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江西廣昌:生態石蛙養殖“跳”出致富新路

2024年08月16日15:00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日前,走進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尖峰鄉觀前村鎬成石蛙生態養殖農場,四周青山環抱,一間間養殖池沿溪而建,在孵化池中,一串串新近產下的蛙卵正隨著水流的輕撫緩緩搖曳,養殖戶何衛平正全神貫注地忙碌於其間,細心照料著這些小生命的誕生與成長。

石蛙作為我國南方山區獨有的珍稀山珍,不僅以其卓越的食用價值而著稱,更蘊含豐富的營養成分,是餐桌上的佳品。然而,其生長條件極為苛刻,對地域環境及水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加之人工養殖技術的復雜性與挑戰性,使得眾多養殖者對其望“蛙”卻步。盡管如此,2016年返鄉創業的何衛平卻對養殖石蛙抱有堅定的信心,決心克服重重困難,實現石蛙的成功養殖,成功探索出一條致富新路,使石蛙變“金蛙”。

“我選擇了仿生態養殖的模式,在池塘旁種上具有淨化水質、遮涼作用的石菖蒲,外圍種植爬牆虎、池中種上水生植物,為石蛙養殖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除了保証水源,石蛙的食物同樣重要,黃粉虫作為石蛙的日常食料,實行‘魚蛙共養’,石蛙喜歡吃活體黃粉虫,掉到水裡的則被魚吃了,實現共贏效益。”尖峰鄉鎬成石蛙養殖農場負責人何衛平介紹道。目前農場共有40多個池子,養殖種蛙3000余隻、幼蛙4000余隻、蝌蚪6000余隻。石蛙生長周期長,大概要3年,現市場供不應求,主要銷往上海、浙江、廣東一帶為主,年產成蛙一萬斤左右,實現產值130萬元。

尖峰鄉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74.6%,負氧離子濃度高﹔年平均溫度20℃,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石蛙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喜陰涼,尤其是對水質要求極高,必須要源頭水或地下水,沒有污染。水溫22-18度是最好,高於25度,就會大量死亡。”尖峰鄉觀前村黨支部書記何水波說道。

為破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難題,觀前村由村黨組織牽頭、村辦公司主導,鼓勵農戶利用廢舊養殖場地、周邊閑置場所建石蛙養殖設施,向農戶提供種苗、餌料及技術指導,並以“保底價和市場價”相結合方式回購商品蛙,保障群眾收益穩定。

近年來,尖峰鄉以開展“書記領航”行動為契機,堅持把黨建工作同抓產業、抓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以“黨支部+村辦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展石蛙養殖,進一步激發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實現“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推動生態資源向生態產業轉化,助力鄉村振興,鋪就群眾致富新路。(徐維棟)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