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千堨冠古今 婺水潤千年

2024年09月10日08:2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婺水泱泱,潤澤古今。

登上婺源縣的大鄣山頂,向下俯瞰,流泉密布,溪河眾多,天然水系發達旺盛。婺源石堨坐落其中。

  9月3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5屆執行理事會公布,婺源石堨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堨,一種古老的水利工程,一般在河流水面較窄、水位落差較大的地方,以堅固岩體為基,筑壩攔水,抬高水位,以進行農業灌溉或者提供生活用水。石堨,即用石頭砌筑而成的堰壩和水渠。

  截至2023年,婺源縣共有長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2052座,自流灌溉耕地面積超11萬畝,其中時間最早的鄭家堨可追溯至南北朝……婺源石堨建成年代之久、數量之多、構造之全,在國內外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中十分罕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水利功能。

  向水而居 源流千秋

  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因水而作。

  堨圳共生貫南北,東鄰流水入西家。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徽饒古道旁,一條人工水渠——長生圳,見証了村庄的變遷。

  虹關村建於南宋建炎年間,建村者遷居落戶時在村東北端攔河建壩,用青石塊砌筑長22米、壩高7.5米的平公堨,利用地勢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經長生圳由北至南穿堂過戶,潤澤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百姓。

  “早晨幾時挑水,上午幾時洗菜,中午幾時洗衣,下午幾時洗澡、灌溉,自成體系。”長生圳流經的第一戶人家詹伯娓娓道來,大家都嚴格遵守著祖輩傳下來的取水用水規矩,保証長生圳清流如故。

  平公堨、長生圳在此共生,組成了一個小型水利系統,見証了虹關村的滄桑巨變,詮釋了古人擇水而居的理念。百年平公堨、千米長生圳、萬塊青石古驛道……一景一致,彰顯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修灌渠,興水利﹔事農桑,澤萬民。婺源石堨也不例外。

  “婺源石堨修筑后,發揮了重要的灌溉、防洪、抗旱作用,使全縣田潤糧豐、旱澇保收。”婺源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俞曉霞介紹道,石堨以灌溉農田為主,保証了農作物生產,至今仍守護和滋養著婺水兩岸的農田,是活著的歷史文化遺產、水利奇跡憑証物。

  在婺源石堨的滋潤下,農業生產得到長足發展。當地百姓利用水力落差,建設水碓、水磨、水輪提灌和水輪發電等機械,用於舂米、磨面以及水力發電等,有效地推動了食品加工和水利電力事業發展。

  壘石風華 精妙絕倫

  婺源縣共有2052座石堨,最老的已上千年歷史。這些見証歷史的古堨如何永葆生機?

  石堨靜臥,唯有深察細勘,方能從中找到答案。

  “婺源山丘廣布、水系發達,夏季多山洪,如何抵御沖擊,考驗著建設者的智慧。”婺源縣水利局工程師邱漢欣表示,細細分析石堨的修建細節,不少成功案例讓人聽后拍案叫絕。

  秘訣之一,在於選址獨特。

  堨在建造時遵循以水為先原則,按照“小而精、大而全”“先易后難”的思路進行科學選址。同時,利用河床的原始石基,結合山形水勢建成直形、拱形等結構,有效保障石堨工程的穩定性和堅固性,充分體現了順應自然的高超智慧,直至今日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秘訣之二,在於系統設計。

  堨具有系統性,沿河多級布置,由河入堨,由堨入潭,由潭入渠、入溝、入田,使水系與村落相結合,實現灌區、村落與河流共生。同時,石堨工程積蓄水源,改善水質,減少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棲息地,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有效保持區域環境生態平衡。

  秘訣之三,在於精妙技藝。

  古人遵循“深淘灘、低作堨,寬砌底、斜結面”的設計思路進行施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取條石、塊石、片石、礫石和沙子等材料,交錯布置,相互嵌入,形成整體。同時,石堨建設規模適中,合理攔蓄水量,確保了石堨工程的堅固久安。

  婺源石堨不僅建造過程中處處精妙,如何維護,古人同樣精心考慮。設立專管機構,工程以民修為主,輔以官修民護,每年八月中秋為雷打不動的村民檢修石堨日,最終形成了“春祈秋報、統一管理”的水管理形式。

  世遺活化 韻味悠長

  申遺成功,意味著婺源石堨進入了一個更高水平的起點。

  如何在婺源石堨的保護與發展中找到平衡點,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婺源給出的答案是:用世界思維、國際視野,結合實際,古為今用,保持景觀和文化的原真性。

  堨獨具文化基因,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不斷衍生出豐富多彩、具有婺源本土特色的水文化,包括建筑、遺址、民俗等。

  石堨保護,功在鍥而不舍﹔文韻悠揚,力求固本興新。

  “最好的保護,就是讓石堨被更多人知曉。”以婺源石堨申遺為契機,該縣在思口鎮思溪延村打造了婺源石堨文化展示館,宣傳展示灌溉工程歷史文化、水利科技、效益價值。自展示館建成后,日均游客超400人,有力地提高了該景點的人氣指數。

  如今的婺源石堨不僅僅是水利工程,還是流動的文物,更是展示歷史文化的載體。

  與思溪延村不同,浙源鄉察關村則更期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個“金字招牌”能給村裡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以藝術寫生為代表的文旅經濟在察關村順勢而起。

  婺源石堨的修繕保護與婺源縣深入系統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其核心精神是一致的。近年來,婺源通過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河道清淤、山塘整治等一批水利建設項目,加快全縣水利高質量發展,有力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獨步婺水兩岸,靜臥千年的婺源石堨,正以一種全新姿態蘇醒,讓人穿越時空、見証傳奇。(朱利華 邱振宇)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