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提效能
——南昌市青山湖區醫保改革探索實施“比心工作法”

“通過‘贛服通’一鍵辦理新生兒參保,不僅省去了煩瑣的手續,社保卡直接郵寄到家,而且得益於今年的新政策,新生兒可連續3年免費參加醫保,出生就能享受保障。”家住南昌市青山湖區南鋼街道祥和社區的市民李輝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出生后患黃疸住院,由於住院時孩子尚未落戶,導致費用沒有及時報銷。近日,李輝在醫護人員的提醒下,在“贛服通”順利為孩子辦理了醫保參保,他對高效便民的醫保辦理手續連連點贊。
青山湖區用“比心工作法”落實醫保服務下沉,開展新生兒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出生一件事”線上一鏈辦理,新生兒醫保從參保到待遇享受實現無縫銜接。今年以來,該區共辦理新生兒資助參保登記1429人,減免參保費54萬余元。
什麼是“比心工作法”?
“圍繞‘統一規范、下沉基層、高效便捷、治理創新’的改革主線,通過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同心用心、齊心安心,推進窗口服務標准化、經辦體系便捷化、辦事體驗品牌化、基金監管長效化,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創新管理方式、強化能力建設,著力建設高效便民的醫保服務體系。”青山湖區醫療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走進700余平方米的青山湖區醫保標准化服務大廳,咨詢服務區、業務受理區、休息等待區、自助服務區和綠色通道等依次排列。根據“減材料、減流程、減時限”和“最小必須”的原則,青山湖區對全區醫保經辦9個大項30個子項業務流程進行標准化規范,推進醫保服務清單制,公開辦事資料、流程、時限﹔同時塑造一流服務隊伍,建立並落實首問責任、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延時服務、幫辦代辦等制度,每周開展“e言e行”醫保大講堂,提供一流醫保窗口服務。
群眾需求在哪裡,服務觸角就延伸到哪裡。青山湖區大力推廣電子醫保憑証,定點醫藥機構場景應用實現全覆蓋﹔依托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群眾不進醫保門,能辦醫保事,累計為參保群眾和企業服務1萬余次﹔熱門事項“多點辦”,30項醫保業務全面進駐區、鎮兩級便民服務中心,並試點通過醫保自助服務終端下沉至村(社區)級黨群服務中心。同時,該區探索推出“醫保+銀行+N”服務模式,與銀行合作成立醫療保障一體化服務中心,實現參保人“家門口辦醫保”,“10分鐘醫保服務圈”初步成形。
聚焦立體式服務體系,青山湖區推行醫保報銷集成套餐服務,進一步完善綜合櫃員制,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該區推行異地就醫跟蹤服務,為每一名辦理異地就醫轉診人員確定醫保跟蹤服務人員,從申辦到入院、住院、結算、出院進行全程跟蹤服務,讓參保人員身在異地感覺“在家”。
8月9日,30歲的劉夢(化名)終於如願成為一名准媽媽。去年10月,她花費近4萬元第一次嘗試接受輔助生殖治療,但未能如願。“因為不知道治療周期有多長,我們的經濟壓力較大。”劉夢說。
今年5月,南昌市將12個輔助生殖類項目中的取卵術、胚胎培養等9個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依托全省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及“贛服通”等,實現生育待遇享受流程更加優化,青山湖區第一時間將生育登記、生育醫療費零星報銷、生育津貼支付等事項線上集成為“一件事”,劉夢成為生育保險的受益者之一。
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今年以來,青山湖區在醫保服務中增加申報渠道、縮短審批時限,由原來的一月一審縮短為半月一審,並主動通過短信、電話告知審批結果,提升參保群眾慢病管理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鑒定通過慢病3394人次,其中新增病種近200人次,累計享受待遇8.74萬人次,基金支付3324萬元。
醫療救助兜底線。青山湖區建立高額醫療費用患者分類監測雙預警機制,確保因病返貧致貧風險群體及時被發現並得到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醫療救助及其他社會救助范圍,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青山湖區已對低保等救助對象進行分類資助參保,共涉及救助對象3656人,醫療救助資助參保120萬元,確保困難群眾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及門診共救助9318人次,涉及救助費用399.14萬元,切實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全媒體首席記者 宋思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