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參保群眾買得到、用得上、報得了——
江西省打通“國談藥”落地堵點

“國談藥”是指協議期內國家醫保談判藥品,也就是醫保部門與藥品生產企業進行價格談判,並被納入醫保目錄報銷的藥品,其特點是降價幅度大、臨床必需、療效確切。7月9日,記者從省醫療保障局獲悉,為了盡早、盡快讓“國談藥”惠及廣大參保群眾,讓群眾“買得到、用得上、報得了”,我省通過暢通“國談藥”等創新藥挂網採購、優化完善“雙通道”藥品管理機制、將“國談藥”不納入相關考評指標、對“雙通道”藥品實行單行支付管理等舉措,全力打通“國談藥”落地堵點。
負擔輕了,患者不再“望藥興嘆”
患者能夠用得上藥、用得起藥,才能完成診療的完整閉環,醫保改革成為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晏先生是上高縣人,今年2月,他被確診患上了惡性淋巴瘤,治療該病有一種特效藥,叫澤布替尼膠囊。
“以前該藥的價格每瓶需要1萬多元,納入‘國談藥’之后降價過半,還可以醫保報銷,個人負擔大大降低。”晏先生說,澤布替尼膠囊大幅降價,不僅減輕了看病就醫的負擔,更增強了他戰勝病魔的信心。
省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現行醫保藥品目錄協議期內的“國談藥”有430種,涵蓋腫瘤、高血壓、糖尿病以及罕見病用藥等多個治療領域。近年來,醫保部門發揮戰略性購買和量價挂鉤的規模優勢,代表廣大參保人員與醫藥企業談判,確定合理的醫保支付價格,大大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尤其對於一些罕見病患者而言,相較過去的無藥可用或用不起高價藥的情況,如今,隨著談判降價疊加醫保報銷政策在我省落地執行,他們看病就醫的負擔大幅減輕。
我省為保障參保群眾及時用上“國談藥”,還推出“雙通道”管理機制。這是醫保、醫療、醫藥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助力“國談藥”落地的實招之一。“雙通道”就是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通道,滿足“國談藥”供應保障需求。患者不僅可在醫院用藥,還可去定點藥店買藥,享受和在醫院同等的醫保統籌待遇。此舉極大提升了患者用藥可及性,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就醫購藥的需求。
應配盡配,“國談藥”不納入藥佔比考核
醫療機構是“國談藥”使用的主陣地。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奧布替尼片、澤布替尼膠囊、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膠囊、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國談藥”曾因藥佔比考核等原因,一度出現“難”進醫院的情況。
記者從省醫療保障局了解到,為破解這一痛點,今年4月,省醫療保障局、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持續做好國家醫保談判藥品落地執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我省各級醫療保障部門對“國談藥”實行單列預算管理,對“雙通道”藥品實行單行支付,不將“國談藥”納入醫療機構醫保總額預算范圍﹔不將“國談藥”納入病組(病種)計算范圍,已納入計算范圍的,要及時根據“國談藥”實際使用情況合理調整該病組(病種)的權重(病種分值)。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對醫療機構“國談藥”用藥品種不設數量限制或在考核時將“國談藥”不納入藥品品種數量限制考核指標范圍﹔不將“國談藥”納入醫療機構藥佔比以及品規限制、國家基本藥物採購金額佔比、次均費用等考核指標范圍。
省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處四級調研員張萍介紹,醫保和衛健部門將“國談藥”落地情況納入對醫院的考核﹔為了進一步促進“國談藥”在我省各級醫療機構落地使用,我省明確醫療機構要在新版醫保藥品目錄公布執行3個月之內,召開專題藥事會,實現“國談藥”應採盡採、應配盡配﹔對於暫時無法納入本醫療機構藥品供應目錄,但臨床確實有需求的“國談藥”,要求建立綠色通道,納入臨時採購范圍,保障患者用藥需求。
據悉,參保群眾在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江西省醫保局微信公眾號點擊“微服務”,進入“國談藥”配備機構查詢,就可搜索相關藥品在我省定點醫藥機構的配備情況及醫保支付標准等,實現明白購藥。(記者 洪懷峰攝 實習生 肖 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