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晒秋十年 越晒越幸福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4年08月18日08:2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第十屆篁嶺晒秋文化節活動現場。程虹攝

初秋時節,篁嶺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別的香甜,那是從家家戶戶的晒架上飄散出來的蔬菜瓜果的芬芳。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層林盡染的古樹映襯著白牆黛瓦的古宅,整個篁嶺美得如詩如畫。

今年立秋日,恰好是篁嶺晒秋文化節十周年。晒秋節前一個月,篁嶺晒秋負責人曹加祥就已經在琢磨今年要怎麼“晒”了。

8月6日晚,夜幕低垂,籌備工作卻如火如荼。曹加祥跟著晒秋大媽,洗晒盤、洗籮筐、洗菜籃,忙前忙后。

“這次晒秋意義非凡,我們要把最好最美的鄉俗展示出來。”正是因為意義重大,曹加祥心裡又多了幾分忐忑,十年了,今年的晒秋節大家會喜歡嗎?

立秋的前一天晚上,曹加祥幾乎一宿沒睡,天還不亮就早早來到創意晒台,沒想到晒秋大媽們比他來得更早,她們正在趕繪晒秋十年拼圖《來篁嶺·晒個秋》。

看著晒台上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映襯著晒秋大媽們甜甜的笑臉,曹加祥心裡說不出的感動。

上午9點,歡天喜地的鑼鼓聲、渾厚敦實的拖拉機聲由遠及近,所有人都被這場別開生面的“進村儀式”吸引了目光。

篁嶺景區董事長吳向陽駕駛拖拉機,滿載豐收與喜悅,帶著村民們從五鳳亭直達村口廣場。在熱鬧的氣氛中,篁嶺第十屆晒秋文化節拉開帷幕。

“吳向陽董事長是我十分敬佩的人。”曹加祥回憶起2012年,他辭去工作回到家鄉,跟著吳向陽,重新拾起小時候跟父輩一同晾晒的習俗,成了篁嶺“晒秋”人。

十余年間,在傳統秋晒基礎上進行創新,曹加祥和晒秋大媽一起,從秋晒到晒秋,民俗文化升華為民間藝術。

“當活動現場我被主持人叫上台,從吳向陽董事長手上接過‘篁嶺十年晒秋人’榮譽勛章時,激動的心裡有說不盡的感恩。”曹加祥感慨道。

今年的晒秋節格外精彩。非遺手信、農具T台走秀,腰鼓妹子、晒娘、庄稼漢輪番表演,吃瓜比賽、穿辣椒串等農趣活動熱鬧非凡,村民的喜悅如同豐收的稻谷滿溢而出,金黃燦爛。

游客們熱情高漲,寓教於樂的“晒秋”活動,也讓遠道而來的小朋友和家長們樂而忘返。

暑期是篁嶺的旺季,村裡民宿也生意紅火,以前大家都往外跑當“打工人”,如今大多村民都回到家吃“旅游飯”。晒秋,讓篁嶺古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徜徉在篁嶺古村,徽式建筑的獨特布局與質朴美感盡收眼底,家家戶戶門前、窗邊晾晒著豐收的喜悅﹔穿行於石板小巷,米酒、竹筒飯等各式地道的農家美食令人垂涎,徽墨、木雕等傳統工藝品吸引不少游客。

追溯十余年前,這個“挂”在山崖上的古村,一度“養在深閨人未識”,交通不便、飲水困難,面臨“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尷尬,180多戶人家的村庄外遷到隻剩下68戶。

2009年,旅游開發的春風翩然而至,婺源當地以“新村換古村、新房換古宅”的模式,對篁嶺進行保護性開發。

曾經殘破的徽派古宅改造成別具特色的民宿,山坡上的大片梯田種上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梯田美景、古宅民宿、四季農貨、特色風俗,游客不僅有美麗的鄉景可看,還有獨具特色的鄉韻、鄉俗、鄉味可感。

10年前,篁嶺景區試營業,由於資源獨特,當即在諸多鄉村旅游項目中脫穎而出,運營第三年接待游客數即突破百萬人次。

這些年來,篁嶺村挖掘並創新瀕於消失的秋晒農俗,將鄉愁文化注入傳統民俗與自然美景,將“篁嶺晒秋”景觀轉化為“中國最美符號”:舉辦晒秋文化節、開發晒秋體驗項目、設置晒秋最佳攝影點……晒秋從農家風俗變成了篁嶺的特色風景名片。

旅游日漸紅火,村民回來了,煙火氣更加原汁原味,篁嶺村的發展也越來越興旺。

留得住民俗,記得住鄉愁,小山村“晒”出了一條幸福路,篁嶺也成為江西婺源地區鄉村旅游的成功案例。

如今,傳統的“晒秋”早已不再是秋季的專屬,四季不同的豐收景象,成為了篁嶺的標志性文旅品牌。昔日晾晒瓜果蔬菜的習俗變成了全國性的特色晒秋文化,篁嶺也從過去窮得酸溜溜的山溝小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甜。

傍晚回到家中民宿,見到圍坐桌旁等待美食的游客,曹加祥常常會打開電視機向客人介紹篁嶺的四季風景、游玩攻略。地道的農家飯、親切的農家話,常常讓游客慶幸偶遇晒秋人之家,爭著與他合影留念。

這天深夜,曹加祥坐在靜謐的書房內,心中涌動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深思熟慮后,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心聲:

10年來,篁嶺村把傳統秋晒農俗升級為“晒秋”名片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如今的晒秋,是鄉愁,是習俗,更是越過越幸福的新生活。

在這段深情的文字末尾,曹加祥鄭重地寫道“鄉村振興,牢記初心,前進、前進……”

(實習生楊凡參與採寫)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