎嶇難走的小徑:路面凹凸、濕滑,兩側的河道與高坡岩壁間最狹窄處僅能放下一隻腳。記者隨老肖從進山口走到第一個觀鴨點,一路步步驚心,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老肖卻步履輕快,他告訴記者,平常他一個人走隻要8分鐘。一天下來,老肖通常要來回走十幾公裡,巡遍沿途數十個觀鴨點。
“早上隱約能看到大山輪廓的時候,鴨子就到河邊了,我要趕在這之前到山裡。”起床得比鴨子早,歸來要比鴨子晚,“不光是巡護,還要摸清鴨子的分布和生活習性。看看哪個地方有新鮮的糞便,觀察鴨子從哪個方向游過來,就能判斷鴨子晚上睡在哪、主要生活在哪個區域,讓保護工作更有的放矢。”
巡護閑暇之余,老肖靠望遠鏡細細觀察鴨子,村裡人卻難睹鴨子真容。“拍下來!”村民的玩笑啟發了老肖,2012年,他自掏腰包,買攝影器材,自學拍鴨子。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中,老肖的攝影技術漸漸精進。12年來,老肖拍壞了6台相機,飛壞了2架無人機,保存了20多萬張珍貴照片和3萬GB視頻資料。
這些照片和視頻,起到了遠超老肖想象的作用——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收到老肖拍攝的照片視頻和觀測記錄,據此研究分析中華秋沙鴨生活習性、覓食行為、棲息地利用、種群動態等,得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和保護中華秋沙鴨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最美護林員”……老肖獲得的這些榮譽,來自熱愛與堅持。老肖說,這些年保護區的生態越來越好,中華秋沙鴨也多了。去年12月一次拍到57隻中華秋沙鴨,讓他欣喜不已,“看著鴨子、聽著水聲,每天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我很知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