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贛南的圍屋(大地風華)

朝 顏
2024年06月22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最早見識到圍屋,是在小學校園附近的一個村庄裡。嚴嚴實實的圍牆阻隔了外人的視線,將若干戶人家的生活完整地包裹其中。偶爾,可看見若隱若現的炊煙,聽到斷斷續續的雞鳴狗吠聲。聽父親說,那圍牆是土夯的,極其厚實,曾經起著重要的防御作用。

  長大后,緣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我踏訪過眾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圍屋,最令我震撼的當數位於江西贛州龍南市關西鎮新圍村的關西新圍。它以森嚴的壁壘、精美的結構、精湛的工藝和完備的功能,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

  要在贛南尋覓圍屋,最繞不開的就是龍南。龍南境內山脈眾多、河流密織,大大小小的村落繁衍於山水之間。明清時期,龍南客家人以宗族為單位,在縱橫交錯的山坳之間建起圍屋這一家園。在現存的六百余座贛南圍屋中,龍南佔了一半,並且以客家方形圍屋最具代表性。

  我來到關西新圍的時候,恰逢初夏時節,水田裡閃爍著粼粼波光。穿過廣袤的田疇,關西新圍就這樣突兀地撞入眼帘。氣勢宏偉的整座圍屋坐北朝南,方方正正。主體建筑五組排列,對稱分置十八廳。站在圍屋的中軸線上看,左右兩邊的面積、單元和構造完全對稱。圍屋內部,廊、牆、甬道相連,交通復雜,但序列分明。院落、天井、廳堂等,形成豐富的層次,分割出多樣的空間。

  走進關西新圍,若沒有向導的引領,很容易迷失方向。據圍屋主人的后人介紹,這座圍屋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歷時二十九年才建成。漫步圍屋,隨處可見精美的雕刻藝術。正廳大門前是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大廳的石墩上,皆刻著匠心獨運的圖案或文字。廳堂偏院及廂房,則鑲嵌有龍、虎、麒麟、鳳凰等木雕,造型生動。

  深入關西新圍,不能不被它那周密的防御系統所震撼。圍屋四周建有九米高、兩米厚的堅固圍牆。東西兩座大門各有三層防御系統,門的外層鑲著厚厚的鐵板。門后兩側,設計有五個巨大的凹槽。每當門戶緊閉時,五根粗大的杠子橫穿大門,嵌進凹槽,任千鈞之力也無法撞開。門的上方還裝有千斤閘門,閘門設計有滴水漏,可防火攻。

  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十五米高的炮樓。射擊孔均勻地分布在炮樓牆體中間,從孔內可以全方位觀察外部環境。炮架與槍口平日可做通風氣窗,一旦遇到突發情況,還可與不遠處的老圍呼應。又有密布的水池、水井,保証圍屋不受火災之困。幾百年過去,無論春夏秋冬,關西新圍兀自巋然不動。

  贛南的圍屋大多與關西新圍一樣,既是家園,又是祠堂,也是堡壘。圍屋內,房間眾多,功能分明,生活設施齊全,同宗同脈的人聚族而居,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小社會。

  近二十年來,曾經在圍屋裡繁衍生息的人們陸續搬離。如今,散落在贛南的圍屋幾乎都空了下來,正在一天天老去。如何守護這一建筑藝術的瑰寶、不可復制的文化遺產,成為人們需要思考的課題。

  2012年11月,以龍南圍屋為主體的贛南圍屋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4年11月,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3月,贛州市通過了《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一個個時間節點,描繪出一幅充滿希望的圖景——贛南圍屋將以更為珍貴的方式繼續存留於世。

  若不是見到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傳承人鐘彥鵬,我還不知道,那座令人贊嘆不已的關西新圍,也經歷過一番艱苦的修復。而修復人正是鐘彥鵬和他的團隊。

  自十六歲開始學習傳統木工技藝,鐘彥鵬就一直在圍屋修繕這一行當裡摸爬滾打,迄今已有五十多年。他深深懂得圍屋的珍貴和前人智慧的深邃,持守著一份文物修復的固執理念:圍屋隻能修舊如舊。一切,都來自師傅們一代代的手口相傳。尺寸,不可更改﹔配方,要按照先人傳下來的﹔材料、數據和比例,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力學原理、工藝講究、工匠精神……就蘊含在這一項項傳承中。

  於是,當贛南圍屋的大門重新向世人打開,今天的我們,依然能欣賞到沉澱了幾百年的建筑和人文之美。龍南燕翼圍、烏石圍、西昌圍,全南雅鳳圍、福星圍,定南明遠第圍、車步虎形圍……一座座圍屋被精心修復后,或成為民俗博物館,或作為旅游景點,或開發成鄉村民宿,吸引著人們去聆聽歷史的悠遠回聲。

  去贛南看圍屋。總有一些事物,會在時間潛藏的變化之中,散發出恆久的光芒。

(責編:羅娜、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