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大學畢業后回到山村,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大山
帶著山貨上直播(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張衛(左)、張亮兩兄弟正在直播帶貨,推介家鄉的土特產。本報記者 朱 磊攝
核心閱讀
張衛和張亮是江西省樂安縣谷崗鄉凹下村人。2013年,張衛決定辭職回鄉養羊。在哥哥的帶動下,張亮也加入其中。經歷過創業的挫折,摔倒了又起來接著干,開拓羊奶市場,開展網上直播,事業越做越大,帶動了不少當地村民就業增收。近年來,更多像張衛張亮兩兄弟一樣的年輕人,也陸續開始返鄉。養石蛙、種水稻、養牛……新農人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大山。
清晨一場細雨,讓滿山的修篁綠樹,更顯蔥郁。漲水的小溪歡快地流淌,鳥鳴不絕於耳。此時,江西省樂安縣谷崗鄉凹下村村民張衛和張亮兩兄弟正在羊舍裡忙活,喂飼料、擠奶,“咩咩”的羊叫聲熱鬧起來。
在凹下村,村民們聊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兄弟,大學畢業走出大山,不在城市掙高薪,卻回到老家養奶羊。兩兄弟胸中,裝著一個以產業振興家鄉的夢想。
一個人的回鄉路
凹下村黨支部書記余國興還記得2013年張衛找到自己時的情形。
“叔,我想回家來養羊。”余國興以為張衛在跟自己開玩笑,可看著他一臉堅定的神情,余國興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認真的。
“你得想好了,你可是村子裡第一個大學生,村裡人怎麼看?而且養羊首先得懂技術。”對著這個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余國興語重心長。
“技術可以去學,您看看咱們村,山好水好特產豐富,可沒有渠道,好東西賣不出去,村裡人出去務工一天賺不到多少錢。”張衛說。
余國興沉默許久,斬釘截鐵地說:“隻要你回來,我們就全力支持你!”
那時的張衛,從江西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后,已經在廈門一家有名的服裝廠當上了設計總監,月薪近2萬元。老板聽了張衛辭職的緣由,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是不解。
“供你吃用讀書,你要回來養羊?”家裡人同樣不理解,但卻深知,自己的孩子從小有主見,隻能勉強同意。
就這樣,揣著自己掙來的40多萬元,張衛開始了自己的鄉村創業之路。
凹下村地處江西中部山區,草場茂盛,山間流水清澈,很適合山羊養殖。黑山羊肉質鮮嫩,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張衛第一步先養起了黑山羊。
通過網絡聯系到賣家,張衛買回30多頭種羊,沒想到買到了病羊,回到家就沒了一大半。那幾天,張衛吃不下、睡不著,眼睜睜看著種羊倒在地上。
聽到消息的余國興趕到羊舍,看著消瘦的張衛,心裡不是滋味,當初自己支持人家創業,如今剛一起步就摔一跤,怎麼辦?
余國興和張衛仔細分析,首先要保証羊的存活率,再去考慮發展,他們從縣農業局請來獸醫蔡響平當養殖顧問,定期上門提供服務。同時,余國興還跑到樂安縣農業局,請當地提供技術支持,並從谷崗鄉拉來了20萬元免息擔保貸款。
讓余國興欣慰的是,張衛面對失敗沒有氣餒,一方面通過專家答疑解惑,一方面不斷從養殖黑山羊的商戶那裡取經。“周邊隻要是養殖黑山羊的,我基本上都拜訪過。”張衛坦言。
直到2016年黑山羊全部清欄,張衛的羊舍裡已經繁育的300多頭羊,給了他繼續創業足夠的信心。
兩兄弟的產業夢
山坡上,張衛開始做一場慢直播。
沒有背景音樂,沒有主持人帶貨時那急吼吼的腔調,遠方雲霧繚繞的山脈,近處綠油油的草地,凹下村的自然風光在鏡頭裡展示無遺,成群的奶山羊吃草休息,張衛戴著草帽跟在羊身后,悠閑自在。
鏡頭后面,弟弟張亮一邊調整拍攝角度,一邊不停地回答觀眾的提問。點贊、下單的提示聲不斷。
2016年,張衛在福建的朋友處考察黑山羊技術時,無意中發現了奶山羊的養殖商機。朋友給他算了筆賬,“現在大家都喜歡健康飲食,山羊奶更符合市場需求,一天一隻羊產奶4斤左右,每斤20元,一天就能帶來100元的收入。”
有了第一次創業的經驗,張衛從陝西富平縣買了兩批種羊,經過良種繁育,迅速將奶山羊增繁到100頭。就這樣,張衛的第二次創業開始了。
2017年,在海南大學學習農業的弟弟,在和哥哥商量后,也辭去了種業公司的工作,回到凹下村。對於兄弟倆的選擇,家人們哭笑不得,卻又有些期盼,畢竟,兩個大學生抱團干,這在凹下村從沒有過,“也許真能讓這倆娃干出點啥來。”
“先將凹下村的好生態變成好產品,將來再推廣規模有機農業!凹下村一定會富起來!”有著豐富的農業知識,張亮的視野更加開闊。
為了開拓羊奶市場,張衛在弟弟的建議下,一方面開始進行網上直播,一方面走進崇仁縣的各個社區,免費贈奶,吸引客戶。
“你們這羊奶真有說得這麼好?”“你們家羊長什麼樣,怎麼喂的?”……
面對社區客戶的問題,張亮獨辟蹊徑,每次去推銷羊奶,便拉一頭奶羊挂上二維碼,奶羊性格溫順,孩子們特別喜歡,不少小區居民紛紛掃碼加上微信,這樣便成了忠實客戶。
說起來挺有意思,學設計的哥哥想方設法干農業,學農業的弟弟一畢業就開始做市場營銷。不過,正是這種組合,讓兩兄弟的產品闖出了市場。
打開微信群,客戶的問題五花八門,張衛和張亮耐心解釋,做好售后服務,如今,他們的羊奶已經有了2萬多固定客戶,每年利潤增長超過50%,去年銷售收入達到600多萬元。2020年,撫州市農業農村局貼息32萬元貸款,幫助張衛張亮的奶羊繁育擴充到了二期,奶羊存欄量300多頭,日產奶300多斤。
“做健康、好吃的農產品。”兩兄弟給自己的家庭農場定下目標,取名叫“有羊青年家庭農場”。
從2019年開始,“有羊青年家庭農場”便開始招用凹下村村民,村裡的老人婦女,隻要能干活,都能有一份收入,擠奶、喂飼料、種植牧草,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兩兄弟還告訴我們怎麼才能種好地。”村民賴菊蘭正在地裡收割牧草,“羊糞做底肥,不用化肥,草還長得更好。”
張衛、張亮兩兄弟振興家鄉的美好願景,在產業的帶動下,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帶著大家一起富
2019年,“有羊青年”在淘寶上開起了網店,主要賣新鮮羊奶,其次是鮮嫩羊肉,主打“原生態”“無添加”,客戶越來越穩定。
去年7月的一天,余國興找上門來問道:“村裡的土雞能不能幫大家銷售一下?”
張亮懷著嘗試的想法,在客戶群裡問了一句。沒想到,4000多隻雞供不應求,不斷有客戶下單。這不僅讓兩兄弟感受到客戶的信任,也讓他們看到幫助村裡更多農產品走出去的可能性。
張亮專門在網店中開辟出了羊奶、羊肉之外的農產品銷售專區。凹下村的大米、土雞、土豆等,全成了網店裡的搶手貨。兩兄弟名氣漸響,不僅本村的農產品銷售不用愁,周邊村子也找上門來。
不久前,附近的招攜鎮羊肚菌滯銷,希望谷崗鄉能幫忙解決一部分銷量。於是,張衛、張亮在網上發布了售賣公告,並趕到招攜鎮,現場把控羊肚菌質量,收購的80萬元羊肚菌,半年不到便銷售一空,解了農民燃眉之急。
張衛和張亮商量,干脆帶著村民種好菜。這幾年,兩人嘗試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種植有機玉米、有機飼草、有機土豆,肥料就用農場的羊糞,不僅解決了土地拋荒等問題,還帶著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近年來,一些像張衛張亮兩兄弟一樣的年輕人,看到他們的創業經歷后,也陸續開始返鄉。養石蛙、種水稻、養牛……他們的思路、見識和勇氣,正在幫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大山。
去年,洪門自然村80后青年余小輝,看了兩兄弟的奶羊產業后,萌生回鄉創業養土黃牛的想法。余小輝找到張衛,上門交流,張衛也傾囊相授,如何進行冬季黑麥草種植,如何准備青儲,如何保証牛肉品質……臨走時,張衛說:“青年人回鄉創業,正是時候。”如今,余小輝的黃牛已經存欄100多頭。
如何將這些年輕人團結起來,做更大的嘗試,張衛和張亮想了很久,提出打造一個共同平台的思路。
“整合青年力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我們當然大力支持!”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肖志華說。
2023年,當地政府融資200萬元,在凹下村建立的“有羊青年”電商館正式挂牌。“看,一樓是冷庫和消毒殺菌車間,二樓是直播間和農產品展示館,既搞銷售又做培訓。”張衛說。如今,電商館落成,張衛又開始琢磨,用自己的設計專長,為大家的農產品設計一款統一商標。
今年開春,張衛張亮積極動員全鄉農戶種植有機優質稻,農場提供種源並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全鄉簽約種植面積近2000畝。“好山好水種出的有機優質稻,我有信心把它賣出去,更有信心帶著大家一起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