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銀發一族”樂享好“食”光
——來自江西省部分老年助餐點的調查
開篇語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朴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充分展現我省2024年民生實事實施情況,本報記者自7月起採取抽樣調查方式,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深入基層一線進行採訪,既報道政策實施中的亮點與成果,又反映遇到的堵點難點痛點以及各地的破解之道,推動民生實事取得實績實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請關注。
“隻要8元就能吃到自助餐,十幾道菜吃到飽,每天還不重樣,既方便又實惠。”近日,南昌高新區御水園社區89歲獨居老人李允武笑著告訴記者,他是社區幸福食堂的常客,每天11時30分左右便會來到食堂,享受幸福“食”光。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846.90萬人,佔18.7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608.85萬人,佔13.49%。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一日三餐,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看似簡單的吃飯問題,實際上成為許多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難題。去年,民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提出,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對老年助餐服務工作高度重視,在探索試點符合江西實際的助餐服務模式基礎上,今年首次將老年助餐服務點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實事,全省將新增300個以上城市老年助餐點,並建立績效評估機制。
老年助餐點如何讓“銀發一族”樂享好“食”光,吃出“幸福味”?記者近期深入南昌、新余等地採訪,實地感受老年人從“吃飯難”向“食無憂”的轉變。
“養老”變“享老”
烤鴨、手撕雞、肉末茄子……7月15日11時,南昌高新區御水園社區的幸福食堂已經排起了長隊。便宜、量大、新鮮、管飽,幸福食堂很快就成了周邊老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每日客流量接近400人次。談起幸福食堂的建設,御水園社區黨委書記胡燕說:“我們小區老人比較多,有的老人一個人做飯嫌麻煩,可能做一頓飯需要吃好幾天,對身體也不好。”
讓老年人在家門口方便就餐,已成高頻民生剛需。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今年3月4日,我省11部門聯合印發《江西省加快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積極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截至6月底,全省建成城市老年助餐點1898個﹔持續提供助餐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一老一小幸福院”等5902個。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結構變化,高齡、失能、獨居、留守老年人數量有所增長,部分老年人出門就餐成為一道現實難題。而送餐上門服務,正是解決他們吃飯問題“最后一公裡”的有效途徑,讓老人們能夠在家中安心“等著飯來”。
“我在城裡上班,每天回到家已經很晚。”新余高新區水西鎮簡家村村民黃火根告訴記者,三年前,他87歲的母親因為傷病,連走出家門都困難,更別提自己做飯了。“如果沒有上門助餐服務,母親的三餐都成問題。”黃火根眼中滿是感激。
不光是解決吃飯問題,助餐點的建立還讓老人有了“飯搭子”。7月12日上午,新余高新區水西鎮簡家村頤養之家內,二胡聲在空中飄揚,老人們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有了助餐點,不光解決了吃飯問題,還能和大家一起聊天,如果誰沒來吃飯,我們還會去看看是否身體不適。”廖金英老人說。隨著師傅的一聲“開飯”,老人們圍坐在干淨整潔的餐桌旁,邊吃邊聊,氣氛融洽。
“眾口難調”,一向是餐飲的普遍性問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吃得飽的基礎上,老年助餐服務也要從“有沒有”向“好不好”提升,盡量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就餐需求。“目前餐品味道都很好,如果飯菜能夠再軟一些就更好,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安義縣龍津鎮余家村村民張走根表示。大多數老人因飲食習慣或身體原因,對飯菜要求低鹽、少油、少糖,但也有部分老人喜歡辣一點、口味重一點。部分老人認為老年食堂菜譜單一,菜品更換頻率低,時間一長就吃膩了。
老年助餐,不光要吃得好,還要推得開。為了讓老年人便捷享受助餐服務,我省在南昌市試點,推出社保卡“一卡通”智慧就餐服務。通過整合社保卡實名認証和金融支付功能,老年人在指定助餐點刷卡就餐可以享受優惠,無須攜帶現金或銀行卡,進一步推動社保卡在民政養老領域“一卡通用”。截至目前,該市已實現了80家老年人助餐點開展社保卡支付餐費服務。
但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目前社保卡支付的比例仍然相對較低。多家食堂的負責人表示,現金支付仍然佔支付方式的九成以上。“每天攜帶社保卡存在丟失的風險,特別是對於那些社保卡和工資卡為同一張卡的老人來說,他們對支付安全持懷疑態度。”江西幸翔福源社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小紅說。除此之外,系統刷卡時間較長導致飯點排隊,也是影響老人使用社保卡意願的原因之一。
“多元”但求“可持續”
要讓老年人吃出幸福感,更要讓這份幸福感“細水長流”。以解決老年人“吃飯難”為重點,我省提供多種助餐服務模式。目前以三種運營模式為主:一是社區食堂自營型,二是社會餐飲助力型,三是專業機構承運型。
“老年助餐服務的重點和難點是可持續運營。一直以來,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簡單追求覆蓋率,統籌利用好各類資源,實現共建共享。”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任新華說。
“中央廚房+助餐點”模式,就是我省因地施策的生動實踐。7月16日中午,安義縣東門社區的配餐中心內,送餐員在打菜窗口有序排隊打菜,將一份份飯菜裝入配送箱。“我們也曾在一些助餐點建設了廚房,但發現成本過高,就餐人數較少。現在我們縮減廚房數量改成了配送制,飯菜的品質沒變,運營難度也下降了,雙贏!”餐廳負責人馮眉說。該配餐中心負責周圍15個助餐點的配送服務。截至目前,全省依托社會餐飲企業或中央廚房等開展助餐服務182家,利用養老機構、社會力量配送餐136家。
“真的能長期運營下去嗎?”“可以!”採訪過程中,對記者提出的這個疑問,幾家城市食堂的負責人均給了肯定的答復。
10元的定價是怎麼來的?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多數第三方運營商為了實現最低成本,既是供貨商又是採購商,利用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服務、保証質量。有的餐飲管理公司在多個省份開展了社區食堂業務,將先進經驗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助推食堂更加便民、惠民、利民。
此外,不少企業在壓縮配送成本上,也想了不少辦法。在南昌市青雲譜區洪光社區的幸福食堂,志願者15分鐘就能把他負責的周邊小區內老年人的餐盒送完。送餐結束就可以在食堂免費用餐。“志願者非常積極,既方便了老人,也解決了自己的就餐問題。”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毛雪清說。
當然“10元吃飽”的背后,離不開政府補貼的“兜底”。“我們在租金、水電氣等方面提供優惠支持,餐廳則為社區提供老年助餐服務。”毛雪清說。幸福食堂的場地原來是社區的閑置資產,現在免費供社會餐飲企業使用。
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三級主任科員黃瑞雲說:“2024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用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補助資金達5.58億元。其中,5000萬元專項用於老年人用餐補助,5000萬元用於‘一老一小幸福院’(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建設。同時,要求各級財政按支出責任落實資金。各地按照3萬至10萬元的標准給予一次性建設獎補,根據用餐人數、運營情況等給予運營補助。”以南昌市城市助餐服務政策為例,80歲以上老人早餐補貼2元,中餐或晚餐補貼4元,特困、失獨、低保、失能老人和勞模等五類老人享受同等政策,符合條件的老人進入食堂用餐可享受優惠。
相較於城市助餐點用餐的老年人,鄉村老年人高齡、失獨、空巢、孤寡的偏多,且消費水平低、人員相對固定。鄉村的老年助餐點大多以村民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形式運維,每人每月費用在300至500元之間。此外,農村老年人助餐點大多依托“一老一小幸福院”和頤養之家運行,運營模式也以村兩委自行運營為主。
為了防止過度福利化,我省堅持有償服務,強化家庭責任落實,明確老年人自繳比例原則上不得低於用餐成本的50%。“秉持‘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元運營籌資機制,堅決不搞‘免費餐’、不搞相互攀比。”任新華說。
“輸血”更需“造血”
公益是老年助餐服務的底色,與社會化餐飲最顯著的不同處就是“微利惠民”。但這也導致其盈利方向不夠清晰,加之部分點位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還不夠健全、客流不穩定等因素影響,部分助餐機構面臨經營困境。
“隻要能維持收支持平,就達到了我的目標。”南昌客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國鋒說。目前,南昌市有6家中央廚房式助老食堂由南昌客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運營,每家中心都配有售餐窗口、用餐區等場地設施,同時還為22家老年助餐點提供配餐服務,平均每個食堂每天用餐人數超900人次。“如果食堂依靠政府補貼才能生存,那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現在正在探索更多的盈利項目。”王國鋒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許多第三方運營商並非僅運營助老食堂一個項目。據王國鋒介紹,老年助餐服務是打響口碑、打造品牌的引流項目。“每位60歲以上老人隻需充值成為會員,就可以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再享受每餐九折的優惠,同時還能以優惠價格購買各種養老服務包,比如送餐服務、家政清掃、保健康復等。隻要其他服務能夠盈利,就能持續運營下去。”他說。
事實上,即便引入社會力量,由專業機構按商業模式運營,還有政府補貼加持,老年助餐服務目前仍面臨著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的經營困難。寧波茗山家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安義分公司承包了安義縣內包括東門社區在內的多個助餐點的運營服務,目前仍然處於勉強維持的狀態。“現在的廚房和配菜台較為狹窄,擴大場地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但從現在的盈利狀況看,我們對成本投入有所猶豫。”馮眉坦言。
安義縣龍津鎮民政所所長蔡虹表示,全面鋪開助老食堂並確保長效運行,需要堅持市場化和公益性相結合,村鎮人手少、事情多、經費有限,不可能長期以低收費、純公益的方式來提供老年助餐服務。
面對各地群眾收入水平、市場發育程度各有差異的實際情況,怎麼辦?
老年食堂要實現自我造血,從“老齡”到“全齡”是一個路徑。洪光社區幸福食堂試運營一個多月來,不僅深受老年人的喜愛,還成功吸引了周邊眾多年輕上班族的光顧,甚至在周末時常有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就餐。“老年人和社區居民比例大概是各佔一半,食堂通過保持對普通消費者的微利經營,來支撐老年人的用餐成本。”食堂負責人鐘榮康說。
“相對於二三十元的外賣,種類豐富、營養衛生的社區食堂更加吸引我。”洪光社區居民諶慧說。多位助餐點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更多的年輕人來吃老年食堂是好事。
老年助餐服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也是一項正在探索解決的民生難事,如何進一步提升其滿意度,江西正探索前行。(全媒體記者 黎軍 殷琪惠)
● 他山之石
隨著老年人口規模擴大,助餐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支持居家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
在全國范圍內,許多地區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創新經驗,值得我省借鑒與學習。以上海市鬆江區為例,部分食堂與“餓了麼”平台合作,年滿60周歲以上的上海市戶籍老年人,可向居委會提出申請,確認符合申請條件就能開通助餐配送。同時,開通以后每天還會有專享的“助餐紅包”自動發放到綁定的平台賬號,可用於減免社區食堂的訂餐費用,老人在“餓了麼”App上輕輕一點,一頓健康可口的飯菜便能送上門。
江蘇省無錫市則推出智慧助餐服務,依托“錫心醫養”呼叫服務中心平台,加強數據採集整合與共享,及時更新老年助餐服務電子地圖,並動態維護助餐中心(點)相關信息,實現助餐點位查詢、政策咨詢、服務預約“一鍵可達”。此外,老年人還可以通過刷臉的方式完成選餐與結算,並定期收到個人營養分析飲食報告,真正實現了智慧化、個性化的助餐服務。
● 專家觀點
加強老年助餐監管
提升服務滿意度
江西財經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唐 斌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老齡化、少子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趨勢日趨明顯,高齡、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逐年增多,不少老年人面臨“做飯愁”“吃飯難”等難題,對老年助餐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為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滿意度,並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更好地普及與推廣,我省應著重加強老年助餐服務的質量監管。具體而言,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規范老年助餐點的建設標准,統一其標識樣式,並在顯著位置公示食品經營許可証、價格收費以及服務投訴電話等關鍵信息,以便老年人進行監督。
其次,要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從食品原料的採購、餐具的消毒、食品的留樣等多個環節嚴格把控質量關,鼓勵通過“明廚亮灶”等方式,提升食品安全的透明度。
再者,應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需求,合理搭配食材,提供更為科學、適合的食譜,確保老年人吃得放心,滿足他們的健康需求。
最后,要強化評估結果的應用,建立嚴格的退出機制和黑名單制度,確保助餐點的服務質量和安全標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