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樹市大力發展森林藥材產業
林下生金 生態富農

清晨,在江西省樟樹市義成鎮羅港村黃梔子種植基地,10余名農民忙著除草、澆水。基地負責人劉細流說:“基地面積約5000畝,去年採收了80多噸黃梔子鮮果,產值100多萬元。靠著良好的品質和知名度,這幾年黃梔子價格一直不錯,大伙兒對收益挺滿意的。”
樟樹市林地面積達35.59萬畝,為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大力發展森林藥材種植。目前,全市森林藥材種植面積達11.6萬畝,年產值超6億元,帶動2.9萬戶農戶增收。
“我家有17畝土地,每畝每年有230元租金收入,我自己在基地干活,每月還有4000多元收入。一塊地兩份收入,日子過得舒心。”樟樹市中洲鄉西塘村村民喻苟芽說。
老喻的日子得益於中藥材種植產業。2017年,江西欣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偉生流轉了西塘村1100余畝林地,種植枳殼、黃梔子等中藥材。“每年有90多名村民在基地務工,去年支出的勞務費超過60萬元。”楊偉生說。
樟樹市農業農村局干部賈小林介紹,近年來,全市探索“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股權量化+保底分紅”“結對扶持+自主創業”等模式,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通過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推動中藥材規模化、標准化種植。
“種藥材不僅要上規模,還要有良種、良法支撐。”在樟樹市雙金園藝場中藥材種質資源圃,農藝師胡小貓帶領30多名農民忙著栽苗。該種質資源圃共繁育了100多個藥用植物品種,負責向全市供應優質種苗,推廣應用良技良法。樟樹市還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等合作,建成相對集中穩定的南方優質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1400余畝,推動中藥材種質馴化擴繁和資源保護。
店下鎮蘆嶺村竹林蒼翠、溪水潺潺,這幾天,村民們忙著為黃精撫育除雜。
幾年前,這片蔥郁的竹林還是村干部的一塊“心病”。村黨支部書記付強說,村裡勞力少,倒伏的竹子不能及時清理,導致病虫害頻發,竹子長勢越來越差,竹林生態功能也在慢慢退化。
“這裡的生態環境適合黃精生長,林下種植的黃精藥效穩定,藥用價值很高。”江西茂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宇繁說,從2019年開始,公司在蘆嶺村等地流轉林地,仿野生環境在林下套種黃精,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
“林下種植黃精,降低了公司的投入成本,還吸納了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務工,戶年均增收4000余元。”熊宇繁介紹,林下種植黃精每年進行清雜、起壟、翻耕、施肥等管理,病虫害少了,竹子也長得越來越粗壯。
“在林下套種藥材不與糧爭田、不與樹爭地,既能增加林農收入,又能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樟樹市林業局局長程永康說,全市已有10多種中藥材實現了林下套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