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會昌:對“証”下藥解症結,守護群眾“安居夢”
“盼了那麼多年,終於把這個大紅本辦下來了,現在心裡踏實多了!”小密鄉羅田村村民賴先生一手拿著剛領到的不動產權証,一手拉著送証上門的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道。
化解農房“老証結”,辦証有廣度
2015年,會昌縣統一開展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時,他因在外務工未及時申請產權登記。幾年過去村裡鄰居的老証都替換成了新証,他才開始著急了。不懂辦証政策和流程,“難辦的”不動產權証逐漸成為他的“煩心事”。今年8月,賴先生在村委門口看見了“登記難問題線索”征集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來到自然資源綜合服務中心小密分中心反映。
“近期集中力量攻堅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暨不動產‘登記難’工作。賴先生家的情況,屬於我們收到的群眾反映裡比較普遍的問題。”小密分中心主任朱寧介紹。
會昌縣自然資源局“登記難”問題線索的征集公告通過網站、公眾號、線下張貼等多渠道發布后,陸續收到了來自企業、群眾的問題線索反映,其中頗多歷史遺留的“奇難雜症”。為了讓集中整治行動更加接地氣、解實難,該局在前期梳理自查問題清單的基礎上,又補充細化了問題類型,採取“辦好典型個案”“一類問題一套方案”的化解模式,逐項打通辦証“堵點”。
“很多村民因集中發証時無暇顧及、不清楚辦理流程,加之時間久遠,部分部門(單位)和機構發生變更,存在提交資料不全、審批手續不齊、測繪信息不符等情況,導致不動產証遲遲無法辦理。”朱寧補充道。
“為了便於農村居民辦証,我們在全縣19個鄉鎮都設立了辦証點,同時積極利用中秋假期等重要時間節點,重點為返鄉群眾宣傳和解釋相關政策法規。幫助辦証群眾捋清辦理流程,准備相關材料。目前已為農民群眾新發放不動產權証書593本,糾正登記信息錯漏重問題131件,開展補充地籍調查農房245幢。”會昌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王秀山介紹。
解決業主“心頭盼”,辦証有力度
“買這房子5年了,終於把証辦了下來。”近日,某小區居民劉女士從會昌縣不動產登記窗口領回紅彤彤的不動產權証書。據了解,該商品房小區因工程停滯、未完成竣工驗收備案、開發企業欠繳稅費等問題,導致涉及共303戶居民和商戶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証。
為了切實做好保交樓、保交房工作,會昌縣自然資源部門加強和住建、稅務、人防、鄉鎮和街道社區聯合聯辦,以“一樓一策”的化解模式,精准施策,妥善化解。同時著力加強房地產預售資金監督監管,力爭從根本上杜絕新增問題。“截至目前,涉及共303戶居民和商戶的某小區已經全部完成辦証,辦証率達到100%。自然資源部門將持續推進‘交房即交証’等利民舉措,開通綠色辦証通道,最大程度容缺受理,積極維護廣大業主合法利益,讓群眾早日取得已購房產的不動產權証書,同時積極促進房地產項目規范有序運行。”會昌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鐘平表示。
拆遷安置“安心房”,辦証有態度
2013年,城北安置區居民因城市發展需要,拆遷安置到了城北安置區。由於安置房項目建設時間較早、歷史遺留問題錯綜復雜,建房“三証”辦理滯后。
為了保障征遷群眾的切身利益,會昌縣重點聚焦時間跨度長、涉及群眾多,處理難度大的“拆遷安置房”辦証問題,組織自然資源部門、中心城區征地拆遷指揮部、相關鄉鎮全面摸底排查,會商破難、建立台賬、逐項跟蹤、挂賬銷號、簡化審批。截至9月份累計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93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262份,宅基地審批973件,涉及城北安置區等十個安置區,全力解決歷史“舊賬”,確保不欠“新賬”。
送証上門“零跑腿”,辦証有溫度
高排鄉南田村村民鄭女士向自然資源綜合服務高排分中心去電,“房子建好四五年了,前幾年提交了資料,不動產權証一直沒有拿到。”第二天,高排分中心便帶著村干部上門到她家調查原因,耐心解釋、實地踏勘,並一次性告知了其土地規劃審批所需資料,協助聯系了測繪公司到家裡重新測繪。新証制發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証書送至家門口。
自9月份以來,會昌縣不動產登記部門常態化開展周末不打烊“延時服務”,為企業和行動不便的群眾開展上門服務13次,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登記費累計0.65萬元。
“我們將繼續擦亮會昌‘好惠辦’‘惠易登’服務品牌,以解決企業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為目標,以優化不動產領域營商環境為抓手,抓好不動產登記隊伍作風建設,讓群眾感受到新風貌、新變化。”會昌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王涌表示。(劉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